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虑振幅效应的Kuramoto模型,当振子之间存在耗散耦合和非线性频率吸引时,系统展示了丰富的动力学行为.数值分析了最近邻耦合系统的同步动力学行为,相同步和耗散耦合与非线性频率吸引之间的关系,非线性频率吸引对于多于2个振子的系统的同步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不忽略极限环振子振幅变化的情况下,考察了具有自然分布的极限环振子的最近邻耦合,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观察到了在耦合极限环振子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而逐步同步的过程中,振子的振幅在同步分岔点处发生跳跃,并且在接近同步岔点处振幅跳跃的时间间隔加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个来自于真实系统模型的非线性频率牵引和反应耦合的同步效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讨论在少量振子数情况下,最近邻耦合系统中非线性频率牵引和反应耦合对系统同步的影响.非线性牵引和反应耦合都能够促进系统的同步,锁频时反应耦合会导致平均频率的不连续跳跃现象.  相似文献   

4.
Kuramoto模型考虑振幅效应,并且振子之间存在耗散耦合、反冲耦合和频率牵引时,系统展示了丰富的动力学行为.数值分析了最近邻耦合系统的非线性频率牵引对系统集团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不忽略极限环振子振幅变化的情况下,考察了具有自然频率分布的极限环振子的最近邻耦合。观察到一些具体现象.适当选择自然频率的范围和耦合强度,通过序参数随时间的周期、准周期和混沌演化,可以看到耦合极限环的频率锁定,振幅死亡和不连贯等现象.通过增大耦合强度,我们同时可以看到相同步的分岔树系列.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振子振幅分布的时间演化.  相似文献   

6.
耦合极限环系统同步的振幅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耦合极限环系统同步的振幅效应.结果表明,耦合系统中振子的平均频率随耦合强度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同步分岔树结构,而振子的平均振幅随相同步的进程却是由均匀化逐渐分岔而达到非均匀化的过程.还发现振子振幅的变化范围在临界点处的突然减小.  相似文献   

7.
施映  薛郁  郭言  章一才 《广西科学》2017,24(4):344-348,355
【目的】在Kuramoto局域耦合振子平均场模型基础上,探讨在非对称耦合作用下一维闭合环上次近邻Kuramoto相振子的同步动力学行为。【方法】在最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的动力学模型来研究少数耦合极限环系统的行为;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平均频率、系统序参量与耦合强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少体系统的动力学稳定性。【结果】通过比较文献,证明次近邻单向耦合振子对同步存在影响。当在少数耦合极限环系统下(N≤6),耦合强度大于一定阈值时,所有振子都被同步到平均频率上,序参量随耦合强度的增加而趋于1,而在振子较多(N6)时,在系统同步区域的序参量会出现多定态分支。【结论】一维闭合环上考虑次近邻耦合振子在非对称耦合作用下同步区域呈现多同步定态。非零稳态出现分支现象与耦合振子系统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耦合振子系统中,表现为具有振幅空间相关性的振子与空间非相关性的振子共存的幅度奇异态与动物半脑睡眠的内在机制密切相关,因其具有初值敏感性和存活时间较短的特点而常被认为是走向系统同步时的过渡态.该文通过在耦合系统中引入吸引与排斥耦合作用,耦合神经元振子系统会随着吸引耦合作用强度的增加从相位奇异态走向稳定的幅度奇异态和死亡奇异态.幅度奇异态的团数随耦合作用半径增加而按幂律关系减小.通过对2个耦合振子分析,发现稳定幅度奇异态的形成机制源于耦合引起的霍普夫分岔而产生振荡中心为一正一负的2个小振幅振荡与原有大振幅振荡的竞争.随着耦合作用的进一步增加,这2个一正一负的小振幅振荡均走向振荡死亡.当耦合半径增加时,它们的竞争最终形成死亡奇异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耦合混沌系统中混沌同步态的分岔行为.随着振子数的增加分岔点将提前,在自治系统中混沌同步态比非自治系统有更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对具有链间耦合的准-维有机聚合物铁磁体的电子结构和自旋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维持系统的铁磁态的稳定性而言,系统内的在位电子-电子Hubbard排斥相互作用与最近邻格点间的电子-电子Coulomb排斥相互作用所起的作用相反,彼此间存在着竞争;最近邻格点间的电子-电子Coulomb排斥相互作用的加强将导致主链反铁磁性自旋密度波(SDW)之振幅的减小,使得主链反铁磁性SDW的耦合传递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到侧自由基自旋间的铁磁耦合强度,这将削弱系统铁磁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引进环的维定指标的概念,确立了环的维定指标与IBN指标的关系,证明了满足acc的环为维定环和强直有限环进而为IBN环,说明了维定环的左右不对称性,计算了一簇环的直积的维定指标和矩阵环的维定指标,推导了一些与维定指标有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把四维空间中的透视结果视为具有三维特征的“形体”,将该透视形体分解成两个三维空间中的二维透视,从而建立四维透视变换矩阵,为计算机显示提供一个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压电材料静力耦合机理的三维解析及简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维压电材料本构方程的基础上,推导出了用位移和电势表示的三维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平衡微分方程.考虑到平面问题的广泛性,推导得到了三维压电材料的弹性常数在二维情况下的表达式,为二维理论分析作出了准备.同时,还考察了受垂直于极性轴的轴向力的压电材料的三维解析解,得到了这种情况下的位移和电势分布情况.进而,简单分析了压电材料中弹性常数与工程常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从复平面C到无限维Hilbert空间E的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基本理论,对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亏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无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亏量和与导函数零点的亏量之间的关系,所得结论推广了关于有限维向量值亚纯函数的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水力机械的分离为三维流动,三维流动的侧向压力梯度产生边界层的二次流动。文中将边界层内的速度分布分为近壁粘性层和接近于主流的外层两部分,通过研究垂直于主流方向的二次流动和主流的相关性,结合三维分离线的邻近流动特性分析提出了通过主流流场参数和沿流向的二维边界层流动来判断三维流动分离的准则。在垂直于三维分离线的截面内,其流动性态和二维分离相类似。边界层的二次流动和侧向压力梯度,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水力机械三维流动分离的重要因素。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均在主流方向一侧时,流动的三维效应使得三维流动比二维流动不容易分离。当主流逆压梯度的方向与二次流动的方向分别在主流方向的两侧时,三维流动较易产生分离  相似文献   

16.
利用稀疏表示对图像分类时,需要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一维特征向量,这大大增加了计算复杂度和忽略了图像矩阵中固有的局部结构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完全基于二维特征矩阵的稀疏表示人脸分类方法.首先将二维图像转为2D Fisherface矩阵,然后直接利用二维矩阵求解稀疏表示和进行分类.整个识别过程中,不需要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一维向量.实验结果表明,二维特征矩阵在稀疏表示分类中是十分有效的,设计的方法可以更快的运算速度达到更高的识别率.在ORL人脸数据库和Extended Yale B人脸数据库上的识别率分别达到97.5%和99.3%.  相似文献   

17.
二维单分子膜与三维体系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维单分子膜体系与三维体系之间在物理状态和热力学量方面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由此可将研究三维体系热力学函数的方法直接应用于二维单分子膜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个新2 1维孤子方程与1 1维孤子方程的关系,借助Darboux变换的方法求解1 1维孤子方程的精确解,进而得到两个新的2 1维孤子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量子信息理论中无限维两体量子态的可分性鲁棒和纠缠鲁棒问题。利用无限维两体量子系统态的Concurrence纠缠度以及可分态的边缘态的概念,讨论了无限维两体量子态的可分性鲁棒和纠缠鲁棒的定义。得到了可分性鲁棒以及纠缠鲁棒的若干基本性质,推广了有限维两体量子态的相应结果,获得了无限维两体量子系统态的可分性鲁棒和纠缠鲁棒分别为零的等价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先从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再从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图解图导出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公式,说明一维无限深方势阱的能级确实是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在特定条件下的极限,最还对一维半无限高方势阱的能级数目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