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徐立 《科技资讯》2009,(13):131-131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融入生态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使得新农村规划建设更加符合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要求。农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应体现出乡村景观资源提供农产品的第一性生产、保护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不能忽视生态景观的建设,必须以景观生态学和现代景观规划的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2.
基于近些年发表于国内刊物上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国内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内容进行了回顾与评析,总结出六个方面的研究关注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文化、乡村地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对策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校园景观规划体系的人工要素景观设计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校园景观规划体系的人工要素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母体——旅游和景观规划设计二个方面详尽叙述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起源时间,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产生于二战以后。这个界定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准确的时空概念。而在这之前,各界学者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尚未涉及此一领域。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起源时间的探讨力图使这一领域研究薄弱现状有所改观。  相似文献   

5.
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行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目前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3S技术为手段,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延伸到农业生态景观,针对农业生态景观的特点,研究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景观格局——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为贵州省农业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是目前中国农村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乡村景观规划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即以乡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为载体从而创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黄龙新村是在这一大背景思路下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作者通过考察,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和问题加以归纳,并结合相关专业理论,最终实现乡村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态基础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中国目前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概念不清、内容混乱和设计滞后于主体工程,至今尚无相应规划设计规程、规范与标准等现状,通过对中国大量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内容、方法与现状的调研分析,并借鉴国外公路景观规划设计先进理念,提出了基于生态基础的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思想与原则;指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路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工作内容、方法与步骤;归纳整理出公路主体规划设计各阶段须相应进行的景观规划设计内容与流程.以上述理论和方法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该方法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于创建适应经济转型的和谐生态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塌陷重建区—淮北市龙湖工业园鼎湖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煤炭工业文化景观再现、转型经济结构的坚定信念景观表达、突出场地特征的生态规划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将转型前的工业文化与经济转型文化、生态景观特征等有机结合,力图规划具有转型特色的淮北市公园绿地景观,以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德惠市为黑土区代表,研究其农业生态景观格局及其动态,为黑土区农业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上各类斑块的分布特点,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德惠市的农业景观主要以旱地和水田构成,形成以旱地为基质,水田为斑块镶嵌于其上的格局.水田较多沿松花江分布在东北部分,居民地基本上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且平行排列.其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各类用地向水田转化.结论 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德惠市的农业生态景观格局.德惠市农业属于扩大耕地面积的"外延式"发展,甚至仍然存在开垦林、草地为耕地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惠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在耕地资源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农村收入,促进黑土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今后农村生态建设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生态、生态设计、景观、景观规划等概念的讨论,引出现代景观规划思想与生态学的关系,并介绍了生态学思想在现代景观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生态景观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鸿玲 《科技信息》2008,(33):270-270
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规划建设问题,提出了新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方法,并结合几个新农村规划实例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以皖南传统聚落的杰出代表宏村为主要线索 ,对皖南传统聚落的街巷空间、形态、水环境等作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并对其景观作了静态与动态的分析 ,以期能对当代建筑设计与城镇规划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五个方面 ,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内容和进展 .  相似文献   

15.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开封市生态建设现状;针对当前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样性、整体性、持续性等原则,从城市建筑景观、生态绿地和生态敏感区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借助GIS软件提取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同时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等景观指数对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鼓山风景名胜区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平衡;松林、针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各种景观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几何形状,旅游景点和居民点景观的破碎度大;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均匀度指数较低.景观类型的规划与布局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学特征的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显著的黄土垂直节理特征,独特的坡面景观结构、微地貌景观以及农业景观,呈现以景观带为基质,斑、廊、缘为点缀的复杂景观镶嵌格局;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景观变化和地质时间尺度景观变化,沟蚀系统的发展决定了其地貌景观的基本骨架和发展方向.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要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科学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涵义,合理选择林草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聊城古城景观结构特色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古城景观保护方案并对其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9.
山区水库生态景观的构成方式有其明显的形态特征:既表现山体风貌的自然形态,又表现水库工程的人工形态。这种自然景观耦合于人工景观之中,且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山区水库生态景观塑造为一有机的整体。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在综合分析山区水库生态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规划方法,并结合乌拉斯台水库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对聊城市水城广场现有景观进行调查和照片拍摄,采用SBE法对水城广场景观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的3个评判群体在广场地形景观、广场水体景观、广场植物景观、园路及场地景观、广场建筑与设施景观的审美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广场水体景观、园路及场地景观、广场建筑与设施景观在运用SBE法评价时应分别根据美学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进行评判,广场植物景观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进行评价,效果较好.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评价较高的景观实例进行了分析,为广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