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演播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虚拟现实技术可能是我们未来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它会在诸多领域中应用甚至使之产生飞跃。虚拟现实可以定义为三维的、计算机生成的、人可以漫游其间与之相互作用并使人沉浸在另一个环境中的模拟。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一个模拟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方式。虚拟现实技术与虚拟演播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空间三维图像的反应要比对平面二维图像的反应更好。有了虚拟现实产生的三维图像,我们便能更好地看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趋势。虚拟现实跨越了静止空间,它可以是某一特定现实环境的表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这种虚拟现实技术对电视工作也产生…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物钟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小冬  谢启光 《自然杂志》2013,35(2):118-126
生物钟几乎参与调控了植物体所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过程,使植物体与外界环境条件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同步,极大地增强了植物环境适应性和竞争能力。笔者首先从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历史入手,回顾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对节律性的认识和应用;然后介绍了现代植物生物钟研究的起源、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最后重点论述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植物生物钟作为复杂的信号转导网络的“整体水平”调控特性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物生理学的缘起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周嘉槐1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产业植物生理学是研究高等绿色植物生命活动过程、机理及环境调控的科学,目的是便于人类更好地利用植物。综观植物生理学发展史,溯本求源由生产推动。由于农业提出的问题或解释植物自然现象,刺激...  相似文献   

4.
植物细胞多肽第一信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马力耕  孙大业 《科学通报》2000,45(18):1920-1927
动物体系中的多肽第一信使在动物细胞发育分化及神经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植物体系也存在多肽第一信使,而且这些多肽第一信使还参与诸如防御反应、花粉与柱头之间的相互识别、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及分化平衡控制等许多植物生长发育进程中重要的过程。简要综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虚拟制造技术的概念,阐明了在虚拟制造技术中C4D/CAM软件的应用,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状况和对CAD/CAM软件的需要,介绍了CAXA在虚拟制造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春色叶树种及植物景观的特点,浅析了春色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对春色叶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美学特性等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是了解古代农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由于古代农业形成的复杂性和遗址的多样性,如何选择合适遗址以提高炭化植物遗存研究的科学性和代表性已成为重要的课题.选择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发达的洛阳盆地,选取分布在不同地貌部位上的23个新石器-青铜时期中小遗址,从灰坑和文化层中采集土样进行浮选和炭化植物遗存鉴定,并与周边地区的大遗址进行了比较.中小遗址和大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均表明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属于以粟和黍为主的北方旱作农业,并逐渐出现了稻、小麦和大豆,到二里头时期发展成为五谷齐全的农业经济.相比之下,中小遗址农作物种类多样化的出现要早于大遗址,但二里头时期中小遗址稻和小麦在农业中的比重远低于大遗址,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它们遗址功能的不同.另外,分布在不同地貌部位上的中小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表明:在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台塬沟谷区农作物种类比冲积平原区丰富;而到二里头时期,冲积平原区在农作物种类和数量上都超过台塬沟谷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中小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分析是对区域农业考古研究的极大补充,更能反映区域内农业形成和发展的复杂过程,今后应加强对中小遗址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道 《科学之友》2010,(6):125-12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工作等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文章通过对植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意义、原则、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探讨,简单分析了室内绿化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工作等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文章通过对植物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意义、原则、应用等几个方面的探讨,简单分析了室内绿化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抗冲性的有效性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李勇 《科学通报》1991,36(12):935-935
黄土高原植物根系对提高土壤抗冲性的作用是在对该区土壤抗冲性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已定量研究了几种乔灌草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强化效应。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强化土壤抗冲性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有效根密度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盘绕状况,有效根密度的物理基础是100cm~2土壤截面上≤1mm须根的个数。本文首次从  相似文献   

11.
范理政 《科学之友》2001,(10):30-30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领域的一项高新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它是通过模拟现实中存在的一切现象,用视、听、触、嗅等人类的直观感觉全方位再现出来,使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红树植物的盐适应性及其进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红树植物是生长并适应于高盐的海岸潮间带环境的木本植物类群. 不同红树植物物种的耐盐水平不尽相同; 即使是同属的近缘物种也可能具有不同耐盐能力而生长于潮间带的不同位置; 部分物种具有可以在陆地和潮间带生长的不同的生态型. 这些特殊性状使红树植物成为研究植物对高盐环境适应和进化的良好生态模型. 本文简述了红树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盐适应性特征, 并着重综述了最近几年来在基因和基因组水平上对红树植物的研究成果. 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不但证实了生理生态方面的研究结论, 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红树植物一些独特的基因表达模式并暗示了这些模式对红树植物的盐适应性进化的贡献; 通过整合以上研究成果, 并对不同红树植物和非耐盐植物进行比较, 初步揭示了红树植物盐适应性的主要特征, 为进一步研究红树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普及,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在网络发展中的突出地位越发显现。文章介绍了VPN技术的概念、技术、协议及其应用。着重介绍了光虚拟专用网OVPN技术的网络结构、技术特点和优势以及与L2/L3 VPN的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一种植物产生化学互感物质释放到周围的环境中去,对其附近的有机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抑制作用。这就是植物间的化学互感作用。它是植物扬己克彼、抑制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显然,有关的研究对农业、林业、园艺等生产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形几何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王义琴  张慧娟  白克智  孙勇如 《自然杂志》1999,21(3):143-145,146
非线性科学的分支——分形几何近年来发展迅速,它的应用几乎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甚至于社会科学.本文从简要介绍分形的基本原理入手,综述了分形几何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内生细菌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冯永君  宋未 《自然杂志》2001,23(5):249-252
植物内生细菌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有生物防治、植物促生和内生共生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农田耕作的单一化,使植物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在人们日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对于替代或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2021,66(22):2820-2831
植物糖代谢是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果糖是植物糖代谢的重要参与者,果糖磷酸化则是果糖进入代谢途径的第一道生化反应.植物果糖激酶是果糖磷酸化的高效酶,调节细胞中的果糖浓度以及有机碳在细胞中的分配及流向,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植物果糖激酶的研究越来越多,其参与生理和代谢功能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但果糖激酶参与调控的生理代谢功能和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为系统地总结植物果糖激酶的特点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功能,本文综述了果糖激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光合作用及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植物果糖激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习岗 《大自然探索》1994,13(2):62-69
阐述了植物呼吸代谢的新概念及进行呼吸代谢整合研究的热力学方法,讨论了呼吸代谢过程中的宏观不可逆性、定态浓度提高及振荡等现象的热力学意义,指出了Gibbs公式和热力学循环等热力学理论在呼吸代谢研究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的比较分子/虚拟受体相互作用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仝建波  田菲菲  李志良 《科学通报》2006,51(12):1390-1394
将虚拟受体的概念与比较分子场法有机结合起来, 得到了一种新颖的3D-QSAR研究方法: 比较分子/虚拟受体相互作用分析法(CoMPIA). 该方法通过定义受体原子探针并利用遗传算法优化探针在药物分子周围的最佳分布情况来找寻模型最优解和虚拟受体模式, 从而有效提高了建模的质量和结果的可解释性. 使用CoMPIA对31个经典甾体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QSAR研究, 所得模型拟合复相关系数R2、交叉检验Q2以及对测试集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40, 0.868和0.502, 该结果优于多数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0.
高鸿烨  冉取丙  胡昕  朱强 《科学通报》2021,66(12):1408-1422
CRISPR/Cas介导的基因编辑系统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植物基因组编辑方面也应用广泛.传统的CRISPR/Cas编辑系统仍依赖于外源DNA整合于宿主植物的基因组,属于传统转基因的范畴.由于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担心,很多国家制定了针对转基因植物的严格监管政策,使相关产品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