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粉末粒度对快速冷凝铝锂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的塑性先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而升高,而后又随着粉末粒度的减小而下降,其中,经250~300目筛分的合金粉末制备的合金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
真空除气热压是铝合金粉末固结的重要工序,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有利于改善除气和致密化效果,但是,快速凝固(RS)铝锂合金在高温和长时间处理时,粉末的亚稳组织可能变化。本文研究了RS Al-2.3Li-1.8Cu-1Mg-0.3Zr合金的不同真空除气热压工艺对微观组织及最终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以上除气热压时,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RS铝锂合金压坯中第二相粒子逐渐粗化并聚集在粉末颗粒边界上,在450℃以上,部分粉末颗粒边界消失;将温度控制在350℃作真空除气热压,可以获得均匀微细的微观组织,明显改善合金制品的强度和塑性,该制品的时效强化速度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快速凝固技术的技术特点及性能特征,综述了快速凝固铝合金材料的制备工艺并分析了快速凝固制备耐热铝合金、耐磨铝硅合金、低密度铝锂合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制备理论及工艺,最后点明了快速凝固技术的不足之处和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由作者发展起来的一种两步雾化——快速凝固制粉技术,研究了某些工艺参数对铝锂合金粉末制备过程的影响。在建立热传导模型的基础上,计算了熔体液滴与冷却介质之间界面上的传热系数,并由牛顿冷却计算出了冷却速度与粉末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却剂不同得到的冷却速度不同。对于5~80μm的粉末颗粒其凝固时的冷却速度范围为10~4~10~7K/s。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铝钾合金粉末的形貌、颗粒大小及其分布和粉末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5.
快速凝固雾化法制备铝硅合金粉末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铸造工艺生产的铝硅合金由于粗大的硅相的存在,合金的强度、韧性显著下降。采用快速凝固新技术制备的高硅铝合金,具有高耐磨性和和低膨胀系数,同时抗拉强度也很高,是制造坦克发动机等产品的重要材料。本文主要介绍用快速能固雾化法制备铝硅合金粉末时各种工艺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60-T8铝锂合金具有密度低、弹性模量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疲劳性能好及焊接性能好等优点。铝锂合金中的元素Li,化学性质极活泼,易使铝锂合金表面形成的自然钝化膜发生破坏,缩短合金使用寿命。本研究采用硼酸直流阳极氧化在2060-T8铝锂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膜,探究电流和覆膜时间对2060-T8铝锂合金氧化膜形貌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覆膜时间,可有效获得表面平整致密的氧化膜,进而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朱丹 《科技信息》2006,(5):46-47
本文介绍了采用快速凝固气体雾化法制备铝硅合金粉末的方法,并通过正交实验获得一种最佳的雾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喷嘴间隙和气体流量两个工艺参数对粉末质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 8090 和 CP276 铝锂合金在超塑性变形最佳条件下,除位错滑移、攀移和扩散蠕变外,还发生贯穿变形始终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研究指出,8090和 CP276 铝锂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是位错滑移、在晶界上的位错攀移、三角晶界处阻碍晶粒的动态再结晶及扩散蠕变共同协调晶界滑动的过程,其中,在晶界上的位错攀移及三角晶界处阻碍晶粒的动态再结晶是两个交替作用的速控过程。本文提出了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参与协调晶界滑动的超塑性变形复合模型。由该模型解释了 8090 铝锂合金冷、热轧态及 CP276铝锂合金超塑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真空铝热还原炼锂新工艺中富锂熟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压煅烧氢氧化锂、氧化铝和氧化钙混合物得到富锂熟料,真空铝热还原该熟料得到金属锂及可制备氢氧化铝的12Ca O·7Al2O3型还原渣.研究了制团压力、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对煅烧烧损率及锂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团压力为30 MPa,煅烧温度为750~800℃,煅烧时间为60~90 min的条件下,烧损率基本保持在34%左右;该条件所得富锂熟料在还原温度1 100℃,还原时间90 min,铝粉不过量的条件下进行真空铝热还原得到锂还原率较高.该煅烧工艺适用于真空铝热还原炼锂新工艺中富锂熟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衍射背散射、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室温拉伸试验对往复镦挤不同变形道次的2A66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往复镦挤可以有效细化2A66铝锂合金组织,使组织更加均匀.随着往复镦挤变形道次增加,2A66铝锂合金中高密度位错逐渐向位错墙和亚晶界转变,粗大的第二相分布更均匀,弥散的β′相有部分回溶到2A66铝锂合金基体中.往复镦挤变形后2A66铝锂合金的塑性大幅提高,强度略有下降,其韧化主要是位错组态的变化、粗大的θ′相的均匀和细化以及弥散的β′相部分回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低频大应力扭摆内耗仪测量了Cu-14.43Al-3.4Ni(wt%)合金(铸态)的阻尼本领。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其阻尼影响显著,空冷处理后合金的阻尼值低,有少量γ_2相析出,中间停留温度(t_b)位于M_2点以上的分级淬火则可增大相变热滞,其阻尼值也成倍提高,但中间停留温度过高导致合金阻尼特性恶化。此外,还研究了分级淬火停留时间的影响。对该合金,本文提出的较佳热处理制度为:850℃ 10min—200℃ 60min—空冷,相应的阻尼值在40×10~(-3)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Cu-Zn-Al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问题。实验表明,不论直接淬火或分级淬火的合金,当其在马氏体状态时效时,都会发生热弹性马氏体稳定化现象,但后者稳定化速率大为减小,其激活能远大于前者。这一结果可用来估计单向记忆寿命。此外,本文还从结构上研究了马氏体稳定化机理,认为再有序化和空位钉扎是影响马氏体稳定化的诸多因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快速凝固过共晶铝硅合金粉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多级快冷装置(MSRS)配制了含磷分别为0.04%,0.08%和0.12%(质量分数)的过共晶Al-22Si粉末,通过对粉末形貌、粒度、微观结构及点阵常数变化的研究,以图提高最终材料的塑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粉末组织存在差异,含磷0.04%的Al-22Si合金粉末平均粒度最小,粉末中硅相得到了进一步细化,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导致硅相的粗化,400℃×1h或480℃×30min的退火条件下,硅相长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开发异常活跃。然而,对于环境温度超过100℃的所谓高温应用,却涉及较少。本实验研制了成分为Cu-13Al-2.81Ni(wt%)的铸造合金,其转变温度均大于100℃。淬火后的试样在180℃停放30天,相应进行电阻温度回线测室、X衍射实验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合金于180℃时效,起初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马氏体转变温度提高,而转变量基本不变;25天后,转变量急剧减少,转变温度下降。时效前后,X衍射图谱无明显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到时效30天的样品内部出现大量的块状共格过渡相,该共格过渡相与马氏体结构一致、成分不同,阻碍马氏体的可逆转变。  相似文献   

15.
微量Zr对Cu-Zn合金再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Cu13Zn,Cu13Zn0.013Zr和Cu13Zn0.09Zr3种合金(质量分数,%),通过对这些合金在不同处理态下的硬度测定和显微组织观察,分析了Zr对这类合金的再结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Zr(0.013%,质量分数)可以明显细化CuZn合金热变形和冷变形后的退火再结晶晶粒;进一步提高Zr的含量(0.09%),可有效地抑制合金的动态和静态再结晶,合金的完全再结晶温度提高到500℃以上.该结果对高速列车异步牵引电动机转子专用铜合金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和x射线内应力测定等方法研究了低层错能面心立方合金表面喷丸强化后组织结构变化与疲劳行为之间的关系。着重观察和分析了疲劳过程中强化层内亚结构和内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层错能很低的面心立方合金(不锈钢和α黄铜)经喷丸强化后,表层中存在大量显微变形孪晶;由孪晶构成的栅栏薄层不仅能使表层残余压应力在疲劳应力作用下维持稳定,而且能有效地防止疲劳裂纹在外表面形核,因此,栅栏强化效应是面心立方合金疲劳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形变热处理工艺对Al-1.98Li-1.90Cu-1.27Mg-0.18Zr合金的再结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再结晶前存在的第二相粒子的大小、分布对再结晶影响很大。时效温度越高,析出粒子直径越大,密度越低,再结晶程度就越高,晶粒也就越小,但再结晶晶粒大小不均。这与再结晶形核机制有关。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粗大的第二相粒子主要是富铜的θ或T_1相和富Cu,Mg的S相粒子。  相似文献   

18.
此研究探讨了钛铝合金中在没有超位错存在时的正常位错的特性。在少量塑性变形时,正常位错就发生缠结,正常位错对塑性变形贡献很少,大量的塑性变形主要靠孪晶过程,正因为如此,钛铝合金就容易产生脆性断裂。然而,γ钛铝合金中钛铝的原子百分数比却能改变位错的许多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不同时效制度对Al-2.52Li-1.21Cu-0.70Mg-0.15Zr(8090型)合金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变形加双级时效工艺可以明显地提高这种合金的断裂韧性。断裂韧性的改善与组织结构有关,即采用这种工艺增加了S′相的析出,并缩小晶界无析出带宽度,因而使变形较为均匀,减少沿晶低能断裂倾向。依据组织观察结果,讨论了时效制度、显微组织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用热脱附谱研究了氧在银-铂合金(含Pt 9.7 at.%)表面上的化学吸附。结果表明:氧在合金表面上主要存在两种吸附状态,峰温为580±10K的二级脱附峰,与氧原子在合金表面Ag原子上的吸附相对应,脱附活化能E_d=213±15kJ/mol;峰温在660K左右的二级脱附峰,与合金表面Pt原子对氧的作用有关,脱附活化能为330~430kJ/mol,并随氧暴露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