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全球和中国降水、旱涝变化的检测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严重干旱和暴雨洪涝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影响,近些年来随着观测记录的加长和对更多的复杂气候模式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观察统计,对全球和中国的降水与旱涝变化评估和预估有了更深入研究,注意到20世纪全球和中国降水有多年代际波动,近几十年洪涝和干旱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多发生洪涝,华北地区持续干旱。预估21世纪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全球变暖,全球和中国的降水将可能增加,尤以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增加明显,而中低纬度部分地区干旱日数将可能增加,应该引起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吸纳荟萃近年来的相关文章,描述了常见菌根的类型,分析了它们的生理生态功能.系统阐述了自然界主要的共生真菌类型(外生菌根真菌EcM和丛枝菌根真菌AM)对于氮(N)和磷(P)元素的吸收利用方式的不同.分析了EcM和AM共生真菌对主要环境变化因子(全球变暖、大气氮沉降、大气CO2浓度增加和干旱)的响应方式.该研究将在...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口增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CO2、CH4、N2O等气体的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温室效应,预期本世纪的全球变暖较20世纪更为强烈.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本世纪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将可能导致我国北方干旱趋势仍将延续.南方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和台风的增加,会使洪涝灾害扩大加剧.沿海地区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带灾害主要是风暴潮呈现加剧趋势、农林病虫害、滑坡与泥石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灾害也将发展,唯寒冻灾害可能大幅度减轻.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及科学界应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减轻、防范和适应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高,造成“温室效应”,并引起地球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有些学者通过模拟研究,认为如果CO2排放量增加一倍,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增加2-4℃。如果按照现在CO2的排放速度,50年后全球温度将升高1.5-4.5℃,海平面将上升20-140厘米。  相似文献   

5.
 按照归因分析的研究方法和工具,综述了近些年有关人类影响引起全球变暖证据的科学研究成果。利用全球气候模式考虑人类影响,采用指纹法检测和归因证实,发现人类影响几乎肯定是引起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全球变暖的主因。地球系统5个圈层(大气、海洋、陆地、冰雪、生物)与全球变暖有关的证据,如热浪增加、寒潮减弱、低层大气变暖、陆地和海洋变暖、受海水热膨胀和冰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和永冻土融化加速、海洋酸度增加、植物生长季延长等,都与人类影响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黑碳气溶胶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黑碳气溶胶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学、大气光化学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黑碳气溶胶对于全球变暖、区域气候变化有重要贡献,黑碳气溶胶可能是影响全球变暖的第二大重要因子,其作用仅次于CO2。因此,应控制黑碳的排放。考虑到黑碳气溶胶在全球变暖、区域气候、环境与健康等方面的作用,研究和评价黑碳气溶胶的作用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7.
大气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全球不断变暖,发电技术应阻止全球继续变暖。减少二氧化碳产生的发电途径包括: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燃耗;采用原子能发电;使用再生(天然)能源。本文着重介绍了这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零维能量平衡气候模型分析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气短波吸收系数的增加量假设为晴空大气反照率的增加量的线性函数,综合考虑云对能量传输的调节及其与地气系统之间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利用零维能量平衡模型分析了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大气气溶胶含量增加可能引发的气候变化主要是:(1) 大气温度升高,地表感热输送和蒸发潜热减少,这会引起全球干旱; (2) 气溶胶使地面升温还是降温,主要依赖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和晴空大气的反照率,地表反照率反馈机制使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大气低层“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气候变化"为基础,提出与"碳排放"相关联的一系列议题,引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执。"气候变化"的确切概念是"全球气候变暖",认为过去一些年来全球气候在变暖,引起更多的水患、干旱和风暴;气候之所以变化,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增加而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尤  相似文献   

11.
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论,认为以化石燃料为主的高碳经济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而气候变暖将会给人类带来生态大灾难。因此,人们必须学习低碳知识,开发低碳能源,实施低碳经济,实践低碳生活。实际上,低碳论基本上是“气候变暖”论的翻版,只不过增加了低碳的内容。理论和实践可以证明,地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没有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并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更不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历史事实表明,温暖的气候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节能减排是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资源消费数量巨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节能减排战略的减排对象是大气污染物;“低碳经济”的减排对象则是人为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二氧化碳,还没有被国家列入大气污染物。节能减排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没有直接关系。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低碳论,缺少足够的科学理论基础和充分的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2.
2℃改变世界     
冰川融化、洪水泛滥、草原退化、沙漠扩大……一系列的灾难正是全球变暧在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暴雨、沙尘暴、干旱、雪灾,这些异常气候现象的频度正在不断增加,而这正是全球变暖从中作祟。  相似文献   

13.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英国汉诺威达特茅斯专科大学的XiahongFeng最近研究发现,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干旱地区树木更快地生长。这一发现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减缓全球变暖的理由更加充分起来。Feng发现,在过去200年中,特别是在20世纪,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大多数乔木的生长加快。在大气中,因人类的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会迅速消失。通常认为,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被海洋吸收了,其余部分则多是被温度较低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森林吸收的。但Feng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地区的森…  相似文献   

14.
迎接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过去的100多年,地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我国北方地表温度也已显著变暖。近90年来,东北地区冬季温度上升了0.5~1.0℃;华北地区建国以来年平均温度上升1.2℃。在全球变暖的同时,世界一些地区气候出现异常,旱涝和风暴增多。全球变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0里,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8厘米,我国沿海一些地方由于地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幅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 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增加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致使…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促使人们为扭转全球变暖的态势而展开行动,但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人关注正逐渐下降的大气含氧量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与"氧气枯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首位的最大危害并非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是对全球人类基本生存条件造成破坏的大气“氧气枯竭”问题,“氧气枯竭”最终会导致人类灭绝的最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GFDL-CM2.1)研究变动气候背景下全球平均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不同情景CO2 强迫试验表明, 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全球平均降水与地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但是降水同时也受到CO2 浓度的直接影响。在CO2 增加又恢复的试验中, 降水变化滞后于地表温度变化, 出现降水 “迟滞效应”。在CO2 增加过程中, 温室效应增强会立即导致大气长波吸收增强, 大气获得的净辐射能量增加, 为维持大气能量收支平衡, 地面向上潜热通量受到抑制, 形成CO2 增加对降水的抑制效应。随之而来的温度上升则主要引起大气层顶出射长波辐射以及大气对地表的长波回辐射增加, 大气净辐射能量减少, 地面潜热通量增加, 从而引起降水的增加。在CO2 减少过程中, 情况正好相反, 温室效应减弱会增加降水, 而温度降低会减少降水。温度和CO2 对降水的不同影响决定了降水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18.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类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也日益加大,而与此同时全球气候短时间尺度上也呈现出变暖的趋势.对此以IPP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全球变暖是由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引起的,并提出积极有效控制碳排放一系列措施,面对此问题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就碳权排放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并未达成共识.就此全球变暖问题以NIPCC(非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学界也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并非是由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面对这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到底是各国之间政治性的话题还是科学话题,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基于前人研究,总结归纳出对"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新的看法,认为可能过分地夸大了"温室效应",或者完全忽略了"温室效应"的存在,应该"以史为鉴",认识到目前全球气候暖化仅仅是地球演化历史长河中正常波动的短暂片段,就此问题不必"杞人忧天",应该乐观地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创建的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酸雨或许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免遭全球变暖.数学模拟变暖进程的“滞后”结果正可以说明这一点.酸雨是因燃烧煤或石油而排放到空气中的硫酸盐微粒溶解于雨水中而生成的.现在发现,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能非常有效地将太阳热量反射回宇宙空间.计算表明,在北半球含有硫酸盐微粒的大气层平均每平方米表面反射1瓦太阳热量,在燃烧矿物燃料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平方米表面能吸收2.5瓦太阳热.故大气中的硫酸盐微粒使温室效应几乎减弱一半.  相似文献   

20.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10月2日报道:英国汉诺威达特茅斯专科大学的XiahongFeng最近研究发现, 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会导致干旱地区树木更快地生长。这一发现使在干旱地区种植树木减缓全球变暖的理由更加充分起来。Feng发现, 在过去200年中, 特别是在20世纪, 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大多数乔木的生长加快。在大气中, 因人类的活动而增加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会迅速消失。通常认为, 这些二氧化碳有一部分是被海洋吸收了, 其余部分则多是被温度较低的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森林吸收的。但Feng的研究结果表明, 干旱地区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可能比其它任何因素都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