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复式航道中存在的船舶交通冲突,以天津港复式航道为原型,抽象出一种Y形分叉复式航道模型.基于该航道船舶交通流特点及航行规则,划定影响航道船舶交通的三个关键区域,分别构建航道入口处主、辅航道及航行模式分配模型,警戒区主、辅航道交通流转换模型及Y字航道口分合流模型,以船舶总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复式航道船舶调度数学模型,并设计相应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基于船舶进出复式航道模拟数据,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经过航行连续性、安全性、调度高效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及算法的有效性,可为VTS管理人员进行复杂水域船舶交通管理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天津港大沽沙航道通航安全畅通,对该航道通航环境和交通现状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了大沽口港区和南疆南港区泊位及到港船舶情况,通过分析通航时间和通航密度,计算了航道实际通航能力,指出该航道交通组织优化的必要性.依据港口发展规划,对港区货物吞吐量及到港船舶数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沽沙航道交通组织优化模式和安全保障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锚地泊位系统服务能力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锚地规模论证分析理论,考虑航道状态对船舶通航的影响,将锚地和泊位相结合建立船舶离散状态转移模型,并对港口服务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基于船舶到港、泊位服务时间分别服从泊松与负指数分布,在不同锚地规模、泊位数及其服务效率下,分别计算船舶排队队长、排队概率与船舶锚泊时间,并讨论港口服务能力.仿真结果对港口服务能力的合理规划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排队模型对船舶等待时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排队理论,从船舶到港的间隔时间和泊位的服务时间等因素出发,研究了不同的排队模型对船舶在港等待时间的影响,可为港口生产管理决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船舶行为特征的港口航道通过能力仿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使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计算更符合港口航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港口航道系统特征及船舶交通流特征,建立基于船舶行为特征的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模型.定义船舶行为特征的有关概念,并根据国内某大型海港的历史资料进行模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港口航道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对港口航道通过能力的计算、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港口实际运营中,由于船舶航速变化、天气因素、岸桥机械故障、岸桥效率变化、人员安排变动等原因,船舶的抵港和装卸时间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影响泊位分配计划的可操作性.为研究船舶抵港和装卸时间这两种不确定情况对于制定泊位分配计划的影响,本文针对离散泊位,建立了集装箱码头泊位分配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算例,采用Cplex求解.通过考虑抵港和装卸时间波动的随机性,计算不同波动程度下的船舶总在港时间,并与确定情况进行比较,得到两种不确定情况对于船舶总在港时间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识别并降低海事风险,使航行环境更安全高效,将PAWSA (ports and waterways safety assessment workshop guide)风险管理模型用于港口航道的风险管理中;以厦门港港口和航道的风险分析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发现厦门港港口和航道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厦门港应建立小型船舶审核机制,海事部门加强合作,减轻小型船舶交通量带来的风险,以及完善港口联动应急反应机制,制定相关安全规范的建议。此外,借由模型初步应用于厦门港的情况分析,探讨了模型的适用性,提出模型因素的改善建议,即对于船舶状况进行更为明确的定义,列出适用于不同港口的船舶类型,并加入人为因素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港口船舶交通流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精确地对港口或航道内船舶交通流量进行预测,分别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并以宁波港船舶交通流量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宁波港现有发展基础和港口设施状况下,RBF神经网络用于宁波港船舶交通流量预测误差较小,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  相似文献   

9.
针对集装箱港口中船舶服务及作业时间在时间窗约束下的泊位分配问题,考虑船舶载重不同而产生的优先级,并把这种优先级反映到在港时间上,分别以最小化卸船完工时间为目标建立了约束规划模型和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约束规划技术在求解时收敛速度快.通过数据试验证实了约束规划在港口调度如泊位分配问题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船舶提前或延迟到港的问题,考虑船舶抵港时间不确定性,建立以船舶在港时间和港口装卸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泊位-岸桥分配非线性混合整数多目标规划模型,利用优化技术处理非线性多目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有效减少船舶抵港时间不确定性对港口运营造成的损失,优化船舶装卸操作成本和船舶在港作业时间,为集装箱码头提供了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的Markov两状态信道模型,即理想信道状态和非理想信道状态。此模型对于理想信道状态,总的接收信号能量服从莱斯概率密度分布;对于非理想信道状态,接收信号能量服从Corazza模型的概率分布。结果给出了仿真和测量的累积分布、电平交叉率和平均衰落持续时间的比较图,这些图表明,此假设不仅简单、准确,而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虑中继广播信道(RBC)中,发射机在中继的帮助下,与两个接收机通信.根据中继和接收机输出之间的退化顺序,定义了3种退化型中继广播信道(PDRBC)模型,并确定了高斯PDRBC的信道容量.  相似文献   

13.
定义了行准对称离散信道,给出了该种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了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评介了各学派对"渠道选择"理论、"渠道设计"理论的解释,指出他们没有将渠道设计概念与渠道选择概念进行区别。后来的研究者对渠道选择宽度及个别渠道成员选择问题的论述较为具体,且认为渠道设计或渠道选择是一个连续的决策过程。还有的研究者主张从最终消费者的角度来进行渠道设计。  相似文献   

15.
聂茂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473-4480,4490
有限状态马尔可夫信道模型(FSMC)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在许多衰落情况下的信道建模都用到该模型。该模型是基于无后效性的随机过程,马尔可夫过程建立的。在满足马尔可夫性质的条件下,若将接收SNR按与有限个信道状态相应的间隔离散化,则得到有限状态马尔可夫信道模型(FSMC)。总结了到目前为止的科研成果,从对FSMC模型的简介和建立开始,而后给出FSMC的相关表征参数的分析计算方法。还重点介绍了该模型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包括无线通信建模和具体到瑞利信道时FSMC的建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与国外的建材企业相比较,国内建材生产厂家对渠道的依赖性太强,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去,必须再重新优化自身渠道,提升自己渠道的价值,提高整体渠道的竞争力.本文先总结了国内建材行业的现状,分析传统渠道与现代渠道的价值,从分销渠道整合、顾客价值最大化目标、成员的优化管理、终端管理和渠道拓展五个方面,提了出渠道价值的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国内建材行业的成功案例来提出相关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窜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渠道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渠道窜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现行的渠道结构是产生窜货冲突的直接原因,窜货这种渠道冲突在现行的渠道结构下无法根除,只能加以治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反馈量过大以及反馈的CSI过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的反馈算法。接收端进行信道估计获得CSI后,先利用AR模型预测出反馈所需时间之后的CSI,在此基础上计算压缩矩阵,然后利用PCA方法对预测的CSI进行压缩,再反馈给基站,最后基站端对接收到的CSI进行重构。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可以在降低反馈量的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信道恢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超宽带信号的频率依赖特性,首先分析了频率依赖性UWB信道模型的建立过程,提出采用矩阵束方法提取信道的3个参数:时延、频率依赖因子和幅度,给出了方法算例和仿真实例.为比较算法性能,还同时给出了扩展Prony方法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矩阵束法可以较精确地估计出频率依赖性UWB信道参数,而且比扩展Prony法的估计误差要小得多,具有更高的抗噪性能.最后,还结合一个实际的井下频率依赖性UWB信道,利用矩阵束算法进行了信道重现.结果与原信道很接近,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相同的流量、比降和糙率条件下,通过对U型渠、梯形渠和矩形渠断面湿周的定量分析比较,阐明了U型渠衬砌工程量省于梯形渠和矩形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