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陕西地区出土大量隋唐时期佛教铜造像,临潼邢家村窖藏发现近两百件唐代造像.通过对临潼博物馆藏13件铜造像进行细致观察和便携式X荧光仪检测,可以了解铜造像的材质和制作工艺,结合古代文献,更加深入地了解唐代佛教铜造像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佛教中国化还是中国化佛教的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标志是佛教及其核心理念能否成为普遍的社会信仰与价值取向。而作为唐代社会主体的庶民,其信仰倾向直接关乎到佛教的发展规模及其社会功能的实现程度。契理契机,因势利导地化世导俗,是弘扬佛法的必然要求,也是佛陀出现于世的基本情怀。俗讲和变文的出现,是唐代佛教弘传进程中促进佛教大众化、普及化的历史性选择与现实需求,也是使佛教成为庶民信仰的重要宣教手段。因此,作为佛教文化遗产的俗讲和变文,其研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尤其在东西方文化高速运转与碰撞、交融的过程中,佛教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又能化世导俗,关乎到佛教的自身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机遇中,中国大乘佛教如何接受各种挑战,为普世伦理和普世价值作出积极有为的贡献,研究俗讲和变文显得十分必要,也必将有助于当今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文本与话头,尤其对于目前我国佛教界倡导的讲经说法活动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唐代由中原、西蜀传入贵州后,在黔北黔东兴起。至宋代,佛教逐渐传布贵州各地,一方面在黔北黔东地区,佛教仍以强劲的势头向纵深发展,佛寺遍布其地;另一方面,随着佛教在贵州各地传布渗透,贵州土官土酋开始热衷奉佛兴寺,佛教影响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贵州腹地亦始建有佛寺,住有僧人。这为元明时期贵州佛教的大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一、佛寺遍布黔北黔东佛教在唐代从黔北黔东传入,进入宋代后,佛寺几遍布黔北黔东。据史志记载宋代黔北地区,在桐梓建有崇恩寺、鼎山寺、虎峰寺,遵义建有万寿寺、福源寺、金山寺、桃源山寺,正…  相似文献   

4.
吴宏岐教授新著<西安历史地理研究>,2006年7月由西安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55万字,堪称鸿篇巨著.这部书不仅是有关西安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也是酝酿已久的长安学建立、发展方面的一件大事.吴宏岐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从事西安历史地理研究,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今日略作统计,目前已至少有近20篇有关西安的研究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这部新著就是作者对自己近20年来有关西安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的一个总结,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炼而成的一部结晶之作.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的佛教情结表现为多个方面,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实践着佛家的清规戒律,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而且热衷于和僧人们交往,其中也包括那些具有反佛思想的诗人。唐代诗人存在着这种浓厚佛教气息的原因,是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诗人与佛教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个案分析,揭示了唐代思想家与佛教僧人交往的具体原因.刘禹锡与佛教僧人的交往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习佛学方法,丰富发展儒家学说;二是在政治上失意时,事佛信佛,寻求精神寄托;三是与僧人特别是诗僧交往,多出于科学的求知精神.  相似文献   

7.
《洛阳伽蓝记》一书很多人关注到他的历史、地理以及佛学价值,然而其中的叙事内容向来少为人所关注,尤其是叙事内容中体现的小说特色.根据书中出现的叙事内容,可以分类为轶闻传说和神怪传说两大类,而轶闻传说又有着历史逸闻、人物品评以及佛教传说;神怪传说又有谶纬异象、佛教志怪、道教志怪之分.  相似文献   

8.
重视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并取得了不少实绩。文章拟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一个全面的搜集整理,并对其分为三类:一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宏观把握,二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三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反思与修正。把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整体的总结,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出广东韶关市东南郊二十公里,便是南方有名的佛教胜地——南华寺,它是中国重要佛教流派——禅宗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的发源地,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起点。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惠能之前,禅宗没有形成宗派,传播仅限于嵩洛湖北一带,惠能之后,禅学蔚为显学,逐渐遍及全国,远播海外。从唐代后期起,禅宗几乎代替了其它宗派,垄断了佛教,禅学和佛学甚至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0月22~23日,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研究系、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和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的佛教研究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校长落合俊典、台湾法鼓文理学院校长惠敏法师、杭州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刚晓法师、哈佛大学南亚系系主任Parimal Patil、莱顿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司空竺、汉堡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多吉旺秋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学者出席了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佛教界十多年来关于佛教环境哲学思想的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是回应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基本理念,从传统佛教经典、教义中挖掘、整理佛教生态观的相应内容,从佛教生命观、自然观、道德观三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佛教生态观的整体轮廓。不足之处是缺乏理论深度,未能从佛教理论自身的观念出发建构具有佛教自身特质的生态理论体系。我们提出了注重心与境的一体性,并且认为只有从教育乃至政治制度的改革入手,才会对佛教环境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建设和佛教环保实践的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古代印度传入西域的佛教远比它在中原地区传入的时间早,对于西域佛教首传的两个重要地区—于阗和疏勒,至今仍有争议,但是佛教初传塔里木盆地却是属实,由于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佛教在塔里木盆地的首传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究竟哪里是佛教传入的第一站众说纷纭。本文从大量的典籍中另辟蹊径推论出一些新的看法以释疑,望能从中探出一些端倪来。  相似文献   

13.
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贯穿于自唐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的始终。唐初,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汉地佛教传播到了吐蕃,曾一度成为吐蕃佛教的主流。因此,藏传佛教前弘期,主要是汉地佛教影响了藏传佛教。宋元以来,即藏传佛教后弘期,特别是在元代,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西藏地方统治者和中央王朝的密切接触,藏传佛教便大量流传到了内地,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了汉地佛教的诸多层面,并受到了中央王朝的高度重视,亦得到了汉地许多人士的青睐。据此,藏传佛教后弘期,主要是藏传佛教影响了汉地佛教.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发展到了唐代,遇到了历史的机遇,异军崛起,蔚为壮观。佛教风行于整个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时诗人的性情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李白的思想中就包含佛、道、儒三教的真谛,其诗歌也随之闪耀着佛学禅影。  相似文献   

15.
黎庶昌(1837-1898).字莼斋.别号黔男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思想象。他既有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又对佛教文化建设尤为大小。因此,考察他与佛教的关系,对于研究他的Z想和性格是很有意义的。黎庶昌出生于贵州遵义东乡沙滩村的一个封建立大夫家庭,自幼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的薰陶,青少年时代就已习《诗人《书人《礼》等儒家经典。醉心于《史记入《汉书》和《通鉴》,倾慕诸葛亮、司马光、范仲淹等古贤之为人,立志建功立业.然而,黎庶昌读书受业之所乃贵州清代佛教名寺离门寺,放他对之有深厚的感情.禹门寺在沙滩村南约一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研究相对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地理空间元数据的发展时间较短,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在理念上还没有得到应用领域的普遍认可,因此存在应用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制定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对地理空间元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基础.该文以地理空间元数据的框架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研究现状,进而详细探讨了地理空间元数据的框架,包括地理现象的抽象过程和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现代地理学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已确立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具有独立而自成体系的分类系统,它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体的地理综合体。地理综合体又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方面,所以地理学也可区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门,但是,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是绝对不可能从地理综合体里截然分割开来的,如果无视两者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这就等于否定现代地理学属于一门独立而自成体系的科学,也就是对地理科学专业化的彻底破坏。 地理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广泛,为了综合分析研究整个地理综合体,必须从其它科学领域中吸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部分,设置各种有关的边缘科学,它们都是地理综合体的组成部分,也是地理科学专业化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地理科学必须专业化,才可能确立现代地理学的完整科学体系,然后地理教学现代化才可能根据现代地理教学应有的目的和任务,而采取适当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的深入人心,与佛、菩萨、罗汉等的雕像、画像的传播是不可分的。观音信仰的传播是佛教传播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研究观音像的传播使我们可以看出佛教传播的存在和途径。桂林龙隐岩有一男性观音像,属世所稀见,虽然刻于清代,但从其刻像的文字记载,从明人的石刻记载、观音信仰的发展特点,从唐代的佛教在桂林发展的考察,可见应该是唐人作品,反映了唐代佛教在桂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碑刻文献是中国文化的独特形式,是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云南佛教碑刻历史悠久、分布广、数量多、文化内涵丰富,是研究云南,乃至中国佛教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佛教文化关系的重要文献。弄清云南佛教碑刻文献的发展、分布、类型、特点、内容和研究状况,对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云南佛教碑刻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华东师大陆心贤教授和六安师专赵金龙先生等编著的《中国地理参考教材》一书。《中国地理参考教材》的编撰、出版,在国内尚属首创。对国内中国地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理参考教材》一书,共367千言,为新老地理工作者合作的结晶,东北师大李振泉教授、华东师大陈永文教授共同为此书作序。全书共14章,综合阐述中国地理研究对象、近海、地貌与构造基础、气候、陆地水、植被与土壤、人口地理、农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及中国地理环境的结构与地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