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正>农八师的斗渠防渗采用U型预制板是1995年进行试点推广工作的。首先在石总场、143团、148 团、152团的斗渠上采用U型板衬砌,试点推广17 公里。经过使用预制U型渠漕是一种较理想的渠道防渗形式,其工程小造价低,较同流量梯形渠工程量低20-40%。  相似文献   

2.
司育红 《甘肃科技》2007,23(7):174-175,105
通过西电灌区渠道防渗改建工程设计,总结了灌区渠道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论述了弧底梯形渠、现浇U形渠、预制U形渠等渠道防渗技术在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立杰  孙长久  张绍华 《科技信息》2010,(33):I0317-I0318
砼U型渠道是目前公认的具有防渗效果好,输水效果强,抗冻胀,渠道占地面积小等优点的一种节水渠道设施,同时,为了适应机械化施工的要求,新建、改建的渠道防渗工程应多采用U型渠道。笔者所在的聊城市东昌府区扈庄灌区地处全国大型灌区住山灌区三干渠的上游.控制面积12.8万亩。灌区内有各种规格的U型渠60余公里。  相似文献   

4.
U型防渗渠作为重要的节水措施之一,在平原地区渠系配套工程已被广泛推广应用。近几年在平原区引进了不少先进的U型渠施工机械,成立了专业施工队伍,建立了U型渠防渗网。根据施工阶段及工程运行情况来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经过逐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就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依据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中的规定和说明可知,整体U形渠道衬砌和弧形底梯形渠道衬砌结构的力学计算简图相似,综合考虑渠道衬砌板厚、坡板长、半径和坡板倾角对渠道冻胀内力的影响,基于线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整体U形和弧形底梯形砼渠道衬砌冻胀内力的统一计算模型。利用计算模型的解析解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整体U形和弧形底梯形渠道衬砌的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力位置、法向冻结力和法向冻胀力的影响规律及其敏感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整体U形砼渠道衬砌最大拉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坡板长和板厚,而弧形底梯形砼渠道最大拉应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坡板倾角和坡板长。针对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冻胀最大拉应力超过了渠道衬砌材料的容许拉应力这一问题,借助该模型给出了确定整体U形和弧形底梯形渠道衬砌最佳厚度的规则和方法。建议进行渠道衬砌设计时,在满足断面流量和经济的前提条件下,整体式U形渠道衬砌可采用"短坡厚板"的设计思想,弧形底梯形渠道衬砌则采用"缓坡短板"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石河子垦区的部分农田虽然使用了节水灌溉,但是主渠道大部分还是混凝土渠道。渠断面形式有U形、弧底梯形和弧形坡脚梯形等。在混凝土渠道的修筑中,衬砌有混凝土、砌石等;形式上有混凝土板、等厚加肋板、板与垫层以及砌石与砂砾石垫层复合等;筑渠方法有人工预制安装、人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推导了U形渠道的水跃方程。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U形渠道水跃的水流流态和流速分布,测量了跃前、跃后水深和水跃长度,提出了共轭水深、水跃长度和水跃消能率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U形渠道的水跃有良好的消能效果,其消能作用优于矩形渠道和梯形渠道,接近于三角形渠道。  相似文献   

8.
现浇U型渠具有防渗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施工等特点,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渠道防渗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U形渠道的优点,阐述了U形渠道衬砌机的技术参数与机械性能,并就进一步研制和设计大型U形渠道衬砌机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预制混凝土U型槽防渗渠不仅接近最优输水断面,而且具有省水、省地、省料、省工等特点。结合实践对同断面预制U型槽、现浇混凝土渠道施工工艺、成本和单价进行了对照分析,为灌区渠道防渗方式的选择确定提供借鉴依据,促进预制混凝土U型槽防渗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研究了影响渠道断面设计的各个因素,提出了渠道断面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针式掺气浓度仪对有压出口后明渠水流表面自掺气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研究了不同出口流速条件下掺气发展区的掺气浓度分布及其沿程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流速对自掺气发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大,相同断面处水流平均掺气浓度不断增加,掺气区向渠道底板扩展更加充分;在断面平均掺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水流速度越大,水体紊动程度越高,气泡向渠道底板方向扩散越明显。结合紊动扩散理论分析,认为流速对明渠自掺气扩散的影响包括提高水流掺气浓度和增大水体紊动扩散系数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维持黄河健康为目标,以改善黄河不协调的水沙关系为切入点,采用现场调研、实测资料分析、理论分析和水沙数学模型计算等技术手段,对黄河水沙过程变异与洪水过程的作用、黄河下游断面形态与洪水过程的响应关系、下游水沙过程调控对塑造与维持下游中水河槽的作用、塑造与维持中水河槽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塑造与维持黄河下游4000m^3/s左右中水河槽的方案,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马斯京根法在河道洪水演算中未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变化问题,在淮河中游吴家渡至小柳巷河段、滹沱河中游黄壁庄至北中山河段采用考虑河道断面几何形状和水力学糙率的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进行河道洪水演算研究,探讨考虑河道断面特征和水力特性的演算方法在湿润区淮河中游及半干旱区滹沱河中游的适用性,并将模拟结果与马斯京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uskingum-Cunge-Todini可变参数法和非线性水库法在研究河道上模拟精度较高,洪峰合格率均在86%以上,确定性系数均大于0.8,可应用于河道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15.
基于Rankine公式,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计算热轧薄壁槽钢柱抗火极限的方法,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Mentat对模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给出模型网格划分及其失效后的变形图。对比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理论解,吻合较好。并针对薄壁槽钢柱的长细比、扭转刚度参数及截面的宽高比,对其抗火性能的影响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长细比是影响柱子抗火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长细比越大,极限抗火承载力越低;弹性弯扭屈曲向弯曲屈曲转化的临界长细比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对于薄壁槽钢柱而言,在截面面积一定或近似的情况下,截面宽高比越大,扭转刚度参数K越小,柱子在火灾下的极限承载力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直接使用N-S方程,采用将重力项化为与温度和差压有关函数的处理方法,对垂直矩形窄缝流道中定热流密度下混合单相层流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了在整个流道靠近加热壁面区域存在强烈的“烟囱效应”,在层流流动时,由于该效应的存在,使近壁区域的工质扰动加强,从而提高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但将造成整个加热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故该种对流方式只能用于较低热流密度的传热,若壁面的热流密度过高,将对整个流道的安全性造成很大威胁,所建立的浮力影响模型可以预测混合对流时的传热,经过正能用于计算湍流混合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管道纺纱的加捻过程作了分析,得出成纱的外层纤维捻度较大和内层纤维捻度较小的结论。然后,通过受力分析,从理论上加以证实,并采用电子显微镜等实验手段,对管道纺和摩擦纺两种成纱实物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作了同样的观察和计算,从实验方面也证实了管道纺成纱结构是内松外紧,与摩擦纺成纱结构内紧外松正好相反,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  相似文献   

18.
流溪河模型Ⅱ:参数推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溪河模型是一个主要用于流域洪水预报的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包括流域划分、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汇流计算、参数推求5个模块。针对流溪河流域上游的流溪河水库流域建立了空间分辨率为100 m的流溪河模型,对流域进行了单元划分,估算了河道断面尺寸,依据1场实测洪水推求出了模型参数,对实测的12场洪水,采用推求的模型参数发进行了洪水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将研究流域划分成了52 853个单元流域,进行一个时段的洪水模拟计算,在普通桌面PC机上平均只需要12 s。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含水率、土壤层厚度和河道糙率为高度敏感的模型参数,田间持水率、土壤特性参数b、饱和水力传导率、边坡糙率为模型的敏感参数,凋萎含水量、蒸发系数、潜在蒸发率和地下径流消退系数是模型的不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9.
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RC梁受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无机材料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混凝土梁,通过10根三面U形(在梁的受拉面和侧面进行加固)加固的混凝土梁和2根没有加固的对比梁的试验,研究了这种加固技术对钢筋混凝土梁的影响和作用,并比较了一次受力和二次受力的不同.与对比梁相比,采用高性能复合砂浆钢筋(丝)网加固的试件裂缝宽度和间距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刚度有明显的提高,受弯极限承载力有很大的增加.在平截面假定的基础上求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相比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20.
抛物线形渠道水力最优断面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明渠均匀流理论,推求了抛物线形渠道正常水深与流量的关系和水力最优断面的计算公式,得出了水力最优断面水深与抛物线参数的关系为ah0=0.946732。与其它渠道比较结果表明,抛物线形渠道是仅次于U形渠道的又一水力最优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