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采用沉淀聚合方法,成功制备氧化石墨烯掺杂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热重分析法考察其热学性能;并对掺杂材料的吸附动力学、选择性和识别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其优异的特异吸附性将其制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实现对牛奶样品中磺胺药物残留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石墨烯大大提高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实现了对微量成分检测含量的高效富集.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合成条件,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β-环糊精-环氧氯丙烷高聚物,以元素分析法确定聚合物中β-环糊精单体含量,以标准方法测定聚合物有吸水率用以表征亲水性和交闻度,该聚合物的吸水率和摩尔交联度两个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可近似地用线性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智能变色伪装材料技术途径,采用光引发聚合物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器件,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PDLC器件微观形貌和电光性能的影响,考察了液晶盒厚对PDLC器件电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物含量为40%,液晶盒厚为9.8 μm时,PDLC器件工作电压低、对比度高、性能稳定,对制备柔性变色智能伪...  相似文献   

4.
热降解是聚合物材料在热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提高聚合物材料热稳定性对聚合物材料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本课题以云母作为填料填充至聚丙烯中,研究云母、相容剂、增韧剂等含量对聚丙烯/云母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云母加入聚丙烯中可使材料的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温度增加以及起始分解温度增加,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能,而降低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含量、增加增韧剂乙烯-辛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POE-g-MAH含量会使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采用离子色谱测定MADQUAT/AM共聚物组成和竞聚率的方法。通过离子色谱与元素分析法测定聚合物的比较,以及离子色谱法测得的竞聚率与Candau等人的实验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测得的竞聚率与用元素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离子色谱法是一种方便、准确、迅速测出离子型聚合物组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缩三乙二醇二胺和己二酸的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改性的聚酰胺(聚己二酰三缩三乙二醇二胺),利用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该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法研究该聚合物的热性能;采用相关测试方法测试了该聚合物的耐化学性、力学性能、表面电阻率等。结果表明,该聚合物材料具有低的表面电阻率,达到抗静电材料的指标;与尼龙66具有相似的力学性能,是一种有前景、易加工的热塑性树脂,可能取代传统尼龙。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 ,通过无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法 ,对湘西地区野生药用植物杜鹃花根、茎中所含的Zn、Fe、Cu、Co、Mn、Cr和Se共 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Fe、Zn元素的含量较高 ,Cr及Se元素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别测定不同比重段的青山烟煤煤粉中部分重金属元素Cd,Co,Pb ,Cu和Ni以及三态硫的含量 ,采用回归分析法经交互验证建立了这些重金属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 .该模型对青山烟煤不同比重段煤粉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性能,针对新型桥梁建筑材料———钢纤维增强聚合物改性高强混凝土(SFRPMHC),基于边界效应模型,提出用不同边界条件试件确定无尺寸效应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并通过6组不同钢纤维及聚合物含量、3种不同缝高比的预制开口试件的验证,研究了材料组份对断裂韧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直接由试验确定的名义断裂韧性仍有尺寸效应,边界效应模型可较好描述这一规律;随钢纤维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及失稳断裂韧性均线性增大,而起裂断裂韧性提高不明显;聚合物含量越大,材料抗压强度和断裂韧性也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材料的阻尼性能,采用分步方法,以丁基橡胶(IIR)为聚合物网络Ⅰ,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P(St-MMA)]为聚合物网络Ⅱ,制备了丁基橡胶/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IIR/P(St-MMA)IPN].采用红外光谱、动态力学分析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反应时间、IIR/P(St-MMA)质量比、交联剂用量、丙烯酸丁酯(BMA)的含量等因素对IPN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极性单体的加入有利于提高IPN的阻尼性能;添加交联剂和单体BMA可明显提高IPN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DLS)、流变仪和岩心驱替等实验方法研究聚合物、聚表剂和Cr3+聚合物凝胶的分子结构形态、分子线团尺寸、流变性、传输运移能力和渗流特性差异。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形成无规则的空间立体网络结构;聚表剂分子结构形态呈现片-网状结构;聚合物凝胶1发生以分子内为主、分子间为辅的交联反应,聚合物凝胶2发生以分子间为主、分子内为辅的交联反应;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最大,其次是聚合物凝胶2,再次为聚合物,聚合物凝胶1分子线团尺寸最小;聚表剂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分散,其次是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分布最集中;4种驱油剂均表现出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其中聚表剂剪切增稠和剪切变稀现象最明显;聚合物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好,其次为聚合物凝胶1,再次为聚合物凝胶2,聚表剂溶液传输运移能力最差;聚合物凝胶残余阻力系数大于阻力系数,表现出独特的渗流特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由水驱转变为聚合物驱过程中的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的手段研究不同注聚含水率时机、不同聚合物黏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以及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影响条件下的聚合物驱产液指数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水驱转为聚合物驱过程中,产液指数变化整体上经历水驱上升段、聚驱速降段、聚驱缓降段以及聚驱回返段四个阶段;聚合物驱阶段的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主要受注聚含水率时机以及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聚合物驱产液指数由最大值下降到最小值对应的注入孔隙体积之差受聚合物溶液黏度、渗透率条件以及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判定聚合物驱合理产液下降幅度、甄别聚堵生产井、预测产液下降周期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不同阶段动态调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聚合物驱见效特征 ,将聚合物驱过程划分为见效初期、见效高峰期和递减期 3个阶段 .对各阶段所要采用的动态调整技术进行了研究 ,且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对孤岛沥青质模拟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挂片法和双锥摆法测定了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粘度,并对聚合物浓度对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使沥青质模拟油/模拟水体系的界面张力增加,聚合物的存在会影响沥青质在界面处的吸附速度和吸附量,导致沥青质界面膜强度降低。聚合物浓度较低时,聚合物溶液/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低于模拟水/沥青质模拟油体系的界面剪切粘度,聚合物浓度较高时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采用RS6000测试了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的流变性能,并采用Carreau模型进行拟合.实验及拟合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零剪切黏度,在质量浓度为500~2 000mg/L范围内,溶液由牛顿流体向假塑性流体转变的剪切速率在2.107~2.241 s-1附近,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在3 000 mg/L时转变速率在...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油是目前工业化应用程度最高的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方法,注入溶液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增油效果,聚合物溶液的降解和防护已引起石油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对聚合物驱油可能引起的机械降解、化学降解和生物降解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如何做好聚合物溶液降解的防护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措施,在胜利油田应用后取得了预期的聚合物粘度保护效果,这对我国高含水油田聚合物驱油的广泛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将高分子药物分为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络合物药物、高分子微胶囊药物以及高分子载体药物4大类,并对其在药学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晖  赵军  李政文  张凯祥 《河南科学》2004,22(6):809-811
通过试验,对掺加不同掺量聚乙酸乙烯酯(PVAC)的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混凝土,PVAC聚合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较大提高,聚合物乳液存在一个最佳的掺量范围,此数值大致在10%左右。同时,还研究了养护龄期对聚合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溶液在通过孔隙介质时产生的剪切降解作用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剪切降解越严重。流经孔隙介质后的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低于原始聚合物溶液,交联效果也明显差于原始聚合物,产生弱交联需要更高的聚合物浓度和交联剂浓度。因此在室内评价调剖剂性能时,应考察在一定流速下流经孔隙介质后的聚合物的交联情况。同时也说明,聚合物驱产出液中的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弱交联技术实现增粘回注。  相似文献   

20.
研究Na^+、Ca^2+、Mg^2+等阳离子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机制,考察不同离子质量浓度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聚合物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利用凝胶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检测,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阳离子对聚合物分子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Na^+质量浓度高于5 g/L、Ca^2+和Mg^2+质量浓度高于0.4 g/L,聚合物黏度损失超过70%;外加阳离子条件下,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不大,但均方回转半径降低;阳离子导致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阳离子与聚合物分子链内的带负电基团的静电吸引作用造成对聚合物分子链的压缩,从而使聚合物分子链卷曲、收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