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由于认识不足和意识形态的原因,河南的民间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近几年,由于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以及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对民间文化发掘、保护的推动,河南民间文化资源保护的情况已经大为好转.政府已经把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作为中原文化崛起的一种希望,因此如何把民间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把河南民间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处理民间文化在产业化开发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其主要原因,乃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民间文化资源异常丰富,特色鲜明,开发为校本课程价值十分可观。可以从构建地方特色校本课程、实现人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个性化成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形成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等方面认识景德镇陶瓷民间文化的校本课程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4.
清江流域拥有众多知名的民间工艺产品,但缺乏系统指导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开发的政策思路,由此阻碍了清江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在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纵深发展。通过建设创新机制、品牌带动、特色发展等策略,走产业化、市场化以及人才推动之路,促进清江流域民间工艺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利用景德镇陶瓷民间文化资源构建校本课程,应当做到目标指向的直接性、课程开发的自主性、课程形式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应性、结果诉求的实效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性。构建景德镇陶瓷民间文化校本课程需要:基于校情,依托社区;多方对话,共同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推动课程创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凸显课程特色,突出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6.
夏绣作为新余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刺绣技艺,尽显新余民间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要实现夏绣的更大发展,实现夏绣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价值,使夏绣工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可以采取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夏绣产业基地,多渠道培养夏绣专业人才,注重创新、提高质量,与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扩大影响、开拓市场等多种方式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丽乡村建设是以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发展的出发点,其目的在于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在全球化浪潮下,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甘肃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立足民间文化特色,开发生态化产业经济模式,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广大农村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提高的问题,进而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大发展、大融合。  相似文献   

8.
藏族民间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并延续继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是藏族历史渊源、生活习惯、风俗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的总称,是民族个性特征的重要表现,积淀了藏族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因素。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保持藏族民间文化特色和多样性的保障。“道”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遮部县旺藏、尼傲一带盛行的一种藏族传统节日,意即欢庆。主要是为祭祀神灵、欢庚丰收而过的节日。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具有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尤其是满族历史遗存、民俗风情与民间文化独具魅力。如何在有效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将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是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发满族文化资源既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动员民间力量,挖掘满族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光辉灿烂的民间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合理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民间优秀文化,可为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保持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创建独具本土文化特色的信息刊物、开发以太原文化咨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要致力于特殊群体3方面,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它不但符合幼儿好动、好学、好游戏的心理,而且易懂易学,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目前可供参考的系统的民间游戏资源比较缺乏,我们尝试对民间游戏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立足本地实际,将构建的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彰显出一定的效果,不仅实现了对游戏内容的补充,也让游戏本身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是在儿童认知和体验的发展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资源册,既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开发,又实现了民间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赣傩文化艺术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文化源于群众、源于生活,是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民间文化是建设我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念在农村世代传承,渗透于农民的精神世界,构成当地传统文化根基和传统思想道德规范;传承好民间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农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投身家乡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而且有利于塑造农村新风貌、建设和谐新农村;通过对赣傩这一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有力地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群众中的广泛传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特色文化专项骨干队伍的组建,培养文化艺术爱好者,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才能极大地繁荣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文化节事旅游活动和当地文化的融合机制。以武汉市节事旅游为研究对象,提炼分析了武汉市的文化特色,结合节事旅游的开发主题,指出了武汉市节事旅游活动的文化发展方向。提出了武汉市在发展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近些年来,潍坊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和周边地市相比,还是落在了后面.其主要原因是文化旅游做得还不够.发展文化旅游,就需要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深厚的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北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和重点是研究、发掘北海文化,进行有效的品牌城市建设;加强北海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宣传力度,整合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勤搜博采新颖独创──读《南方民间文化与民族文学》[澳大利亚]谭达先过伟先生长期参与中国南方民间文化的学术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南方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幽索隐,终于在中国民间文化宝山中开挖出最有特色的矿藏,精心铸造出具有学术个性的学术硕...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诸神诞生和植物信仰等实例,说明民间传统文化事象在各民族间的共通性、共同性和相异性;认为民间文化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探寻民间文化事象的本质性的民族内涵,同时强调在探索其历史形成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顾及到这些传统文化事象的价值层面,也即这些文化事象与其主体──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且要特别关注这些民间文化传统事象的现实性和现在性。  相似文献   

1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具有先进性、民族性、实践性、斗争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文化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方向的不变基因,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田野考察与理论探索相结合——论吴浩的民间文化研究●过伟陈衣/著1991至1995年,吴浩同志分别和6位同志合著、出版《侗族歌谣研究》、《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广西傩文化探幽》和《侗族民间文化审美论》等4部著作。他最显著的研究特色是扎扎实实的...  相似文献   

20.
守护差异性寻求发展的壮剧,面临着由传统单一的地域特色发展为更为丰富的综合性戏剧风格的转型问题。对于壮剧的保护就是要充分发挥原有文化的特长,在民间文化生存演变的规律中营造有利于壮剧发展的文化环境,建立一个充满审美精神和艺术氛围的人文世界,促使壮剧形成一种自身调节的动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