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三元乙丙橡胶(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EPDM)电缆绝缘中由于气隙引起的局部放电及其变化规律,分别制作了含有被绝缘包围气隙和与电极相连气隙缺陷的乙丙橡胶试样,搭建了局部放电测量系统,试验测量并分析了不同频率正弦电压作用下两种气隙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场强度,重点分析了工频电压下,气隙放电的起始放电量及局部放电分布图。试验结果表明:气隙引起的局部放电起始放电电场强度与外施电压频率和气隙直径有关。工频下,不同气隙类型的局部放电分布图随外施电压幅值呈不同的形状,两种气隙类型下的局部放电分布谱图均呈现兔耳型分布,且正负半轴相对局部放电发生相位对称分布。与电极相连气隙受气隙位置影响,正负半周局部放电幅值大小不同。本文研究内容为诊断矿用EPDM电缆绝缘中气隙放电类型及分析局部放电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设计高压线路或通信电缆线路时,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当电力线发生故障时,在通信电缆线路上感应的对地电压要小于通信电缆线路的耐压水平。因此要掌握和了解通信电缆的实际耐压水平,也就是要了解通信电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保证通信正常的情况下,电缆最多能够承受多大的电压(也称为最低击穿电压)。本文讨论  相似文献   

3.
易燃、易爆危险环境中不能打开电气设备隔爆外壳进行直接测量,这就造成无法定量分析矿用电缆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感应耦合骚扰限值。以双指数瞬态脉冲作为骚扰源,运用电路和电磁场理论建立矿用电缆的感应耦合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矿用电缆金属护套可靠接地能够有效抑制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感应耦合骚扰,被金属护套完全包裹的电缆可以消除容性耦合骚扰。金属护套层越厚,感应耦合电压越小;电缆越长,感应耦合电压越高。缆皮终端接地电阻越小,感性耦合电压越低,屏蔽效果越好。电缆金属护套未接地时,会产生更高的感应耦合电压。巷道中与骚扰源同侧的电缆感应耦合电压比异侧的电缆感应耦合电压高。  相似文献   

4.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结构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靠性理论中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来设计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厚度,通过考虑绝缘强度的概率分布与所承受电压分布之间的相互干涉来计算绝缘可靠度。采用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可以使所设计的国产220kV XLPE电缆绝缘厚度从27mm减薄到23mm。计算结果表明,在制造过程中,减小绝缘厚度分布的标准差可以提高电缆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5.
电缆线路较长时将引起过高的金属护套感应电压,从而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并危及人身安全。建立三相线芯对屏蔽层感应电压计算模型,推导出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表达式,得到了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单芯电缆线路感应电压。  相似文献   

6.
针对方位结构旋转角度有限的天线系统,方位机构和俯仰机构之间的连接电缆,在方位旋转过程中电缆会承受一定的弯扭力矩,不利于电缆的长时间使用。本文在目前电缆卷绕装置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差动电缆卷绕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以引导比较多的电缆走线,还可以通过弹簧钢片的自适应变形,释放电缆在方位需安装过程中承受的弯扭力矩,很好的解决了电缆在方位机构与俯仰机构之间的走线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介质阻挡放电型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实验系统,利用Q-V Lissaious 图形法对反应器电学参量进行测试,研究了该反应器分解O2/N2混合气时,激励峰值电压、放电功率、电场强度对生成的臭氧及二氧化氮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器放电功率、电场强度随激励峰值电压和放电频率的升高而增大,放电频率对电场强度的影响较...  相似文献   

8.
闫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881-9884
基于积分方法对接触网与控制电缆之间的电磁耦合进行分析,推导出控制电缆上感应电压的计算公式。在AT供电方式下,分别仿真了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和分离两种不同情况下,控制电缆末端的感应电压。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机车与接触网接触和分离时,控制电缆上的感应电压发生突变,而且谐波很多,感应电压很大。因此接触网对控制电缆的电磁干扰能够引起接触网开关的误动。  相似文献   

9.
电致动聚合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场型电致动聚合物--介电弹性体(DE)制作了一种圆形致动器,在交流电压和直流脉动电压驱动下,分别研究了电压波形、幅值和频率的位移响应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幅值和频率相同、波形不同时,DE薄膜的驱动位移相差较大,在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电压下,其驱动位移依次减小.随着频率的增高,驱动位移的递减速度依次增大.当电压波形相同时,位移随电压幅值的增加而增大,随频率的增高而减小,均呈非线性关系,并且直流脉动电压比交流电压的驱动过程稳定.对比双向预拉伸2×2、3×3、4×4倍的DE致动器电致动实验结果可知,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比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所需的驱动电场强度高,从变形过程的稳定性、响应速度以及稳定变形条件下DE致动器所能承受的频率来看,预拉伸4×4倍的DE致动器优于预拉伸2×2倍和3×3倍的DE致动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基数和用电需求的持续提升,电力电缆在城市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规模不断增多,一方面推动了电力事业的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电缆排列方式对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存在的影响也愈发得到重视。基于此,该文以电缆排列方式对金属护套感应电压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从相关理论概述出发,探寻不同电缆排列方式下金属护套感应电压情况,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阐述城市轨道交通线供电系统用27.5k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导体及屏蔽本体承受短路电流及电缆载流量两大重要电气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严格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国产粘性浸渍纸绝缘直流电缆在不同负载和不同电场强度下绝缘层中的电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浸渍纸绝缘直流电缆绝缘中的电场分布服从电场按电阻分布的经典理论。测量了试样的电阻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由此而计算的电场分布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分析单芯电缆的各种三相敷设排列情况,通过对单芯电缆金属护套工频感应电压的计算,得出三相单芯电缆最佳的敷设排列方式。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大小是输电线路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针对有限元法在计算中面临的网格剖分和计算时间较长问题,将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无网格法引入到直流输电线地面标称电场的计算中,阐述了RBF的定义和此法的原理、实施步骤,通过编制程序,进行仿真计算,并讨论了不同输电线参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运用此法计算的地面标称电场结果和已有文献值较为接近,并与具有解析解的电缆模型电场强度值吻合得很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导线对地高度和极间距离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大,次导线半径和分裂根数对地面标称电场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离心静电纺丝接收装置的电场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以寻找最优电场。模拟了金属接收圈和网状金属接收圈在不同位置和宽度下电场强度分布和电势的变化情况,利用电势等值线分布图和电场强度矢量图分析总结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电压固定的情况下,电场强度与接收板到喷头的距离成反比,与接收板的宽度成反比,与网状接收圈的网格密度成反比。本文结果对离心静电纺丝过程中纳米纤维直径及形貌的控制和装置的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气体绝缘变电站(GIS,gas-insulated substation)中隔离开关操作产生的瞬态电磁过程是影响智能组件正常工作的主要电磁干扰源,其在二次电缆的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干扰分量大的大小研究较少。通过252kVGIS真型实验平台模拟了变电站VFTO(very fast transient overvoltage)产生电磁干扰;测量了不同屏蔽措施条件下二次电缆两端干扰电压水平,得到了电缆端口干扰电压的时域和频域特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辐射耦合是干扰电压产生的主要方式。因此为保证二次电缆安全稳定工作,变电站二次电缆应采取良好的屏蔽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降低高压单芯电缆金属护套的感应电压,从而增大传输效率、减小工程的造价,本文对水平排管敷设的多回电缆线路相序排列组合进行研究.首先通过计算分析多回路电缆中任意相邻3根电缆之间的影响规律,发现相序组合方式对电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影响显著,直角三角形排布感应电压较小.然后运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对多种双回路相序组合方式进行仿真对比与分析,其结果表明:电流幅值相同的多回电缆线路最优布置中,均存在直角三角形相序组合;在电流幅值不同的多回电缆线路中,直角三角形布置方式优势明显.因此,建议在多回路电缆设计中考虑直角三角形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直流电压试验不适合橡塑绝缘电缆绝缘测试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绝缘材料电缆的老化机理 ,提出对于橡塑绝缘电缆应当采用交流电压试验。试验表明 :采用 0 .1Hz超低频交流电压和调频型谐振试验系统对橡塑绝缘电力电缆进行绝缘测试 ,可以准确、快捷地发现绝缘缺陷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向继胜 《科技信息》2012,(15):156-156
本文提出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电力变压器电压、电流等被测信号的实时采集,监测终端的分析处理,解决了目前现有监测系统电源电缆和通信电缆铺设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电力变压器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实现了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并及早发现故障隐患,保障了电力安全。  相似文献   

20.
城市配电网线路大多采用电缆线路,电缆线路的电容特性相比于同等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更加明显,更易造成配电网线路电压越限,造成一定程度的电气设备损害。本文首先通过对配电网电缆线路产生的电容效应,导致电压升高进行机理分析,首次给出了考虑电缆充电特性含虚拟电容充电的配电网模型,然后通过电力系统仿真软件ETAP搭建某城区某110kV变电站110kV~10kV配网系统模型,并在所带某条10kV电压越限线路各处可行位置配置电抗器进行无功补偿,利用仿真对比的方法,得到最优布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