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植物不育剂对害鼠繁殖的调节机制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不育剂是用具有抗生育作用天然植物中的提取物配制而成的抗生育剂 ,该文就棉酚、天花粉、雷公藤的抗生育调节机制作了简要阐述 ,为开发利用植物不育剂防治害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2.
刺萼龙葵的识别与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萼龙葵,是外来入侵的危险性物种,对人畜健康、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我国正以异常态势迅速蔓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浅述了该植物的识别方法,指出目前主要采用建立分级预警机制、严格检疫、机械铲除、化学防治、植物替代、长期监控、开发利用、加强宣传等综合措施防控刺萼龙葵。  相似文献   

3.
对天然植物中抗蛇毒活性成分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目前治疗蛇伤主要使用抗蛇毒血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偏远山区不易获得抗蛇毒血清,通常采取天然植物进行替代治疗。为了弄清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治疗蛇伤的机制,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探索。结果显示,从植物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如甾醇类、黄酮类、五环三帖类、植物单宁类、马兜铃酸类等对抗蛇毒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植物单宁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沉淀剂,它与蛇毒作用对蛇毒中酶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大量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随着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蛇毒活性成分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蓝桉叶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PDA培养基上测定了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小麦纹枯病、蚕豆根腐病、梨黑星病、番茄早疫病5种植物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研究了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与病原菌的剂-效关系和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蓝桉叶片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氯仿提取物的活性高于石油醚提取物.在供试的5种病原菌中,氯仿提取物对水稻稻瘟病的抑制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58.75μg/mL.该研究为蓝桉作为农用植物源杀菌剂开发,特别是用于稻瘟病防治的植物源杀菌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内生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内生细菌由于其独特的生境,成为植物病害防治中的重要生防因子.芽孢杆菌在植物体内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其在防治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方面的作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芽孢杆菌控制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竞争、拮抗、促进植物生长和诱导植物抗病性四个方面.植物诱导抗性作为植物内生细菌防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具有非特异性、广谱性和系统性,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可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天然植物中抗蛇毒活性成分的分类、理化性质、结构及药理学活性等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目前治疗蛇伤主要使用抗蛇毒血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在偏远山区不易获得抗蛇毒血清,通常采取天然植物进行替代治疗。为了弄清天然植物活性成分治疗蛇伤的机制,近些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很多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探索。结果显示,从植物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如甾醇类、黄酮类、五环三帖类、植物单宁类、马兜铃酸类等对抗蛇毒均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植物单宁类是很好的蛋白质沉淀剂,它与蛇毒作用对蛇毒中酶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大量抗蛇毒天然植物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能得以确定,其在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背景。随着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抗蛇毒活性成分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外来植物刺萼龙葵的危险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萼龙葵属茄科茄属有毒植物,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原产于北美。该植物于1981年进入我国,并在我国迅速扩散蔓延。文章对刺萼龙葵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潜在的入侵危险性做了研究分析,并对该植物的防治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龙葵多糖对荷瘤小鼠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龙葵多糖的抗肿瘤药效学作用.实验采用MTT法观察龙葵多糖对Hep G-2和SGC-7901两种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测定S180小鼠瘤重,H22荷瘤小鼠生存时间以及胸腺指数、脾指数等.实验结果表明龙葵多糖对Hep G-2细胞和SGC-7901细胞的IC50分别为189.60μg/m L和186.56μg/m L.龙葵多糖能够显著降低S180荷瘤小鼠平均瘤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龙葵多糖能明显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或P0.01),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P0.05或P0.01).表明龙葵多糖的肿瘤作用是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力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毒作用发挥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龙葵糖蛋白对乳腺癌MCF -7细胞内[Ca2+]i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龙葵糖蛋白对MCF -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龙葵糖蛋白作用MCF -7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Fluo - 3/AM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观测龙葵糖蛋白对MCF -7细胞内[Ca2+]i的影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评价了 2 4种植物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 ,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干扰作用效果较好的有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 IIPC值分别为0 .10 94、0 .112 2、0 .12 74 ,即它们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11.
 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的繁衍生息,与人类生存环境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阐明植物激素被其受体感知的机制,对于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的分枝主要受到独脚金内酯等重要植物激素的精准调控。简要综述了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特别是该激素被其受体感知的机制方面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系统阐明了单子叶模式植物/作物水稻、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以及寄生杂草独脚金中独脚金内酯被其受体感知的机制,为作物株型改良和消除寄生杂草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开创性地揭示了该新型“受体-激素”感知机制不同于生物学领域过去百年建立的配体,可逆地结合受体、并循环触发信号传导链的“配体-受体”识别理论,为创立“受体-配体”不可逆识别的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监测在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植物监测的机理,植物监测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自然灾害的方法以及对照等级参数。叙述了影响监测精度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消除这些因素给出了解决方法并说明了植物监测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建立大鼠L5和L6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疼痛模型并进行评价, 方法 根据大鼠痛阈值测定结果,选择90只符合要求的SD雄性大鼠进行手术操作,术后每隔1d测定大鼠后足的机械痛阈值,比较术前和术后大鼠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变化。 结果 术后大鼠左足的痛阈值逐渐降低,至10d 后趋于稳定,与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右足的痛阈值微有升高,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内。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大鼠SNL模型机械痛阈变化明显,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可以作为大鼠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钚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试验与核反应堆事故,这两种方式产生的粒子直径差异较大。钚气溶胶研究在核试验数据分析、核武器扩散监督、核取证分析、核安全监测、核能源开发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洛斯-阿拉莫斯(LANL)、劳伦斯-利弗莫尔(LLNL)、桑迪亚(SNL)、太平洋西北(PNNL)、橡树岭(ORNL)、阿贡(ANL)、爱达荷(INL)等7个美国国家实验室对钚气溶胶物化性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涉及气溶胶特性表征、动力学粒径分布、滞留时间、仪器分析、收集与取样、形成机理等内容。研究现状表明,钚气溶胶在不同场景下的物化行为数据有限,实验验证难度大,仍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实验室正在大量分离和培养与抗病有关的突变体,并且寻找和研究与抗病有关的基因和抗病机制.研究表明,在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信号的传导和抗病性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基因,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6.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has been gaining momentum for some years on account of its high incidence and impact on the lives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Diffe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have been found in colorectal cancers from different sites. For example, proximal colon cancer is usually related to the nucleotide instability pathway, as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However, distal colon cancer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at the rectum, though similar to that at the colon, display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These differences might be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embry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physiological circumstances.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diet and alcohol intake also differ in their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s in the three segments, proximal colon, distal colon, and rectum. “Proximal shift” of colon cancer has been known for some time, and survival rates of colorectal cancer are higher when rectal cancers are excluded, both of which emphasize the three different segments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their different properties. Meanwhile, colonic and rectal cancers are distinctive therapeutic entities. The concept of three entities of colorectal cancer may be important in designing clinical trails or therapeutic strategies. However, the dispute about the inconsistency of data concerning the site-specific mechanism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does exist, and more evidence about molecular events of carcin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needs to be collected to definitely confirm the conception.  相似文献   

17.
肥胖是目前受到世界广泛关注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成为目前威胁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健康问题。现有减肥药物或方法大都存在毒副作用大、易反弹等缺点。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干预肥胖的药物或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花色苷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有效干预肥胖的作用,且副作用小,相关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黑果枸杞是近年来新发掘的食用植物资源之一,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突变、抗癌、抗炎、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生物学活性。黑果枸杞主要发挥机体营养健康作用的成分是有别于常见果蔬中的花色苷类物质,其花色苷结构同时具有矮牵牛素母核、芳香酸酰化等特征,且总花色苷含量远超于其他有色果实。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黑果枸杞花色苷的肥胖干预作用研究进展,为黑果枸杞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植物降温机制进行分类梳理,阐述植物降温机制与建筑围护结构传热方式的联系;同时,对现有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基于植物降温机制的围护结构防热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植物降温机制的围护结构防热设计具有独特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近来,Combretastatin B-1(CB1)由于在抗肿瘤活性尤其在靶向恶性肿瘤血管的选择性方面引起了医学界广泛关注.该化合物提取自药用植物Combretum caffrum,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和微管蛋白聚合方面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人们对CB1化学合成的极大兴趣.CB1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和良好应用前景的化合物,因此CB1的化学合成及结构衍生化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而环境的恶化也会体现在居民的公共健康上,尤其是癌症高发现象.癌症病例在空间上的集聚现象是人地关系演变的结果,成为社会群体格外关心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选取江汉平原的仙桃市为案例,根据居民就诊记录提取居民癌症病例人数,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描述癌症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测患者在空间上聚集性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学方法描述外部环境因子与癌症空间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案例区癌症患者聚集分布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总体呈现多中心分布格局.癌症病例多集中于河流下游、乡镇工业区和化工厂集聚区,距工厂的距离与癌症发病的空间分布呈高度相关,而医疗设施短缺地区对癌症发病具有一定影响,癌症高发聚落点大部分在距离河流5 km的范围内.该结果验证了仙桃市工厂布局、医疗水平和水体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江汉平原区域相关环境污染整治和开展环境与人群健康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