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的胃肠病变占白血病患者尸体解剖的13%,病理损害从贲门到直肠均有所发现·肠损害多呈斑状或呈息肉状,有者很大,可出现溃疡,甚至诱发肠套叠或肠梗阻,肠坏疽,甚至肠穿孔.致命性的胃肠道出血,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较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为常见.笔者曾诊治一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_1型),在治疗过程中死于并发空肠扭转、肠出血与肠坏死.查阅国内外资料,尚未见有类似报道,特报告于下,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屈佳  熊彤彤 《抚州科技》1996,(2):27-27,2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组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造血功能异常或造血功能紊乱症候群。1982年由国际FAB协作组正式提出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但也有感染发热或出血,血象多为全血细腻减少,骨髓造血虽活跃,但其细胞的增生异常,表现为细胞异形,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有明显的病态造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在1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样本中发现EB病毒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情况,但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4.
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 MS)是一种发生于骨髓外的原始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形成的实体性肿瘤,患者发病主要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密切相关(白血病性),极少情况MS可发生在无AML病史(孤立性MS)。MS发病部位可累及全身任何部位,常见部位包括皮肤、淋巴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及软组织和骨骼,但累及女性生殖道罕见。现报道1例发生于宫颈及前庭大腺的孤立性髓系肉瘤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警惕,同时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病例1:男性,52岁,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年于2006年7月13日入院巩固治疗。2003年因消瘦,发现脾肿大。在市某医院行外周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后在上海某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直口服羟基脲2~3g/d维持。  相似文献   

6.
英国与加拿大科学家合作 ,首次发现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休眠”细胞。该新成果有望为改进白血病治疗方法开辟一条新途径。以往普通的化学药物疗法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起作用 ,医学专家对此一直难以作出解释。研究人员认为 ,普通化疗的目标一般针对快速增殖细胞 ,而难以发现患者体内存在的“休眠”细胞 ,这些危险的“休眠”细胞在化疗结束后仍会在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从而使化疗前功尽弃。新发现可看作是朝“加深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了解而迈出的一大步”。虽然在此之前曾有科学家推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不同,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资料。结果: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伴有淋巴抗原,但其阳性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M3的CD9抗原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AML的其它亚型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为ALL的12例白血病中,2例免疫表型为T-ALL,10例B-ALL。4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它的诊断标准主要靠免疫分型。在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4例发生急粒变,且急变期CD34抗原阳性率高于慢性期。结论:免疫表型分析与形态学、细胞化学三者结合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白血病骨髓血红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血红细胞的红外光谱差异性:与CML红细胞相比,AML红细胞酰胺Ⅰ带较宽;1540cm-1与1 084cm-1吸收峰面积之间的比值较低,范围较窄。该结果提示AML和CML骨髓血红细胞系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分布不同,同时提示骨髓红细胞的成熟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关。骨髓血细胞的红外光谱的差异性对白血病的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基因突变引发致命白血病基因突变引发致命白血病一项新的研究表明,Ikaros基因突变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触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样的费城染色体缺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患者能够通过治疗得到康复。而ALL患者几个月内会死亡,很难治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诊断白血病更准确、更全面的方法.方法 采用血液分析仪和手工涂片分类法同时诊断白血病.结果 14例ALL患者仪器不能进行白细胞分类和幼稚细胞提示;6例APL患者仪器进行了错误分类;24例AML患者仪器将血液中的幼稚细胞错误分类为小型白细胞;8例CML患者仪器将血液中的幼粒细胞及嗜酸嗜碱细胞分类为中间细胞群,以上均与手工分类有很大差异.结论 通过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分析,证实了在初诊白血病患者血样分析中,仪器不能给予白细胞分类及幼稚细胞的识别,对多形态、多变化性的血细胞识别有限.因此,用血液分析仪分析血样的同时,不能忽略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防止幼稚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CpG岛甲基化测定方法,方法:收集2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18例多发性骨髓瘤(MM),1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及20 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CpG岛思虑在化特异的方法(MSP-PCR),测定P15和P16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P15和P16基因甲基化在各种白血病的表率率分别为AML 80%和70%,MM72.2%和66.7%,MDS 57.1%和50%,CML0%,结论:P15及P16基因甲基化在AML,MM及MDS中有较高表达,而在CML中不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L)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3例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 TC R Vβ 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以了解患者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然后将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CDR3长度,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患者中仅存在2~6个Vβ亚家族T细胞.基因扫描分析显示,2例患者外周血中的Vβ1 、Vβ 3或Vβ4亚家族出现克隆性增殖T细胞. 结论:LL患者外周血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白血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相关抗原体外诱导T细胞的TCR Vα亚家族限制性表达和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利用CML细胞、K562细胞和bcr3-abl2多肽体外诱导脐血或正常人的T细胞增殖,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MLTC后T细胞的29个TCRVtx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Vd亚家族的限制性表达情况和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结果:经CML抗原刺激后增殖的T细胞仅表达部分Vd谱系基因(1—14个亚家族),两例脐血均出现有Vα3亚家族T细胞克隆性增殖趋势;正常人外周血出现寡克隆增殖的Va5、Vα14亚家族T细胞。结论:CML相关抗原体外诱导脐血和正常人T细胞出现抗原相关的TCR Vα优势利用和克隆性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LL)患者TCR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3例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Vβ24亚家族基因的CDR3,以了解患者的Vβ亚家族的利用情况,然后将阳性的PCR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产物的GDR3长度,了解T细胞克隆性。结果:患者中仅存在2-6个Vβ亚家族T细胞。基因扫描分析显示,2例患者外周血中的Vβ1、Vβ2或Vβ4亚家庭出现在隆性增殖T细胞。结论:LL患者外周血存在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Vβ亚家族T细胞,这可能是机体T细胞受白血病细胞相关抗原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白血病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不同倍性鲫鲤鱼血液及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二倍体红鲫血液指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比容)、细胞大小(红细胞及细胞核、白细胞、血栓细胞的长、短径值)及它们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观察了四倍体鲫鲤血细胞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倍性鱼中,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红细胞在数目、脆性、比容方面随倍性的降低而依次升高;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在细胞大小上,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的红细胞及细胞核、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表现出4∶3∶2的比例关系;在红细胞的形态方面,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发现随着倍性的升高红细胞的短径/长径比值减小.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外周血中,均可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但三倍体湘云鲫、二倍体红鲫的嗜中性粒细胞仅有Ⅱ,Ⅲ两种类型,未见含深紫红色颗粒的Ⅰ型嗜中性粒细胞.对不同倍性鱼在血液细胞中出现的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单克隆抗体标记两例多毛细胞白血病患者,证实均属 B 淋巴细胞型。例1为 HLA-DR、CALLA 增高型,例2为 HLA-DR、SmIg 增高型。前者临床症状反复,合并症多,病状凶险,虽经积极治疗,仍然在短期内死亡;后者临床呈现逍遥类型,除脾脏切除外亦无特殊治疗,患者无症状生存期已有3年之久。多毛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一般认为与发病年龄、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数、肝脾肿大、血沉以及多毛细胞骨髓浸润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粒细胞系统白血病病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其起病缓慢,早期几乎无症状,数月后常出现低热、乏力、盗汗、消瘦等。这些症状极易被诊断为结核病。我科曾有一患者被误诊为结核,延误治疗,现报告如下。患者,张某某42岁,男性,住院号为12571,因发热、咳嗽、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结核、胸膜炎,并按结核抗痨治疗数月,效果不佳,病情逐渐加重,出现面色苍白,气短转入上级医院。患者自觉腹胀加重,高热不退。查体发现巩膜轻度黄染,肝、脾肿大,出现出血点,以肝硬化、血液病介绍到我院。入院查体:一般状况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方法以应用于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及分型。[方法]在对骨髓涂片中观察增生异常的病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细胞染色方法(POX、NAE、NCE、PAS、AKP积分等)帮助鉴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FAB分型中M1—M7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现象均有本质的区别。[结论]骨髓象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有效的依据。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龟的血液中有红血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硷性粒细胞,特殊粒细胞及血栓细胞;各种血细胞都有各自的形态结构,其中嗜硷性粒细胞和特殊粒细胞的形态变化较大。 在龟的血液中,除了上述可以确定的血细胞之外,还存在着一些不知名的成分,犹如裸露的细胞核。 在笔者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发现龟血液中的红血细胞有直接分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例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375 mg/m2 ,静脉点滴,1次/周,2~4次).结果 2例患者溶血均得到控制,血象恢复,分别随访1年半和1年病情仍稳定.结论 利妥昔单抗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特别是并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AIHA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