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取病鳖的肝,肠,脾,肾和溃烂处皮肤等组织数块,Zenker‘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病鳖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至坏死,肝血窦淤血,肠粘膜溃疡,肠壁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穿孔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是体壁溃烂穿孔。试验分别测定了患穿孔病中华鳖和健康中华鳖血液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球蛋白、白蛋白、肌酣、尿素氮、葡萄糖、钠、氯、钙等10项指标。测试结果表明,病鳖血液谷草转氨酶、葡萄糖、钙的含量都非常显著高于健康鳖,而尿素氮、钠、氯都显著低于健康鳖。这些血液特性变化表明,病鳖的肝、肾、心等发生了严重的病变,揭示了中华鳖穿孔病的血液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鳖脾脏分为被膜和自由髓、红髓构成的实质,被膜较薄,小梁极不发达;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构成,无淋巴小结;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窦不发达、病鳖脾脏的被膜血管肿胀;红髓淤血,白髓缩小并有红细胞存在,两者分界不清;病变严重的,脾内细胞坏死,呈无细胞结构状。  相似文献   

4.
对鳖白底板病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肠上皮萎缩、微绒毛脱落、胞器减少 .肝脏病变最为严重 ,其实质细胞肿胀 ,胞核结构异常 ,进而呈脂肪变性、溶酶体大量增多 ,局部出现坏死病灶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细胞自溶 .脾脏红髓缩小 ,多数细胞及核异形 ,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 .心肌细胞透明样变、横纹横糊 ,胞核固缩 .病变组织中红血细胞数量锐减 ,炎性细胞增多 .病变细胞内多数线粒体和内质网扩张、基质流失呈空泡化  相似文献   

5.
对鳃腺炎与腐皮病并发症的鳖的肝、脾、肾、肺、肠和精巢等6种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并与健康鳖的相应器官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鳖的器官组织出血,组织细胞出现肿胀、坏死、崩解,最终造成全生组织损伤;血管腕扩大,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及血液中的大量红细胞变形、破裂、溶解。此外,还对病鳖的4种组织匀浆液初步进行了抑菌实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由产气单胞菌(Aeromonassp.)引起的牛蛙(Ranacatesbiana)肝肿大病的病理研究结果。观察表明,病蛙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肤淤血、炎性水肿,表皮细胞坏死、脱落。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肌核肿大乃至固缩坏死。肠壁充血发炎,肠上皮肿大,进而萎缩变性、崩解脱落。肝索断裂、肝细胞肿大、颗粒变性,糖原颗粒减少甚至消失,局部细胞溶解、坏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解体,肾小球扩张充血。脾脏红、白髓结构受损,脾窦扩张,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7.
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大黄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患病大黄鱼病灶中分离出病原哈维氏弧菌,并且人工回接感染大黄鱼,病鱼出现典型的皮肤溃疡病症.对患病大黄鱼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病鱼病变组织头肾、脾、胸腺、肝和粘膜性淋巴组织肠的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及坏死.细胞超微病变观察发现,这些组织的线粒体出现空泡化,头肾出现较多空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颗粒细胞的细胞核核膜部分溶解.脾窦和脾索分界不明显,脾颗粒细胞核核膜溶解,胸腺中有较多空泡.肝细胞胞浆内脂滴积累多.肠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胞质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等相互聚集固缩,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今后进行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鳖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鳖败血症的病理学观察表明,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脾肿胀、充血、出血;肝肿大,出血明显,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肿胀,颗粒变性,坏死;肺淤血;卡他性肠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鳖病的特点、流行规律,重点对常见鳖病的病原、症状、防治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鳖鳃腺炎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表明:病变脏器普遍充血、淤血或出血,血细胞变性;肠上皮崩解脱落,微绒毛及胞器减少,AKP活性下降;肝细胞及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或透明变性,局部细胞溶解,出现坏死病灶;肝糖原减少甚至消失;肾小球膨大,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腔内充满嗜酸性物质;脾红髓扩大,多数细胞及核异形,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骨骼肌细胞肿胀、核固缩;多数病变细胞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变性.还讨论了该病的病变特征及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鳖疖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鳖疖疮病的组织病理研究①颜素芬江福来(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养殖系厦门361021)随着我国养鳖业的迅速发展,鳖(Triongxsinensis)的病害也日渐增多并趋严重.有关鳖病的研究,日本[1,2]和我国[3~6]虽然在病原和防治方面陆续有文章报道,但...  相似文献   

12.
以在水温28±3℃下饲养的黄鳝(Monopterus ablus)(37.35±0.89 g)为研究对象,以酶学方法研究黄鳝不同免疫组织(血液、体表粘液、肝脏、肠道、肾脏、脾脏)中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和碱性磷酸酶(ACP、AKP)、补体C3、C4)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组织中SOD活性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粘液>肠道>血液(P<0.05);ACP活性依次为:脾脏>肾脏>肝脏>肠道>血液、粘液;AKP活性依次为:肾脏>肝脏>脾脏>肠道>粘液>血液;补体C3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肾脏>脾脏>肠道>血液、粘液;补体C4的含量依次为:肝脏>脾脏>肾脏>肠道>血液、粘液。由此可见,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补体C3、C4主要分布于肝脏中,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肾脏中,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脾脏中;而各种非特异性酶和物质在肠道、血液和粘液中也均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束缚应激刺激2周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通过测量小肠碳末推进率和离体肠管的振幅、频率来分析健脾化湿颗粒对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小肠运动明显加快,经健脾化湿颗粒治疗后显著减慢(P<0.05)。结论中、高剂量健脾化湿颗粒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腹泻症状,减慢小肠运动,改善IBS症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7种不同基质对切花菊养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腐熟稻草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锯木屑+腐熟稻草,蘑菇渣+腐熟稻草居三,其它4种基质均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基质对切花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7种不同基质对切花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籽壳 腐熟稻草的效果最佳,其次是锯木屑 腐熟稻草,蘑菇渣 腐熟稻草居三,其它4种基质均较差.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诱发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注射含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胚尿囊液后3d发病,其发病率为95%,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气喘、咳出血样渗出物,剖检以喉头气管有黄白色假膜为特征,受侵害的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导致糜烂,以致鸡死亡,死亡率为25%。分别取病死鸡的气管、肺脏、心脏、肝脏、肾脏和脾脏,采用石蜡包埋,HE染色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质器官为渗出性炎症;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和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导了关于5条沙蟒的呼吸、消化系统解剖研究的结果:呼吸系统由鼻、喉、气管、肺组成,右肺较左肺发达,左肺退化,其长度约为右肺的41.5%。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盲肠、大肠、泄殖腔,消化腺有肝、胰及胆囊等。扫描电镜下观察,喉和气管的粘膜表面均为柱状绒毛细胞,肺前部内面为显著的蜂窝状结构。小肠内壁具多数的扁形小肠绒毛。  相似文献   

18.
对HrpNEcc蛋白农药应用于大白菜软腐病防治的技术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HrpNEcc纯蛋白田间喷洒使用的适宜剂量为6~10mg/m(2)或者使用体积分数为0.017%~0.033%稀释液为宜,对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率可达90%左右;贮藏期间使用体积分数0.1%稀释溶液对大白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率达到75.4%,...  相似文献   

19.
网纹石斑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网纹石斑鱼的背肌、肝、心、脑、晶状体、肠、脾、性腺和肾等九种器官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网纹石斑鱼的LDH同工酶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1)心肌的LDH同工酶带与背肌、肝的相反;2)脑、晶状体、性腺的LDH同工酶带相似,但它们的染色和细带位置存在差别;3)肠、脾、肾的LDH同工酶带较少,只有2~3条;4)脑的LDH酶带最多.文中还讨论LDH同工酶的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