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匹配跟踪(MP)算法是一种冗余算法,通过信号x在所选择的最佳向量(最佳基)上的反复正交投影而逼近原信号。它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时频分辨率,而且可以参数化描述任何类型的数据。在临床应用实践中已发现睡眠纺锤波与多种病症有关,因此,有效地检测出睡眠纺锤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根据脑电信号(EEG)睡眠纺锤波的特征,利用基于Gabor函数的MP算法对EEG中的睡眠纺锤波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给出了分析结果的时频表示。  相似文献   

2.
脑电信号是极其复杂的非平稳信号,能否有效地辨识出EEG中所包含的各种成分或者得到判断某种病理特征所需要的成分,对于发挥EEG的最大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系统的相移可以改变输入信息中各分量之间的相对相位关系,因此即使系统的增益对所有频率都为常数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在输入的时域特性上产生很大的变化。讨论了FRR与RRF数字滤波方法及其实现。利用该方法可以使系统具有零相位特性,实现脑电信号的零相位失真滤波。根据睡眠纺锤波的定义,利用零相位数字滤波器,直接在时域中检测睡眠纺锤波,得到了较好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睡眠脑电数据的标记仍以专家评判为主,导致数据标记不足,以及影响睡眠状态自动评估的不同阶段睡眠脑电数据类不平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数据增强模型,用以扩充不同睡眠阶段的脑电数据.通过引入Huber函数来改进辅助分类器生成式对抗网络(auxiliary classifier GAN,ACGAN)模型的损失函数,解决数据模糊等品质问题.该模型无须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其生成和判别网络都采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并以一维噪声和类别向量为生成器输入信号.分别采用手写体数字图像数据集与睡眠脑电数据集评估该模型的性能.将改进前的模型与其他损失函数模型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数据增强效果与睡眠分期效果,从可视化评估到定量评估均优于其他模型.研究结果以期为深度学习引入睡眠脑电分析中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时窗复杂度序列来分析睡眠脑电,减少了非平稳性及状态空间的不均匀性造成的脑状态信息的丢失,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复杂度的自身的局限,有助于不同睡眠期状态特征的提取.另外本文采用ICA、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脑电进行预处理,实验表明它们能有效地去除脑电中的一些生理干扰,有利于提高复杂度算法在睡眠分期应用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睡眠剥夺对脑认知和脑电复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睡眠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考察了正常睡眠与睡眠剥夺情况下脑认知能力的变化,分析了两种状态下自发脑电和事件相关电位复杂性的差异.通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与幅度反映不同状态下的脑认知能力,采用小波熵方法分析其复杂性.实验采用数字脑电图仪记录19导脑电信号,用OB序列诱发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结果发现,睡眠剥夺组的靶刺激反应时间明显增长,而P300幅度显著降低、潜伏期明显增加;小波熵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睡眠组比较,睡眠剥夺组自发脑电的256点小波熵和事件相关电位的32点小波熵均值都显著降低.故得出结论:睡眠剥夺对人的认知和脑电复杂性均产生了负向影响.因此,睡眠对维持大脑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使用脑电进行情绪识别已经有了广泛的研究,但由于脑电的低信噪比、不平稳性以及受试者情绪表达方式的不同,不同受试者甚至单个受试者的脑电图情绪特征都会存在差异性,导致脑电样本在特征空间分布不均匀,容易出现模型泛化性能差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提升算法(boost)和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的双策略训练方法交替更新脑电情绪识别模型,梯度下降法在模型推理过程中更新网络参数,使损失最小化,提升算法用于更新脑电样本权重。在DEAP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效价、唤醒和优势度3个维度上的准确率分别为71.25%、71.48%和71.80%,且在跨被试数据集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有效调整了脑电样本特征的分布,使其分布更均匀,从而提高了情绪识别模型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睡眠剥夺影响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似熵研究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评价SD引起的大脑功能区状态的非线性变化.12名受试者在正常睡眠和一夜SD之后分别接受视觉注意力测试,记录自发脑电和诱发脑电,采用二维插值构建19导脑电近似熵脑信息图(brain information map,BIM).结果表明,在SD状态下,自发脑电的近似熵在全脑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额叶处大脑偏侧性发生变化,复杂度的中心从左脑转移到右脑;前额叶处诱发脑电近似熵值降低,而顶叶和颞叶处则升高.脑电近似熵可以作为指标来评价SD对脑认知功能的负向影响,BIM的变化趋势与从生理学及影像学角度的分析相吻合,与线性方法的研究结论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脑功能状态,提供一条评价脑功能区状态变化趋势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磁刺激促进睡眠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磁刺激促进睡眠的方法,据此进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这种磁刺激能有效地影响,调节脑电活动,促进睡眠(P<0.01)。  相似文献   

9.
睡眠过程中的脑电信号时间序列具有复杂的波动性特点,为了研究不同睡眠时期脑电信号的分形特征,运用多重分形去势波动分析的方法对5例受试者的整夜睡眠脑电信号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睡眠脑电序列具有长程相关性,而且是多重分形过程.不同的睡眠时期广义赫斯特指数不同,随时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化趋势一致.醒期的脑电信号广义赫斯特指数最大,REM期介于睡眠一期和二期之间,其他各期随睡眠的加深逐渐增大.为睡眠脑电信号动力学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脑电Alpha波的脑-机接口控制实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脑电alpha波阻断现象的识别提取与家用电器遥控装置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实时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系统的可行性.对5~12名受试者进行睁闭眼实验并记录其动态脑电数据,提取alpha波阻断现象发生过程的关键参数.在实时操作平台上对受试者进行4组遥控器按键操作的组合实验,以考察系统的响应速度与指令传递的准确率.总结出了Alpha波阻断现象对应的阈值电压经验计算公式,并建立了以最大噪声背景电平作为甄别开关动作真伪的判据原则.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成功率和稳定性,表明实时脑机接口系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Q-Learning 算法在离散状态下存在运行效率低、学习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Q-Learning 算法。改进后的算法在原有算法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学习过程,对环境进行了深度学习。在栅格环境下进行仿真实验,并成功地应用在多障碍物环境下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结果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改进Q-Learning 算法以更快的速度收敛,学习次数明显减少,效率最大可提高20%。同时,该算法框架对解决同类问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癫痫脑电信号分类类别以及分类精度不足的问题,使用频率切片小波变换对脑电数据进行信号重构,得到5 个频段的节律信号,再利用非线性指标近似熵和线性指标波动指数共同作为癫痫信号的特征值,充分提取信号的特征信息。随后使用梯度提升树算法对得到的特征数据集进行多分类。实验表明,该算法对癫痫脑电信号的三分类识别率为98. 4%。较传统Adaboost 算法,该方法采取了GBDT( 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作为分类算法,成功利用更多的数据集,并且使得分类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方法过分依赖颜色等特征,导致对古籍文档复印件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满文文档图像印章检测方法。通过图像变换和合成技术建立满文古籍文档图像数据增广算法解决训练数据不足的问题,在所构建的增广数据集上建立Faster R-CNN深度学习模型挖掘深层图像特征,实现满文文档图像印章检测方法。对采集的真实满文文档复印件图像进行实验,印章检测精度可以达到99.6%,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检测古籍文档复印件图像中的印章,对满文文档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混合高斯背景模型运动目标检测的光照突变误检以及突然运动目标的“鬼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帧差分的混合高斯背景模型运动目标检测算法。通过图像前景检测比例判断光照是否发生突变,利用三帧差分法对图像的背景区域、运动区域和背景显露区域进行划分,并根据光照情况及时改变各区域的学习率以调节混合高斯模型背景迅速更新,设计了基于三帧差分的学习率自适应混合高斯模型背景更新的方法。该方法使光照突变及目标突然运动后产生的新的背景模型得到迅速更新,从而改善这两种情况下运动目标检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避免了光照突变时的大面积误检现象,并且同时解决了突然运动目标的“鬼影”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研究图像风格迁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图形处理器性能受限情况下,卡通(cartoon)图像风格迁移训练的生成式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GAN).利用视觉几何组(visual geometry group,VGG)网络提取图片先验信息,实现学习过程的加速;裁剪cartoonGAN模型,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使得低性能计算条件下的网络收敛成为可能;设计合理的损失函数,保证整体风格化效果.基于tensorflow 2.0构建试验平台,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可发现,该方法的迁移效果好,稳定性强,且收敛时间短.对算法的参数和初始化方法给出了相关讨论,并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抑郁相关量表大数据所面临的特征冗余、特征维度单一、特征子集难以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ural network,DNN)的抑郁分类模型.通过结合主成分投影k-means(principal component, PC k-means),在不破坏原有特征空间的条件下对量表大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并对原始算法的随机性与聚类个数不确定的问题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抑郁识别维度的多样性,构建了引入因子分解机(factorization machines,FM)的DNN抑郁分类模型.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PC k-means不仅可以有效地选择特征,而且与传统分类器和FM-DNN结合,更能提高抑郁分类的准确率,为深度学习引入量表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高扬  王晨  李昭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4):10401-10406
车道线检测是实现当前汽车辅助驾驶和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深度学习技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在图像识别、图像分割、语音识别及数据预测等方面都取得了出色成绩。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中的车道线检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道线识别算法。对比研究已有算法,针对其中的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图上下文信息融合方法,将该方法与VGG(Visual Geometry Group)网络相结合提出融合上下文信息的车道线识别网络VGG-FF,进一步加入空洞卷积提出融合空洞卷积及上下文信息的车道线识别网络VGG-FFD。将该网络模型在公开数据集以及自制数据集上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恶略环境条件下难以对光伏电池板表面积灰定性定量分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光伏电池板表面积灰智能检测方法。首先,构建数据集,通过实地调研采样以及在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完备的数据集;然后,利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技术对数据进行训练并对其优化;最后,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输出图像进行处理,以解决对积灰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应用于光伏电池板表面积灰的智能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的准确度,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利用Stacking 算法集成融合多个GRU ( Gated Recurrent Unit) 模型的风电场短期功率预测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搭建3 个多层GRU 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第1 级模型,深度提取高维的时序特征关系,通过第1 级模型的预测结果构建训练集,然后利用新生成的训练 集训练第2 级GRU 模型,第2 级的GRU 模型采用单层结构,能发现并且纠正第1 级模型中的预测误差,提升 整体的预测结果。最终得到两级模型嵌入的Stacking 融合模型。以宁夏太阳山风电场历史数据为例对该模型 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Stacking 算法融合的GRU 模型相比其他算法预测平均绝对百分比误 差提高了0. 63,总体预测效果较为理想,预测准确度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解决现有人体目标识别与追踪需人为干预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由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及上 位机组成的人体自动检测及追踪系统。该自动检测与追踪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其中下位机以 STM32F103RCT6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SHARP-GP2Y0A21YK0F 红外测距传感器检测人体位置进而控制舵 机,舵机上装有摄像头采集视频,利用WIFI( Wireless Fidelity) 将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号传输至上位机。上位机 由Eclipse-Android 系统开发平台开发,可在监控中心实时显示视频信号。实践证明,该系统安装、操作简易快 捷,能准确实现人体的自动化识别与追踪过程,可广泛应用于室内不干扰红外线工作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