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盘山盆地基底具槽台过渡性质,形成于燕山运动早期,为祁连山前盆地的剪切挤压盆地;白垩系下统六盘山群自下而上可分为三桥组、和尚铺组、李洼峡组、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5个油层组,发育有碎屑岩夹泥质灰岩,在顶部地层含少量的石膏层,垂向上从下向上发育砾岩-粗砂岩-细砂岩-泥岩-泥灰岩和石膏岩的沉积序列,沉积物颜色为从棕红色到灰黑色再从棕红色到灰黑色的沉积旋回,反映了2个水进水退的沉积旋回.根据六盘山盆地六盘山群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等,可以将六盘山群划分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2.
宁夏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盘山是宁夏最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根据盆地的野外地质观察资料和已有工作的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沉积层序、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及地质构造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将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划分为3个演化阶段,其中在三叠纪至侏罗纪期间是盆地初始形成阶段,经历主体抬升,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与盆地北部形成小型山间,白垩纪盆地北部小型山间合而为一,盆地沉积中心逐渐向南迁移,盆地进入独立演化发育阶段.新生代为盆地改造期,盆地西缘的构造逆冲作用逐步加强,继承性逆冲推覆再度活动,在原有的构造带基础上,出现新的构造变化,形成了新生代同(心)-海(原)-固(原)盆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中部永吉盆地的地层分布特征、断裂系统对盆地的控制和改造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永吉盆地整体为一个以中生界地层为主体沉积的向斜构造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北东向佳伊断裂带和敦密断裂带长期多次活动的控制;永吉盆地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区,中央凸起区和南部凹陷区三个构造区,经历了晚古生代原型盆地演化阶段、广泛抬升-火山活动阶段(T-J)、盆地形成阶段(K_1)、广泛抬升-原型盆地完全破坏阶段(K_2)和断陷再抬升阶段(E-Q)5个阶段演化模式。本文的研究,不仅圈定了永吉盆地的范围、划分了盆地构造分区,也建立了盆地构造演化模式,为该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与盆地充填演化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和层序界面的综合识别,总结出了7种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将盆地侏罗系划分出2个超长期、9个长期和1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进一步探讨了盆地侏罗系"层序-沉积-构造"之间的耦合关系,认为富县期-延安期整个盆地经历了4次较大的构造沉降旋回,对应于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直罗期-芬芳河期,盆地再一次经历了较完整的由抬升、充填再到强烈抬升的演化过程,共发育有5次大的旋回,分别对应于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  相似文献   

5.
庐枞井边-盘珠洼地区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断陷带内,井边-盘珠洼地区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盆地中部。井边-盘珠洼地区主要发育巴家滩岩体和4个火山喷发旋回,4个旋回分别为龙门院旋回、砖桥旋回、双庙旋回和浮山旋回。文章采用多种构造环境判别方法对该区4个旋回的火山岩以及巴家滩岩体的构造环境加以判别,得出该地区岩浆活动的背景是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6.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时位于古特提斯洋东缘,构造格局可划分为特提斯洋板块的哀牢山大洋裂谷系,扬子板块的滇东南-黔南被动陆缘裂谷系和滇东北-黔南陆内裂谷系三个构造单元。三裂谷系中发育有三个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的沉积盆地。盆地中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活动受盆内同沉积断裂拉张和走滑控制,在每一盆地中泥盆纪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与裂谷系中同沉积断裂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研究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8.
西藏札达盆地构造与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札达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南西部,是发育于喜马拉雅山内部的盆地。盆地北东侧以阿依拉日居断裂为边界,该断裂属逆冲性质。西北边界为曲松断裂,为一拆离断层。盆地西南主边界为藏南拆离系(STDS),是盆地主控构造。盆地内部沉积了巨厚的第三纪地层,可以分为上下2个部分,即上部的湖相沉积和下部的河湖交互相沉积。湖相沉积是以泥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河湖交互相沉积以砾岩层的出现为标志,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札达盆地的主控构造为伸展构造,但同时经受了垂直于造山带的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万合永火山盆地位于大兴安岭南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的北东段,中生代火山活动非常频繁且强烈。利用Geoeye-1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对万合永火山盆地进行了线、环构造解译,经过后期野外地质查证,并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得出了该区断裂构造分布规律,并划分出NE向和NW向为主的线性构造格局。根据解译出的构造信息,并结合研究区的矿化、遥感蚀变等信息,圈定出了四处找矿有利地段,从而为下一步的矿产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河盆地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辽河盆地构造运动的主要规律:构造活动特征是地壳运动活跃,沉降中心有规律地迁移,深大断裂具有控制作用,构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大红山铜铁矿控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红山铜矿地质概况、火山活动中心、火山岩系、火山喷发—沉积旋回(韵律)、地层和构造等分析研究,确定与本矿区铁、铜矿有联系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利用海上钻井地质、地震反射等资料,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序列角度,分析南海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断裂体系及构造样式,并探讨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演化序列上,文昌凹陷的主要断裂分为古新世~始新世伸展断裂、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文昌凹陷的构造样式可归纳为伸展相关断裂样式和走滑-伸展相关断裂样式。断裂体系与构造样式具有耦合关系,与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不同时期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影响着油气成藏要素,渐新世走滑-伸展断裂和早中新世走滑-伸展断裂体系和构造样式控制了油气分布。提出了文昌凹陷南部陡坡带、北部超覆斜坡带两个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3.
六盘山盆地位于华北地块西南缘与祁连秦岭构造带接合部位,构造系统复杂。据野外调研,白垩系油气显 示分布较多,初步断定盆地具有产油潜力。针对整个盆地勘探程度低,研究资料之间差异大,勘探目的层确定存在分 歧的现状,开展了对六盘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层发育状况、储层及成藏组合特征的研究和评价。利用野外调研、实验 分析及重磁资料等方法获得了突破性的认识:李洼峡组属于III 类中等储层,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属IV 类差储层,古 近系发育大套砂岩可作为白垩系油气的有利储层;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泥混合型,热演化程度高,具备一定的生 烃条件。并预测了3 类勘探区和5 个有利局部构造部位。这次的研究结果对后期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构造与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面构造调查、地震与非地震勘探表明,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在盆地西南缘山带发育由多条逆冲断层及夹于其中的逆冲席所组成的复杂的叠瓦型冲断构造,该构造带与酒西盆地祁连山山前带具有类似的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背景,成藏地质条件优越,是六盘山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对辽东南古生界寒武系张夏组岩性及沉积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辽东太子河地区与辽南复州湾地区地质调查及研究,对两地区张夏组岩性进行详细划分,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恢复.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张夏组自下而上分别为张夏组一段、二段、三段,分别为鲕粒灰岩、页岩及藻灰岩,各段间均为整合接触.通过岩性组合,环境分析,太子河盆地和复州湾盆地均为发育鲕粒滩-盆地-藻礁的缓坡-盆地相模式,参照各种沉积构造等现象,将张夏组沉积环境恢复为碳酸盐台地相.通过对第2个三级层序进行高频旋回划分对比,复州湾盆地剖面由四个四级旋回组成,而每个四级旋回层序均表现为向上海水变浅、沉积物变厚、变粗的进积型系列.  相似文献   

16.
杨创 《科技资讯》2011,(23):73-74
控制广西十万大山盆地和越南安洲、鸿基-冒溪盆地形成的构造体系是钦州-灵山断裂为主体的构造带。十万大山-安州盆地基本上属于一个统一的构造沉积区,受钦州-灵山断裂的影响鸿基-冒溪盆地的构造响应与前者有所不同。十万大山盆地沉降速度快,经历了多次振荡运动,沉积物快速堆积未能形成具有较大工业价值的煤层。鸿基-冒溪盆地在生长断层的控制下稳步下降物源供应充足,形成了具有巨大工业价值的煤层。  相似文献   

17.
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复理石的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岩石薄片数据、古水流数据、岩石化学数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盘江盆地中三叠统物源和沉积构造背景.结果表明:中三叠统南盘江盆地古水流方向为北西西方向;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盆地一侧的再旋回造山带;再旋回造山带应该在盆地的东南方向;沉积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活动陆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9.
天水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与西秦岭二重要构造带交汇处,该盆地充填的新生代沉积序列记录着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因此研究该盆地沉积记录对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天水盆地古近纪砾石层砂质透镜体中碎屑颗粒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获得样品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24.8士1.5 Ma.结合前人的工作,厘定该套古近纪地层最顶部地层年龄为22~24.8 Ma,并确定天水盆地古近纪沉积物源区在24.8 Ma左右发生了构造冷却事件,推断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古近纪末-新近纪初已传递到青藏高原的最东北缘.  相似文献   

20.
巴彦浩特盆地是-个上叠于阿拉善地块之上的复合盆地.盆地可划分成五个-级构造单元,十二个次-级构造单元。盆地中发育有五种构造地层组合.断裂对盆的形成和发育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巴彦乌拉山断裂为-深切基底的铲地正断层,该断裂控出了西部拗陷带的形成,其活动强度自北向南减弱.伊南断裂带控制了伊和凹陷的形成,该断裂带中段活动强度最大;查汗断裂具明显的左旋走滑特征。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堑”构造等。石炭系是盆地内主要的生油层系,它广泛发育并具良好圈闭条件的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