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54例患者死亡4例,自动出院3例,植物人2例,重度残疾8例,中度残疾34例,好转3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期护理尤其重要,术后应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防止再出血和脑缺血,预防感染,加强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护理过程的回顾总结,用概括和介绍主要护理措施的方式提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全方位护理的实践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全方位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可供临床借鉴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学琴  胡志芳 《甘肃科技》2011,27(21):159-160,165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榆中县中医院新开展的一项治疗技术,为了提高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技术,对本例病患者进行了观察护理,认真评估,提出了护理目标。通过仔细周到的护理,使患者达到预期的目标治愈出院。护理要点;实施急诊手术,加强术后重症监护,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达到抢救生命,降低病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经验,探讨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两年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生活自理33例,部分自理25例,植物生存3例,自动出院5例,其中并发肺炎致呼吸衰竭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消化道出血3例,死亡7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下简化式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2月~2010年5月采用CT下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技术,确定血肿穿刺点,置软管脑内血肿吸引清除的办法治疗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护理.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血均吸收>97%,神志清楚,语言功能恢复,偏瘫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日常生活,其中1例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对患者必须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可大大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创伤小有利于病人康复,CT下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这门技术对护理的要求高,精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护理做了详细而系统地报道,并重点阐述颅内感染的观察与预防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7.
杨晓娜 《甘肃科技》2022,(17):123-125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选择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60例,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3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患者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护理前患者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在护理后均比护理前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水平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比较更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于患者营养水平的提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重要影响,护理满意度高,应该进行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定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并行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自理能力及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LI评分与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人文关怀评分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36例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治愈26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术后严密观察、严格控制血压,加强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总结36例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治愈26例,好转8例,死亡2例.结论:术后严密观察、严格控制血压,加强引流管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钻孔碎吸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破入脑室者行脑室外引流,在围手术期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落实,预防早期并发症.结果:手术后存活77例,成活率为90%.对77例存活者术后1个月行所疗效评定,其中临床基本治愈21例,显著进步34例,进步12例,无进步10例.结论: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在围手术期严密监测,加强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预后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部感染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院从1990年3月至1999年10月共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253例,其中术后肺部感染68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8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3~80岁,平均61.5岁。68例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且血压超过高血压标准。手术后以全麻骨瓣/窗开颅清除血肿为主,少数病例采用钻颅抽吸术(此方法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其中老年组60~80岁45例,非老年组43~60岁23例。老年组基底节区出血8例,皮质下出血4例,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人院时出血部位、血肿量、GCS评分等选择不同术式对高血压脑出血116例进行治疗,并分析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116例脑出血中死亡27例,存活89例。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组相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最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率最低。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地塞米松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例病人应用地塞米松减轻脑水肿。结果 合并应激性溃疡17例,心功能不全32例,骨功能不全16例,高血糖症28例。结论 脑出血术后应用地塞米松治疗脑水肿,诱发并加重了脑出血的并发症,增加了脑出血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开颅清除血肿及去骨瓣减压术后,对术后患者进行持续有创动态监测颅内压(ICP)的临床意义。对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行开颅清除血肿及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接受1~7 d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依据术后颅内压上升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和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比较3组患者基本资料,术后颅内压监测期间临床信息和并发症,术后6个月预后。结果表明: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正常和轻度颅内压升高组87例,中度颅内压升高组22例,重度颅内压升高组11例,3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术后颅内压升高情况和GCS评分呈负相关(r=-0.633,P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增加,分别为11.5%,36.4%和63.6%,差异有显著性(χ~2=20.04,P0.001);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逐渐降低,分别为84.0%, 45.5%和27.3%,差异显著(χ~2=24.54,P0.001)。从而得出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能早期预测患者术后病情、并发症情况和预后,有助于及时采取客观准确的临床治疗方案,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人脑出血可以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来治疗.通过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106例外科治疗分析,发现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注意把握好时机,以发作24 h内为好;另外,常用的有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穿刺血肿法、直接血肿清除术、双极电凝止血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展心理、专科、饮食护理.给予心理调节,保持血压稳定,保护肢体和皮肤,加强口腔护理及保持大小便通畅.恢复期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适当锻炼.结果:39例中,基本痊愈31例,部分恢复6例,死亡2例.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减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超早期手术与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来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取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20例,以出血后7小时内手术60例患者分为超早期手术组,出血后7~24小时手术患者60例分为早期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死亡情况及6个月后临床疗效(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方面比较,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超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近期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明显少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出血及死亡情况比较,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在总有效方面比较后得出超早期手术组明显好于早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比早期手术治疗更能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并有效改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和治疗原则。方法总结分析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8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151例,死亡35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20例,Ⅱ级35例,Ⅲ级66例,Ⅳ级24例,Ⅴ级6例。结论锁孔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简单、快捷、有效、损伤小,但病例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小骨窗)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简称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分别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小骨窗组与立体定向组血肿抽吸术患者术后偏瘫开始恢复时间分别为(12±3.2)天、(18±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没有明显差别(P〉0.05);预后(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小骨窗组优于立体定向组(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相比,经外侧裂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