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研究了Fe-Mn-Si合金和Fe-Mn-Si-Cr-Ni合金的记忆性能—回复率和回复力.结果表明:Cr,Ni元素明显提高回复率和回复力.两种合金的回复率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大,在700~800℃达到最大值,以后随淬火加热温度进一步升高而降低.回复率随预变形量增加而降低.在预变形—加热回复的循环过程中,回复率发生降低,30次后趋于稳定.预变形量小于2%时,回复力随预变形量增加而增大;预变形量大于2%后,回复力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30CrMoSiA钢中回火温度对(M(马氏体)+F(铁素体)双相组织,M+F+B(贝氏体)+AR(残余奥氏体)多相复合组织,及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预淬火的多相复全组织,随回火温度的提高,强度和塑性同时增加,直到450℃以上才明显降低。这与该组织中纤维形态复相区的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分解过程、以及延缓碳化物的沉淀和聚集有关。而未经预淬火的块状多相复合组织、M+F双相组织经回火后的强度主要与M性能变化有关。而屈服强度则取决于复相中塑性相经回火后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3.
预变形对碳钢渗硼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钢(0. 20% C)渗硼后获得由 FeB层和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高碳钢(1.0% C)渗硼后则获得几乎由单- Fe2B层组成的硼化物层.而中碳钢(0. 45% C)的硼化物层则由若干个 FeB层和Fe2B层组成的亚层所构成.预变形可使低、中碳钢的硼化物层减薄,尤其当预变形量较小(20%)或较大(60%)时;而对于高碳钢,预变形则使其增厚,特别在中等变形量(40%)时.  相似文献   

4.
利用非线性数值分析程序,仿真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顶煤预爆破前后顶煤、顶板的变形及破坏规律。计算机仿真结果给顶煤预爆破工艺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轴承环采用冷辗压工艺进行生产会出现较严重的淬回火变形。从冷辗压工艺角度对其淬回火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初步确定影响淬回火变形的主要因素为冷辗压轴承环时产生的残余应力。通过对冷辗压轴承环进行残余应力去除与不去除两组试验,将它们对轴承环淬回火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进行记录,利用minitab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相关性散布图分析,得出结论冷辗压轴承环的残余应力与淬回火变形量呈强正相关性。最终确定残余应力为冷辗压轴承环淬回火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扁钢带直流电阻对焊工艺,分析了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增大位移门槛电压值或者减小预压力,可增大塑性金属的变形程度,这有利于将杂质从接合界面挤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淬火+中温回火和淬火+高温回火及其激光表面熔化处理的42CrMo钢的显微组织和旋转弯曲疲劳强度.结果表明,42CrMo钢经淬火+中温回火和淬火+高温回火后分别获得回火托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再经激光熔化处理后,表层为熔凝层,其组织为树枝(M+A′)+树枝间(M+A′+M3C),A′的体积百分数为19.6%;次表层为固态相变层,其组织为M+A′,在近熔凝层处A′的体积百分数高达35.4%.淬火+中温回火42CrMo钢的疲劳强度σ-1、σ-1n均高于淬火+高温回火42CrMo钢.对缺口进行激光熔化处理可以提高σ-1n和降低缺口敏感度q,疲劳裂纹源移至次表面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自行设计的汽车模拟碰撞吸能器的特点及原理,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吸能器的波形复现原理进行了仿真分析,利用销柱间钢筋预变形产生阻尼力,改变钢筋的属性并调节钢筋的类型、数量、长度和位置,改变钢筋预变形量,复现出不同车重、不同碰撞车速所期望的减速度波形.通过仿真分析,对汽车碰撞模拟吸能器进行了改进:减小钢筋直径;钢筋预变形量做成可调式,根据需要调节预变形量.在达到同等阻尼效果时通过增加钢筋根数,提高了系统的微调能力和模拟波形的精度.仿真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汽车模拟碰撞吸能器仿真模型复现的波形和吸能器碰撞的试验波形吻合较好,验证了吸能器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吸能器的优化提供了依据,缩短了调试时间,提高了波形复现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屈服强度800 MPa的低碳微合金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成分特征的含锰含碳微合金钢通过控轧控冷后回火的组织与力学性能,Mn含量为1.7%-2.3%的试验钢轧后经快冷和中温回火获得了高强度和一定的塑性、韧性,其中含0.06%,2.3%Mn,0.21%Al和微量Nb,Ti,B的快冷回火钢屈服强度(σ0.2)超过800MPa,延伸率大于4%。室温冲击韧性134-174.5J/cm^2,-40℃冲击韧性为103-110J/cm^2,具有由变形奥氏体转变成的细小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冲击试验并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设备研究了低中碳Si-Mn-V钢回火马氏体脆性机理及稀土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回火碳化物的析出和粗化是导致试验钢回火马氏体脆性断裂的本质因素,回火马氏体脆性断裂方式强烈取决于钢中含碳量;稀土元素对试验钢回火马氏体脆性的影响与钢中含碳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第13届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大学组男子单人操项目前8名的难度动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男子单人操前8名成套动作难度动作平均分值较高,多0.7~1.0分之间的难度动作,且0.7分值的难度动作选择最多;C组难度动作选用最多,A组和B组力量类难度动作是男子运动的强项,D组难度动作则是薄弱环节;难度组合动作以C+C和C+A为主,技巧动作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缺乏等。建议:难度动作的选用要因人而异,确保高质量的完成;加大男子运动员D组难度动作的开发与运用;鼓励技巧与难度动作的组合运用等。  相似文献   

12.
备品备件是核电厂设备检修的物质基础,然而持有过量的备件库存将增加核电厂运营成本,通过设置合理的备件库存参数,在保障供应和控制库存之间寻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针对核电备件库存参数设置问题,将遗传算法引入备件库存参数优化领域。通过建立核电备件库存参数评价方法,将核电备件库存参数设置转换为多变量优化问题,使用遗传算法计算最优库存参数。选用大亚湾核电厂的备件进行仿真测试,当给备件增加多种领用波动时,使用遗传算法计算的备件库存参数均优于当前数据库中的库存参数,结果表明遗传算法应用到备件库存参数优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专用夹具设计中大量重复使用标准件的特点,在对目前标准件库的建库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板零件的夹具三维标准件库的建库方法。阐述了在UG中采用参数化技术建立模板零件,通过调用UG/OpenAPI函数,并利用ODBC数据处理技术,建立夹具标准件库的过程。重点介绍了标准件图形库、标准件参数库和标准件的参数化调用。  相似文献   

14.
民用航空发动机限寿件适航符合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型号取证的需要,开展发动机限寿件适航符合性方法研究.分析欧美航空发动机限寿件适航要求的安全目标,对AC33.70-1和AMC515发动机限寿件定寿方面的适航符合性要求进行读解分析.以典型航空发动机为例,研究了限寿件的判定方法,分析发动机限寿件适航审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发动机载荷谱制定、材料性能数据、安全寿命制定3个方面给出航空发动机限寿件适航符合性验证的关键流程和方法.参考国外设计标准给出限寿件应力分析和试验方案设计流程,给出限寿件寿命散度系数的获取方法.本研究为编制航空发动机限寿件的适航指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车削加工中 ,异型零件 (非回转形零件 )装夹困难。在薄板上钻中型孔时 ,孔的质量不易保证 ,钻大孔时往往缺少相应的工具。针对上述一般机械加工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某叉形零件和转向管接头车削专用夹具的设计和适用于大、中型孔的两种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零件分类一般根据零件编码从特征矩阵中得到分类结果,未能很好地表达各个零件之间的相似关系,对工艺设计也不能提供启发性的推理策略.此外,零件分类矩阵本身的相似性标准也难以确定,给零件的工艺制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聚类技术构造树型结构表达零件相似性的方法,并根据零件之间的相似性建立层次结构以进行动态分类,进而构建一种有自学习能力的零件知识库.考虑到机器智能的局限性.分类结果可能不尽合理,分类树又能够在自动压缩优化的基础上进行手工优化,并将优化结果记录于分类树中.该知识库能及时反映零件信息的动态更新,并对零件进行多层次、细粒度的动态分类,使零件分类粒度不受数据规模的限制,从而可以通过建立索引结构,实现自适应的工艺设计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械产品备件采购问题,阐明了备件采购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法;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备件采购决策模型,构造了机械系统备件模糊关系矩阵,求解了零部件模糊决策集合并求出了最大隶属度,确定了备件采购的品种和数量.给出了GJW111型机械装备的备件采购决策实例,为机械装备备件采购工作提供科学决策.图2,参10.  相似文献   

18.
两段不对称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两段不对称非线性系统,分别就非线性部分已知和未知两种情形提出了基于极点配置控制策略的自适应控制新算法,非线性部分已知时,该算法不仅能保证全局稳定性,而且能渐近跟踪一大类参考输出,非线性部分未知时,提出了一种新的辨识方法,使原耦合在一起的线性动态部分和非线性静态部分的参数分开进行辨识,新算法可用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并且可辨识的参数少,因此减小了计算量,仿真表明新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9.
软件部件构造技术与统计应用生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一种扁平工件识别新方法。首先根据图象平面和工作台平面之间的变换计算出工件轮廓点的近似三维坐标,并根据这些近似三维坐标计算出有关的几何参数,然后利用几何参数和工件物体的形状不变特征,采用分层匹配的方法进行识别。根据文中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由单个摄像机构成的工件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