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曼关于知识本性的理论认为,知识——包括个体事实性知识——是被事实引导的能力。这一主张与传统的、符合常识的认识论观念相冲突。在主流认识论理论中,命题知识会被看作某种信念或心智状态;而这两者似乎都不是能力。为解决该问题,海曼希望通过论证说明:1)知识不是信念,且2)知识可以既是能力又是心智状态。然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海曼实际上并没有为上述两个论点提供完备的论证。因此,他关于知识本性的看法,即"知识是一种能力"的结论是不正当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类增强技术的伦理讨论涉及到人性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超人类主义者从进化论的立场提出了自己的人性观。以动态的人性观为逻辑起点,需要追问的是:如果人性可以改变,人类应该朝什么方向改变?在视角转换上,由纳斯鲍姆建构的“能力进路”作为区别于理性主义思维模式的理论范式,它从三个维度重新定义人性,为回应人类增强技术的合法性问题提供了适用的概念工具。在实践的维度,遵循能力进路设置的能力清单涉及对最低门槛的核心价值的解释,它既在规范框架的层面规定了共同体准入的标准,又在价值框架的层面表达了对人类价值共识的期待。由此,“能力进路”为人类增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稳健性论证运用新的术语重新表述了证据对假说的支持问题。得到不同形式证据支持的假说是可靠的,此时称假说是稳健的。稳健性论证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在论论证方式,它主张若假说是稳健的,则更可能是真的。斯德真格指出了一般稳健性论证的缺陷,并依据贝叶斯网理论给出了理想稳健性论证。理想稳健性论证并不能使人们确知假说是否为真,只具有提高人们对假说信任程度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心灵哲学里,物理主义一直信守着"物理知识具有完备性"这样一条知识论原则(完备性原则)。近年来,反物理主义试图借助解释鸿沟难题来攻击完备性原则,物理主义的最新回应则是采取一种现象概念策略。本文选介的是一种最小物理主义方案,我将论证,尽管不同的物理主义者对现象概念策略的理解不同,然而最小物理主义方案不但可以获得坚持现象概念策略的物理主义者的普遍认可,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反物理主义关于完备性原则的攻击。  相似文献   

5.
怀疑主义者往往会通过知识的闭合原则来论证知识自身的不可能.闭合原则须假定这样的前提,即感知命题与怀疑论假说的否定之间存在着严格逻辑意义上的蕴涵关系.而本文作者试图表明:这种蕴涵关系恰恰不是纯粹逻辑的,它被赋予了语义内容.笔者试图进一步提出“琐碎的蕴涵关系”这个概念,按照这个概念,任何在感知上无法辨明差异的命题都相互蕴涵.最后笔者表明,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者借助知识闭合原则的论证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工程实践中,构建计算模型的约束不仅是求真,可求解性也是重要约束之一,这使得我们建构计算模型所用的方法不能确保模型"正确"地表征物理实在,它们是有"缺陷"的,但何以有缺陷的计算模型却经常给我们提供有效用的知识?本文从科学元方法论视角切入,对此关涉计算模型认知效力的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首先阐析构建计算模型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的若干重要元方法的"天然"缺陷性;进而,从知识的经验不完全决定性角度论证有缺陷的计算模型提供有效用知识的可能性与合理性;最后,给出一个具有强解释性的认知新框架——知识域"共生互荣"关系模型,作为对此问题更细致清晰的解释与回应。  相似文献   

7.
缸中之脑假设是当代西方知识论中最重要的怀疑主义假设。对“我是否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这个问题,当代西方知识论者有不同的看法。摩尔借助新常识实在论试图证明“我知道我没有被恶魔欺骗”;普特南则借助语义外在主义试图证明“缸中之脑假设是自我反驳的”,然而他们俩人的论证都是有问题的。诺齐克借助知识条件论对“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作了论证;不变主义者布莱克则借用诺齐克的知识条件论得出了“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的结论。语境主义者德娄斯提出了一种折衷的方案:在日常语境下,我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在怀疑主义语境下,我不知道“我不是缸中之脑”。本文基本赞同语境主义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埃克尔斯认为物理主义并非心灵自然化径路的科学范式,心脑同一论也只是基于认知理想的主观理论约定且缺乏必要的脑科学事实根据。在此基础上,他通过提出心元-树突丛结构、模块假说、微位假说等解释范畴和理论假说,构建"二元-交互作用论"理论模型,对心灵的本体论地位,心脑互动等传统二元论难题作出了新的阐释。"二元-交互作用论"在更新二元论理论形式和论证方式,构建二元论新模型的同时,也面临着脑科学多样解读性和新试验成果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代怀疑论论证的一个主要形式是基于非充分决定原则,而解释主义则旨在反驳该怀疑论论证。解释主义者认为,根据我们的知觉证据以及最佳解释推理标准,日常情境假说比怀疑论假说更优,因此我们相信日常情境假说是有充分理由的。以沃格尔的方案为例,解释主义反驳彻底怀疑论进路的主要想法获得了清晰展示。但是,解释主义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的批评。首先,最佳解释推理本身需要辩护;其次,解释主义作为一种反怀疑论方案需要注意其有效性问题;最后,解释主义相比于其他反怀疑论策略,如知识论析取主义,并没有优势。结论指出,解释主义并不是较好的反对怀疑论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表征主义者认为知觉经验的现象性完全由表征内容决定。伯劳克反对这一观点,坚持现象意识还包含表征内容无法解释的其它因素,因此并不随附于或等同于表征内容。他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主体运用注意力于某个视觉知觉对象会产生不同于未运用注意力于同一对象而产生的现象性。也就是说,诉诸不同程度的注意力,相同的内容可以对应不同的现象意识。在近期的一篇文章中,伯劳克分析了一个关于注意力转换的视觉认知实验,他论证表征主义通常用于回应内容与现象性不一致的两种策略——"内容区分"与"错觉"——都无法解释实验中现象性的差异。本文将论证伯劳克对这一实验的解释不能成功驳倒表征主义。但表征主义者仍面临表征内容作为经验准确性条件的定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国家间的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人员的术语能力逐渐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文章就科技术语翻译人员应具备的术语能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提出科技翻译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拥有良好的外语和专业水平,熟练掌握术语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较强的术语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概念,阐述了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特点和内涵,通过对区域创新资源配置的驱动力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一般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的一些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新的意识、概念和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目前理解的人类创新活动 ,可分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科学的认知活动中有本源性的和延展性的 ;技术的发展中有原创性的和改进性的。所有这些创新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过程中最基本的动力。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近期为了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科技的创新要动员整个科技队伍积极参与 ,加强创新意识 ,重视创新能力建设 ,强化技术创新 ,提高和培养科学认知能力。一、对创新及原始性创新的认识   2 0世纪 30年代 ,…  相似文献   

14.
1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10-114
创新能力是人才最高的本质力量,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开发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怎样培养、采用何种培养方法,设置哪些相关学科去培养创新能力,乃是高校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学科、单一手段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多学科协同、多手段联动才能解决。自然辩证法就其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性质,应当肩负起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提升知识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问题.由此引发了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三个主导变量组织的技术能力及知识存量、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辩证关系的研究.本文以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为基础,建构了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发展模型,运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了三个主导变量对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这种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作用.进而提出了提高知识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部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 ,“十五”以来我省基础研究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使我省基础研究工作在促进地方优势学科建设、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强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我省基础研究工作的成效  几年来 ,我省在基础研究工作中 ,突出地方区域创新特点 ,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 ,从战略性、前瞻性出发 ,面向产业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重大需求 ,组织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实施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取得了一批…  相似文献   

18.
今天,科技部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周年 和973计划实施5周年纪念大会,总结和交流基础 研究工作经验。我代表国务院,向在基础研究工作 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 贺!向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基础研究领域的 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1984  相似文献   

19.
虚拟技术与主体认知能力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虚拟技术是一项以人的感觉、感性、感官为基础并强调感知能力的新型认识工具。它极大地提高了主体的感知能力,虚拟技术使得认识活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用,有力地推动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模拟培训的一个范例--企业家的"危机管理"应变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如何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面临转轨时期不可回避的问题。怎样能使企业既不遭受损失又能提高能力呢?运用高科技手段,通过模拟培训的途径,可以使企业家在规避风险的情况下,经受训练,提高对危机的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