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翻译的社会功能入手,通过对“等效论”的探讨和对英、汉词汇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以“等效论”原则作为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随着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持续发展、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矛盾的日益突出等,旧的企业对社会只负有“有效地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经济责任的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企业公民说”、“社会契约理论”、“相关利益人说”、“慈善投资理论”等一系列新理念。新理念要求企业的行为既要合乎法人道德--对股东负责,还要对雇员、社区、政府负责,要尽到一个法人公民的社会责任等。然后,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主观能动论、结构约束论和文化影响论。  相似文献   

3.
27年来,中国社会学学者们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理论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结构理论,它们主要是:社会转型论、二元社会结构论、三元社会结构论、社会结构“断裂论”、社会结构紧张论、和谐社会结构论。  相似文献   

4.
孔刚 《世界知识》2014,(20):40-42
9月2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联合国一般性辩论上严厉批评美国及西方社会,抨击北约想重建国际秩序,称它们的“冷战基因”很难改变。9月4日~5日,北约首脑们在英国威尔士举行峰会。有西方媒体评论这可能是“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最重要的一次峰会”。首先,如果从1989年苏东地区开始剧变算起,今年恰逢北约迎来冷战后的第25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理论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以来,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在二战前较有影响的有“华侨殖民论”、“华侨革命之母论”等,其特点是把海外华人的历史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二战后较有影响的有“华侨社会阶级论”、“同一民族论”、“华人同化论”等,这些理论开始关注华人与当地其它民族的关系。研究海外华人历史的理论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文件生命周期论”产生的社会体制背景和文件、档案概念的模糊性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上述问题阐述“文件生命周期论”在文件与档案概念范畴这一基本问题的偏颇。同时强调对外来理论应采取客观的态度,走一条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之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档生命周期系统理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相似文献   

7.
晚清台湾从移民社会转变为定居社会,对于台湾社会的这次转型,学界曾有过不同的争论,“内地化”和“土著化”是其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本文在此两种观点的基础上,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清代台湾社会的转型,以此论证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改革开放的总体性价值目标。中国的社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改变“效率优先论”,实行“公平优先论”,把社会公正作为社会改革发展的基本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用世界眼光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刻画和阐释的社会学理论系统。分析了西方建构主义思潮的启示作用和基本缺陷 ,表明了社会互构论自身的特点 ,并对社会互构论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大纲高度强调“东北亚局势紧张论”,进一步将矛头转向中国,声称“中国在周边海域加强了与主权权利相关的单方面要求”,中国海军在日本周边海域活动频繁,军事实力不断增强,“是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担忧事项”。新大纲对中国动向的表述升级为明白无误的“担忧”和强烈的警戒。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 ,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物感说”,由此倡导“表现论”、“意境法”。西方传统诗学的核心思想是摹仿说”,由此倡导“再现论”、“典型论”。尽管二者都涉及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但是前者重在抒情,强调情感,意志的“真”,后者重在叙事,强调再现客观的“逼真”,由于中国与西方在社会文化和传统诗学上存在差异,因此,中西诗学的现代化进程不一样,中国现代诗学在借鉴西方近代诗学基础上,主要趋向“再现论”;西方现代诗学诗呈现“表现论”、“象征论”和“再现论”并存的格局,而以前者为主,中西传统诗学现代化呈现出反差。  相似文献   

13.
罗小燕 《科技信息》2012,(7):297-297,238
许渊冲的“再创”翻译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翻译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反对“再创论”的学者其实对“再创论”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试图通过对“再创”理论进行界定,并从分析英汉语言的差异入手来论证“再创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可行性,接着从保存中国古典诗歌的“诗歌性”,延伸原作的价值及提高译文的可读性等方面论证“再创造”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虽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它所代表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交往的独特性前所未有。冷战期间,人与自然之间交往显现出“功利化”的特色,人与社会之间交往表现出“泛政治化”的色彩,国与国之间交往充满着“邻壑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国际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主义势力急剧扩张,世界恐怖组织越来越多,对整个世界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既有其生存的社会基础,也有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只有全世界动员起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才有可能铲除恐怖主义这颗“毒瘤”,为世界各国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作家论的突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结果。历史性反思作家论则是解构主义者理论上宣布作家之死和实践中信息社会的新的创作形态所引发。古典时期,作家都被看作是话语权力的拥有者,乃是神的代言人、王权的服务者、道德之师;近古时期,则不再是政权的同仁。从一般“教导师”发展到“天才”,作家论就是天才论。十九世纪中后作家才从环境的现实产物到集体的代言工具再到话语系统的奴隶.一步步从权力神话和天才迷思的神性中泯然于众,甚至最后被隐喻性的宣布“死了”。让位给兼具自由、自主和自反等特性的符号的狂欢。  相似文献   

17.
我党的“三个代表”,与现代中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息息相关:即为其必然要求,又是其根本保证。“三个代表”与三项文明,无不相辅相成,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二者80年历史演进,伴随两大理论成果实现了两次重大飞跃,积累了四点重要经验。“三个代表”现状与社会文明建设现实需要,既相适应又不够协调,尤为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三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社会运行论所阐述的“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的思想 ,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概括和总结 ,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学术传统的继承和开发 ,也是对外国社会学两大传统———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和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借鉴和吸取。十多年来这一理论的扩展和运用 ,及其产生的现实影响说明 :社会运行论是一种具有较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中包含有丰富的社会发展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实事求是”的社会发展思想基础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社会发展价值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的社会发展机遇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趋势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论;“经济建设”的社会发展中心论;“两手抓”的社会发展协调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社会发展动力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社会发展手段论”;“依靠科技和教育”的社会发展依靠论;“关键在人”的社会发展关键论;“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社会发展速度论;“三个有利于”的社会发展标准论。深入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的社会发展实践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博览》2009,(10):15-15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的功能在逐渐分化,相互间的关系在逐渐生成和协调。伴随着“社会”和“群体”概念发生着的深刻变化,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心理机制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中国社科院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宜音以中国人“我们”概念为触角,探看作为中国社会心理的发展路径,也将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丰富我们对中国人社会行为基本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