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史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迄今的整个认识过程,即对人类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与自然的共存和搏斗中得出的技术、经验和知识体系的产生、发展以及规律性的理论总结。不仅如此,科学史还应是人类对这一认识过程的反思。著名科学史学家萨顿也说过:“科学是人类真正有积累性和进步性的唯一活动”。从古希腊朴素的原子论和物质元素构成说到现代核物理学;从周易卦象中的原始二进制到现代信息理论,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代科学的高峰都是过去知识的沉淀和升华,那么要达到未来科学之巅就必须对以往的人类科学成就有一个整体纵向的考察,即研究人类获得知识的过程。科学离不开积累和创造,科学观应是历史观和创造观的统一。人类是不断发展的,向前看,面向未来,无疑至关重要,但轻视历史,将现在和过去对立起来却是缺乏远见卓识的。我们不能偏狭地把历史理解为古人、古董、古纸堆和一切陈旧  相似文献   

2.
医学的起源,是个既古老却又诱人的课题。史料缺乏或无史可考是共同的感受。有人提到历史研究要把社会心理确认为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考察人们在日常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普遍意识,有助于更准确地描述历史的真面貌。我以为这在科学史研究中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方法,特别是在解决人类早期行为的问题上。关于医学起源的研究,我国医史界自批判了“医源于动物本能”、“医源于巫”、“医源于圣人”三个观点后,基本统一于“劳动创造了医学”,但这种统一仅限于文字与形式上的一致化,由于其自身的空洞性,决定它永远不可能成为思想与认识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人类的未来已成为整个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课题。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成就、资料和经验,为探讨人类现在、未来的新学科——科学学、科学社会学、未来学的诞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在对自然科学问题所作的分析中,不可能脱离开对社会的分析,其分析的范围包括科学知识领域发展的内部规律和科学发展的逻辑理论,诸如科学理论形成和交替过程的条件与性质,科学机构的演变及方法上的改善,知识的细分化与整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语言和概念等。从而明确科学史研究的特点:首先要立足于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与哲学和社会科学密切相关。自然科学史是以批判来认识自然的途径和方法的特殊形式,在当前科学蓬勃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历史学科。可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门学科的创始人,他把科学史当作他的科学方法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来使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科学史越来越重视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科学史的这一作用仍然是成立的。西方科学的历史为西方科学发展的本质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而这种本质应当是把西方科学移向其他文化的指南。但是,科学史也是一门很新的科学。虽然自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已经有了各种科学的历史,但是在20世纪以前没有综合的科学史学,而以科学史作为一  相似文献   

5.
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介绍库恩把“革命”这一概念引进科学发展史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显然,这一观点不仅对研究科学史有意义,因为守旧的传统科学观并非仅存在于科学史研究领域之中。  相似文献   

6.
作者托马斯·库恩,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史教授,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他的一本代表作。库恩原是学习理论物理学的,1947~1950年当研究生时,读了一些科学史和哲学著作,以后又进一步地研究科学史,逐步形成了他对科学发展史的别具一格的看法。库恩认为:过去的教科书和科学史著作往往把科学的发展描述为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一堆轶事和年表的货仓,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他指出,科学发展中除了比较平静的所谓“常规科学”发展时期外,还必定会出现“科学革命”。为了说明“科学革命”,库恩引入了“规范”这一重要概念。所谓“规范”,是指共同接受的模式、假设、规则等。库恩认为,“常规科学”之所以形成和发展,关键就在于出现了“规范”。然而,各门科学的“规范”都只能解释一定的事实,当原有的“规范”无法说明的“反常现象”愈来愈多,引起科学的“危机”时,就会爆发“科学革命”,提出新的“规范”。库恩强调,科学革命不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将引起了人们世界观的变革。《科学革命的结构》从1962年出版以来,在科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国外报刊称为“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热潮”,把这本书誉为“本世纪的经典”。库恩提出的观点并不是全新的东西,他的一些看法和概念也可以进一步讨论。但他独到的分析,明确的观点,对于我们吸取科学史上的经验教训,掌握科学规律,进一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加速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有很大价值和实际意义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刊选载的这篇《导言》,概括地说明了库恩的基本思想。以后还将陆续选载其中一些章节。  相似文献   

7.
《萨顿和科学史的发展》一文介绍了创立“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开山鼻祖——萨顿。使人们了解“科学史”是如何诞生的。行文流畅生动。  相似文献   

8.
席澤宗 《科学通报》1959,4(14):465-465
早在24年以前,一位英国学者在訪問了苏联科学界以后,得到这样一种印象:“苏联的一般学者对于科学史都感到极大的兴趣而攻之弥勤。按照馬克思主义的哲学言之,任何时代的文明皆建筑于当代的生产制度之上。这一原理以一种特殊的意义賦与科学史的探討,而使之具有独特的重要性;是以苏联的科学史研究最为活跃,苏联科学院为科学史的研究設有专门机构”。(見克罗守著“苏联科学”,包玉珂譯,1937年,商务印书館出版,第503頁)。这位学者看到的是1934—1935年的情形,那时苏联科学院在列宁格勒設有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所內分数学物理学史組、生  相似文献   

9.
侯仁之 《科学通报》1964,9(10):856-856
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极为广阔的现代科学领域里提出了无数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从根本上推动着所有学科——特别是一些薄弱以及空白学科的迅速成长和发展,这是我国科学史上空前未有的黄金时代。在这庆祝建国十五周年的时候,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不能不感到无比的欢欣和鼓舞!但是,作为一个来自旧社会的人,我深深体会到自己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认识到这个伟大的科学史上的新时代以及它所包含的深刻涵义的。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想这首先是因为自己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教养”中  相似文献   

10.
系统学教育     
所谓系统学,是一种基于科学,又给科学以补充的思想。这种思想企图提供一种手段,用以统一我们称之为“各门学科”中所体现出来的分析方法。这种思想的先驱者伯塔兰菲声称,这种系统学思想“预示着将要出现一种新的世界观”。因此,系统学教育在英国已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系统学教育情况。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大会于1978年9月在意大利比萨市举行,会议期间曾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怎样才能进行互助?”为题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讨论会上发言的有意大利的E.阿加西、加拿大的R.巴特斯、美国的J.梅尔道克和芬兰的Y.辛杰卡。 R.巴特斯在发言中指出,哲学和科学史只是在本世纪才获得独立地位。起初,每一门学科的问题都相当狭窄—历史家只积累说明过去东西的细节,而哲学家则建立摆脱了心理学、历史、价值——摆脱了逻辑学和语义学手段难以达到的一切的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许良英同志《关于科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一文涉及到一些重要问题,如科学与政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中量与质的变化问题,科学史研究工作中实事求是问题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不仅是对科学史研究有其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中的抽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海森堡(1910~1976)是著名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曾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本文从科学史的材料——分别从数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考察了科学发展的抽象过程,表明科学由于“内在的强制力量”而向越来越抽象的方向发展,提出在数学和各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抽象结构的展现”这种“基础现象”。他在说明了抽象方法在科学中的作用之后,还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从“里程碑”谈起和任何一门科学一样,在天文学发展史上也矗立着一系列划时代的里程碑。不同的研究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对这些“里程碑”有着不同的评价。例如,科学史工作者和自然哲学家乐于称道哥白尼“日心说”和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革命意义,宇宙学家则更偏爱河外星系的发现、哈勃定律的问世,以及大爆炸宇宙学的提出等等。然而,有鉴于天文学基本上是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编纂理论(编史学)涉及诸多基础理论;本文讨论的是科学史对象和科学史结构的有关概念与问题。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几个概念的涵义,认为科学史中难以应用科学哲学的“划界”准则;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分期”问题,认为年代学方式仍是目前一种较好的构架(对以“科学革命”为纲深表怀疑);科学史一些内容比重问题也在这一部分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科学哲学对包括社会和历史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所有科学类型进行哲学讨论。事实上,各种科学哲学本身已对广义应用“科学”这个词作了论证,尤其是狭义的英美的“分析”科学哲学。这主要是由于对诸如科学史、语言对科学训练的意义、理论构建、范式的学科交叉特征、因果解释和理性反思的讨论。科学解释模式和临床经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心理学)和某些应用于历史人文科学的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活动科学即是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家所做的通常被称为“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面。1.个人的方面:“科学是某些人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在这种意义上说,科学仅仅存在于个人之中。科学,就其持续存在而言,依赖于从个人到个人的传递。“只有理解科学家本身,考察其言论,看其实际上怎样进行观察、怎样形成假设、怎样用人为控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设、怎样突然达到对事物的洞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推测出:星球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即万有引力.在当时,牛顿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在几个世纪以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科  相似文献   

19.
如果科学可以定义为人类为取得真知而进行的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话,那么科学史也许可以说是描述和说明人类这种有系统的精神探索的历史。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科学史的社会功能是什么?或者换一个说法,研究科学史的意义何在? 在当今这个讲究“经济效益”的年代里,研究科学史有无经济效益?对此,任何人恐怕也不能断然予以全盘否认,因为扎实而可靠的科学史研究成果对制定科技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科研方向和课题、组织协调科学研究工作等都是有实际意义的,至于与科学史密切相关的技术史的研究,对各产业部门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我们切不可夸大科学史研究的物质价值,也不必为迎合某些领导人的支持或某些团体的资助而吹嘘这种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这是自欺欺人,因为科学史研究的物质价值(假如有的话)往往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20.
科学进步通常被看作是科学与人类文化的其他形式,如艺术和宗教相比较所具有的决定性特征之一。事实上,科学知识不仅是变化的,而且无疑是朝进步的方向发展的。从巴乐哥式过渡到洛可可式是不是进步?无标题音乐和有标题音乐相比熟为进步?对这样的问题不可能得到确切的、单一的回答。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取代古典力学是科学发展的进步,则是很显然的。重要的是必须指明,科学进步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研究科学的基本方针的各门学科中,即在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心理学以及科研组织学的范围内,都占有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