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2.
N—水杨醛甘氨酸合铜(II)的加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N-水杨醛甘氨酸合铜(Ⅱ)的咪唑、甘氨酸、脲素和硫脲的加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分别含甘氨酸和脲素的混配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混配物中,咪唑通过3位氮、甘氨酸通过氨基氮和羧氧,脲素通过氨基氮、硫脲通过硫与铜(Ⅱ)配位;含甘氨酸的混配物中铜(Ⅱ)是六配位的,其它混配物中铜(Ⅱ)是四配位的。  相似文献   

3.
肉桂酸—邻菲罗啉—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肉桂酸稀土配合物已有研究,但肉桂酸-邻菲罗啉与稀土混配配合物的合成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合成了13种肉桂酸-邻菲罗啉-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hen)L_3(RE为除Pm、Tm和Lu外所有稀土元素,L为C_6H_5CH=CHCOO~-)。1 配合物制备1.1 试剂及纯度本实验所用稀土氧化物均为上海跃龙化工厂生产,纯度大于99.9%;肉桂酸为第二军医大学生产,分析纯;邻菲罗啉,分析纯,上海试剂三厂生产;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4.
以磺基水杨酸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或喹啉、吡啶)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磺基水杨酸的二元及三元稀土配合物,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对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稀土与L—丙氨酸甘氨酸三元固态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合成了15种稀土与L-丙氨酸甘氨酸的三元固态配合物RE(Gly)2(Ala)3Cl3.2H2O,并以热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部分稀土与邻苯二甲酸及邻菲罗林的三元配合物「RE(HL)3.L1.3H2O)。通过元素,差热,热重和光谱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推测了该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相似文献   

8.
稀土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合成实验条件苛刻 ,方法的重现性较差 ,本文合成的两种三元异配体配合物Na3[La(C7H3O6 S) 2 (C2 H5NO2 ) ]·4H2 O和 [La(C6 H7O7) (C2 H5NO2 ) (NO3) 2 (H2 O) ],文献尚未见报道。近年来 ,人们对于稀土离子与各种类型的螯合剂及中性配体的配合倾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软硬酸碱的观点看 ,稀土元素属于硬酸 ,而氧原子属于硬碱 ,所以稀土配合物中 ,含氧配体占的比例最大。各类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重要配体 ,而各种蛋白质[1] 又是由 2 0种天然的α -氨基酸所组成的。因此 ,稀土…  相似文献   

9.
陈芳  胡珍珠 《河南科学》2009,27(1):31-33
探索了稀土氨基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合成条件,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甘氨酸及咪唑的三元配合物,用化学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Gly),Im](ClO4)y·2H2O(RE=La,x=3,y=3;RE=Nd,x=2,y=3).  相似文献   

10.
磺基水杨酸邻菲Luo啉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磺基水杨酸,邻菲Luo啉与5种轻稀土的三元固体配合物。通过元素和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Ln-IAA-Ox三元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甲醇中首次合成了4种稀土-吲哚-3-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稀土三元配合物具有催芽、促生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稀土(Ⅲ)-苯甲酰三氟丙酮(BTA)-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混配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RE(BTA)3(bipyN2O2)(RE=La,Nd,Eu,Tb,Y)。通过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试剂2-(5-Br-2-吡啶偶氮)-5-甲氧基酚(BrPDMP)与钌的显色反应,在水杨酸(R)的存在下.于pH=5.5的醋酸盐缓冲溶液中,形成了配位比为Ru:BrPDMP:R=1:1:1的紫红色的三元混配配合物。λ=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25*105L/mol.cm,通过配合物的紫外和红外光谱性质,研究了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结构。方法应用于合成试样中钌元素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101.6%-103.7%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铕,铽邻苯二甲酸—联吡啶混合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合成了邻苯二甲酸2,2′联吡啶混配稀土(铕、铽)配合物.在 323 nm 紫外光激发下,测定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结果表明,铕、铽之间存在强相互作用.铽对铕的荧光强度有较强的敏化作用,而铕对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但其荧光发射峰位置基本不变.元素分析和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 Re2 L3 L′·5 H2 O( L= 邻苯二甲酸根, L′= 2,2′联吡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根和联吡啶均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五种稀土-L-蛋氨酸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技术对稀土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蛋氨酸中的O、N、W在不同pH条件下参与成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水溶液中二元配合物ML2+和三元混配配合物M(ATP)L2-的稳定常数,将结果与氨的相应值比较,发现所研究三元混配配合物中吡啶类配体的芳环与ATP的嘌呤环之间存在着分子内堆积作用,这种作用与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层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对稀土功能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对稀土配合物光物理与光化学给予归纳、分类.对于日益引人注目的笼状稀土配合物、多核稀土配合物和主客体稀土配合物等特殊功能进行了讨论,并预示了集笼状、多核及包结等一体的稀土超分子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19.
本着重介绍了几类含硫及含硫膦混配的金属簇合物的设计合成,并简要地讲述了一些金属簇合物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Ca(Ⅱ)与腺苷5'-三磷酸(ATP)和芳香杂环碱A(Phen,Bpy和Trp)形成的三元混配配合物Ca(A)(ATP)n-(n=2或3)的稳定常数(I=0.1,KNO3,25℃).比较了三元混配配合物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大小,其差值ΔlgKCa要比预期的统计值ΔlgKst来得大.这种三元混配配合物稳定性的增加可归因于π-酸和π-碱之间的合作效应和配体分子间的芳环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