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面向21世纪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的课程新体系可分为"一段式"和"二段式"两大类.在此通过介绍中南大学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四大化学融合的工科化学课程体系,阐述了中南大学"一段式"工科大学化学教学的内涵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工程思维模式、创新工作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基于"模块-综合"架构的电力、能源类本科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体系是文章讨论的重点。该课程体系的建立改善了目前高校电子技术系列课程之间、电子课程与前后续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脱节的局面。在"模块-综合"架构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工程实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提高,更重要的是拥有了用模块观点迅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出基底牢、上手快、会应用、能创新、后劲足的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也极大地有助于推进相似办学模式其他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数据素养日显重要。传统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培养意识不够明确。基于此,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结合数据素养理念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实践措施。根据“二线并行、逐层递进”的模式重新规划课程体系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形成以数据素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的方法,并完善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多样性实践考核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数据素养与数据库系列课程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模式,为提升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BIM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专业进行"新工科"改造升级,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开始。以BIM技术为主线,重新构建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对于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融合"新工科"思维,将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类型划分成3个模块:通识课、专业前沿课程、跨学科综合实践课,从这3个方面来设计课程,探索"新工科"模式下的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该文就金工实训课程在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院校对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不相一致,并且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对金工实训教学进行了在深入性的分析。在"新工科"背景下,要对"金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思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加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从而不断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文对"新工科"背景下的金工实训教学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从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能力需求的角度,针对我国普通工科院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面不够宽的问题,提出非机械类工科专业开设机械基础系列课程,该系列课程包括工程图学,机械工程基础和机械制造实习。在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知识体系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知识领域或知识模块,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对知识体系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普化、无机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专业(含材料化学专业)的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作了较大的调整(含理论课和实验课).调整的思路是突出重点,删繁就简.把一年的课程(68+54学时)压缩为一学期(68学时).在三年级下学期(36学时)开设无机化学(或中级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新实验,增加现代无机化学的内容,提高同学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查阅文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于2016年提出"新工科"这一概念,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需要打造适应未来新兴产业和满足新经济需求的专业。该文概述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配套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立足于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创实践载体,同时以校企合作构建双创协同体系,共建双创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专科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改的探索思路。建立 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实践赶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长江师范学院化工工艺类课程教学体系初步形成了"理(理论学习)、实(实验(实训)训练)、仿(仿真模拟)、产(生产实习)、证(资格鉴定)"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了具有创新竞争实力,能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化工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1.
面向对象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相关教学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面向对象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并对教学实践和系列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20,(6):52-56
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发布发展"新工科和新农科",在此背景下,本文介绍了"理论课程《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实践课程《生物生产机器人》+学科竞赛+毕设"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构建,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动手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竞赛发挥与应急处理能力"的"五能力一体化"创新型专业素养,取得较好的成效。本课程体系可以在本领域、相近领域或其他领域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突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结合笔者学校实际情况,该研究在新工科背景下,以OBE教育理念为导向,对课程教学体系、课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环节进行改革与实践,将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必将对该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和科技创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化工生产实习作为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将所学理论概念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工科实质性实施执行阶段的深入推进,化工生产实习课程改革与建设也迫在眉睫。文章简要分析了新工科对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的新要求,讨论了当前化工生产实习中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教育内容偏窄、教育主体单一、考核制度简单等焦点问题,并提出革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团队、完善考评体系等路径,为深化化工专业新工科建设、培养新工科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面向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以培养适应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实干型应用工程人才为目标,与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针对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代表性专业课程《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内容组织上开展《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采用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结合,课程练习与工程项目结合,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训结合的"三结合"教学模式,初步探讨了新工科代表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工科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凝固系列课程是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此系列课程教学现状后,针对此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了"教师引导(guide)-学生设计(design)-集体评价(debate)-实验教学(practice)"GDDP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为例,探究了实践教学培养的新模式.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多元化培养目标,建设并整合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夯实基础、提升设计、启发创新"的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并在具体课程中探索了分层次实验教学,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连续多年本科实践课程教改的基础上,探索高校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构建了适用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设计了新工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运用目标分解法,将本科阶段大学生的培养总目标进行分解,完成每个学期的培养任务.整合课程群知识点,构建了6个一级课程项目和5个二级课程项目,提升本科生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的特色、GIS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研究生教育特点,探讨了GIS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回顾原来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方案的总体思路.5年的实践,原方案突出了GIS边缘和交叉学科的特点并非常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仍不够完善,因此,论文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GIS专业课程设置应该进一步缩少地理相关课程、增加计算机课程份量的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20.
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改革研究是通过对工商管理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适应新时期一般高等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和改进一般工科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