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种不同抗原对猴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HSV1抗原片、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试剂盒对我区灵长类实验动物进行BV抗体检查.结果表明用HSV1抗原片检测为阳性猴的阳性率与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检测为阳性猴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后两者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用HSV1抗原片、Bv抗原片以及BV DIA dot检测为阴性的猴,分别饲养2、4、6个月后,用同一种抗原复检,结果HSV1检测为阴性猴的阳转率与后两者的阳转率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自1999年8月至今,经BV抗原片检测为阴性的猴出口至美国、荷兰、日本、德国等国家累计1389只,均符合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3.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供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我国从马来西亚进行食蟹猴引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野外捕捉的1 916只食蟹猴后股静脉采血,低温静置,高速离心、分离血清,用玻片免疫酶法(EIA)和ELISA诊断试剂盒法两种方法对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总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68.5%,其中年龄<2岁、2~4岁、4~6岁的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0%、63.8%和76.4%.结论 马来西亚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较大;B病毒相关抗体的阳性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B病毒的感染不受性别的影响.因此在引种过程中应选用年龄较小者.  相似文献   

5.
1998—2001年猕猴微生物携带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单位 1998至 2 0 0 1年猕猴的微生物携带状况进行了监控 ,未见携带皮肤病原真菌、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和猴逆转录D型病毒 (SRV) ,以及猴T细胞趋向性病毒 1型 (STLV_1)、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和乙肝病毒 (HBV)抗体 ;而志贺菌以及B病毒 (BV)、麻疹病毒 (MV)和甲型肝炎病毒 (HAV)抗体均有检出。同时对分离的志贺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以及药敏实验。通过对各类微生物的监测 ,对发现的阳性个体进行隔离和淘汰 ;此外对环境和笼架进行定期消毒 ,建立核心种群并逐步建立起了高质量的实验猕猴种群  相似文献   

6.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 B病毒相关抗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单纯疱疹病毒为抗原,用玻片免疫酶法(EIA)检测来自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及广西灵长类研究中心的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发现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野外捕获混养级阳性率为83.4%;野外捕获组阳性率为49.8%;自繁分笼群养组阳性率为14.6%。三组中,不同性别之间相关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实验恒河猴B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片免疫试验,检验广东地区实验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共抽检5个单位5l5只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23.8%,其中1-3岁龄猴阳性率为14.5%,4-5岁猴52.9%,6-10岁猴51.5%,性成熟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成年猴。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普通级实验家兔进行剖腹净化建立SPF家兔种群,提高实验用兔的质量,满足科研、生产及检定工作需要。方法采用剖腹摘取子宫术,在无菌隔离器内以人工哺乳方法将仔兔培育成无菌兔,再将双岐杆菌等肠道正常菌接种到无菌兔体内,使其成为SPF兔;对SPF环境中植入肠道正常菌兔和未植菌兔离乳后生长性能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人工培育出的SPF兔,经微生物和寄生虫检测,符合国家SPF兔标准;植入肠道正常菌群兔体重与未植入肠道正常菌兔生长体重相比极显著增加。结论通过剖腹摘取子宫术,人工哺乳仔兔和植入肠道正常菌群的方法建立了SPF实验用兔种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脂血症食蟹猴模型。方法 采用高脂膳食饲料诱导食蟹猴,分别在4、8、12、18个月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脂(TG)指标,对其血脂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模型组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4个月后,TC、HDL、LDL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TG在饲喂高脂膳食饲料8个月后明显升高,与实验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造模后,高脂饲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C、HDL、LDL、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在本实验中,模型组TC、HDL、LDL、TG均呈现递增趋势,尤其是TC、LDL明显高于食蟹猴正常参考值水平,说明模型组食蟹猴具有高胆固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特征,初步建立了食蟹猴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区红面猴(Macaca arctoides)寄生虫的检查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广西地区红面猴进行寄生虫检查 ,查出体内寄生虫 12种 ,其中肠道蠕虫 :人蛔虫、结节线虫、毛首线虫、粪圆线虫、食道口线虫、蛲虫 ;肠道寄生原虫 :阿米巴、结肠小袋纤毛虫、肠滴虫。肝囊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野生猴组 5% ,中心猴组 3% ,平南猴组 4 .5% ;查出体外寄生虫 1种 :猴虱 ,感染率分别为野生猴组 7.8% ,中心猴组 0 ,平南猴组 7.6 %。同时感染 2种虫的猴 ,野生猴组 4 8.6 % ,中心猴组 2 2 .4 % ,平南猴组 4 1.4 %。同时感染 3种虫以上 ,野生猴组 36 % ,中心猴组 4 .5% ,平南猴组 35.2 %。没有感染寄生虫的猴 ,野生猴组仅占 3.9% ,中心猴组 34% ,平南猴组 6 .5% ,前者与后者差异不大 (P >0 .0 1) ,但两者与中心猴的差异极显著 (P <0 .0 1)。对寄生虫阳性猴进行全面治疗 ,结果表明 :2 0 %乳剂速灭杀丁对体外寄生虫有较好疗效。复方甲苯咪唑、肠虫清是治疗肠道蠕虫的理想药物。治疗原虫的药物以灭滴灵和喹碘为理想。而对食道口线虫及毛首线虫则用噻苯咪唑最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猴场食蟹猴和恒河猴群B病毒(猴疱疹病毒Ⅰ型)的抗体情况,以了解B病毒在母猴和幼猴之间的传播.方法对繁殖年龄的雌性和雄性猴血清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按照血清抗体B病毒阳性和阴性分开饲养,建立繁殖群.对出生1岁以上的幼猴进行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137份B病毒阴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没有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0%;检测的426份B病毒阳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有27份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12.
用酶免疫法(EIA)检查了云南省360只野生恒河猴的轮状病毒、腺病毒和痘病毒血清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7%,808%和194%.成年猴上述三种病毒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成年猴.在云南省思茅、文山和临沧地区三种病毒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其中轮状病毒、腺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痘病毒抗体阳性率较低.结果表明:轮状病毒、腺病毒和痘病毒抗体阳性动物在野外广泛存在,抗体阳性动物的分布与年龄有关.在云南省思茅、文山和临沧三个地区,三种病毒的抗体阳性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摸清B病毒(BV)感染现状,从而有效降低BV在恒河猴群中的感染率。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恒河猴血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检测样品629份,其中350份呈BV抗体阳性,10份血清呈BV抗体可疑,其余血清为抗体阴性。结论种猴(≥11周岁)BV感染率89%;青年猴(3~10周岁)BV感染率39.2%;幼龄猴(≤2周岁)BV感染率7.6%。随着年龄的增长,恒河猴群中BV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法,比较在不同生境中,龙虎山猕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小群关养组的阳性率为90.9%;半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8.3%;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野生猴组阳性率逐年递增。对建立无麻疹、B病毒等病毒感染繁殖种群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龙虎山猕猴(Macaca mulatta)麻疹病毒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法,比较在不同生境中,龙虎山猕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小群关养组的阳性率为90.9%;半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8.3%;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野生猴组阳性率逐年递增。对建立无麻疹、B病毒等病毒感染繁殖种群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作了B病毒(BV)、猴爱滋病毒(SIV)、猴T细胞白血病毒(STLV)、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轮状病毒(SAl)、腺病毒(SAV)、痘病毒(Monkeypox)、麻疹病毒(Measles)、柯赛基病毒B-1型(CoxsackieB1)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10种病毒血清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中,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有SA11(90%),SAV(831%),BV(446%)和Monkeypoxvirus(206%);3种逆转录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STLV-1(88%),SRV(47%),SIV(22%);未发现Measles,和CoxsackieB-1病毒血清抗体及HBV感染,但在1只动物血清中有HCMV抗体.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有关,成年猴明显高于未成年猴.对来自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文山州动物的调查表明,B病毒相关抗体和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率有地区差异,思茅地区的野生恒河猴,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原有猴群及新引入猴群进行志贺菌带菌情况及抗生素敏感性调查。方法采用国标(GB/T14926.47-2001)的检测方法,对1 149份猕猴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原猴群感染率比引入猴群高2.75%,且两组均以B群志贺菌感染为主;原猴群D群感染率也较高,而新引入猴群无D群感染,C群感染率较高。药物敏感性试验,原猴群感染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唑啉较敏感,但高敏菌株并不多,绝大多数菌株耐药;新引入猴群感染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痢特灵、头孢哌酮较为敏感,且高敏感率较原猴群高。结论由于引入新的猴群,志贺菌的分型较复杂,且综合药物敏感性较差。此试验为动物生产及防病治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观察猕猴的卵巢组织从幼年到老年的变化情况,探索猕猴的卵巢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的机制,为卵巢衰老的研究提供组织学参考。 方法 (1)筛选幼年猕猴 3 只,青年猕猴 3 只,老年猕猴 3 只。 ( 2) 安乐死处理猕猴,取卵巢组织,电子天平称质量并拍照,横向切成 4 份,置于 4%多聚甲醛固定。 (3) HE 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各级卵泡与结构变化;Masson 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纤维化程度;Tunel 染色统计分析卵巢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血管个数。 结果 (1)幼年猕猴的卵巢脏器指数与青年猕猴的无显著差异,都高于老年猕猴的卵巢脏器指数。(2)幼年与青年猕猴的卵巢组织中可见原始、初级、次级,成熟卵泡;老年猕猴的卵巢局部只见闭锁卵泡,大部分被脂肪组织填充。 (3)幼年猕猴的卵巢纤维化程度高于青年猕猴,老年猕猴纤维化程度最高。 ( 4) 幼年猕猴卵巢细胞凋亡率与青年猕猴的无显著差异,都显著低于老年猕猴。 (5)幼年猕猴血管个数最多,青年猕猴多于高于老年猕猴。 结论 随着年龄增长,猕猴卵巢组织中卵泡数量逐渐减少、髓质被大量脂肪组织填充、间质排列散乱,这一生物学过程与卵巢纤维化程度增强、卵巢细胞凋亡率增加、血管个数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