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专利",东部发达地区也应充分重视运用统筹协调的方式来化解城乡矛盾、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广东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有必要思考并借鉴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亦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在此方面的思路及经验,进而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模式,同时也为其他发达地区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优先和特殊地位。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同时也为探索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有序的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编制城市绿地系统是非常必要的.城市绿地系统内容包括编制、深化、落实绿地的指标、要求、内容.充分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绿色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政府启动建设、公共投入、开发控制提供工作框架,指导近期发展建设的可操作性,控制落实长远规划.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俊芳 《河南科学》2014,(1):139-142
以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为出发点,在研究城乡统筹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综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全域旅游发展构想.城乡旅游联动发展是统筹的关键切入点,途径在于资源整合、创新,任务在于产业融合、优化;城乡统筹的难题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契机,全域旅游发展是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美丽中国之旅"建设是两者的结合点.基于城乡统筹视阈提出全域全产业链的"大城小镇嵌景区"旅游发展模式,并明确了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的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拟从统筹城乡发展视角,对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作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刘易斯经济增长的通道说为视角,分析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统筹和土地整治分属于两者关系的需求导向面和供给调整面,发挥土地整治对城乡统筹的支撑,必须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有形"和"无形"通道,而与"通道"相契合的关键环节和落脚点,是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载体和具体抓手.重庆土地整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其经验证实,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利用"有形"与"无形"通道,抓住关键环节和落脚点实施"人地分离"的农地集中连片整治和"地随人走"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便对土地及其附属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7.
城乡旅游互动发展是促进区域城乡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更是带动乡村旅游实现长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的互动发展机制问题至关重要.为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采用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的方法,构建城乡旅游互动发展长效机制"车轮"模型,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长效机制的培育提出了"一个转变,三大创新"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同志长期关注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在工作实践中对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和新举措。文章从"统筹城乡发展是重大战略性问题","跳出农村发展农村","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以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努力,整体推进"等六个方面研究其深刻内涵。习近平同志的统筹城乡发展思想具有尊重城乡经济关系演变的内在规律,贴民心、接地气、求实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强调务实性和政策的执行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的结果分析得出,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镇化进程缓慢、政策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加快城镇化的进程、建设政府主导的新型体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09,(11):I0001-I0001
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实现太原市"三城联动"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安全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城市化不同,新型城市化是"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坚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四位一体的互相协调,坚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坚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质化,以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获得财富和分享财富的机会平等为标志,逐步达到减缓和解消城乡二元结构达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之路"。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系统分析中国新型城市化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了未来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设计的7大原则,建议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3大组团式城市群、9大城市带、50余个城市中心作为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最佳载体,在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内涵中,成为获取新一轮"发展红利"的高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是湖州市建设“四区一市”的目标之一。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总体水平处于融合阶段,新农村建设的探索成效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为湖州市实现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充分展现了其优势。新时期湖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此湖州市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尚需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13.
陈学英 《科技资讯》2012,(13):240-240
本文对目前比较受人瞩目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绍兴为例,探索了其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重庆市农民工培训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海燕  骆琪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5):50-51,76
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将重庆市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快农民工城市化、市民化步伐。本文通过对当前重庆市农民工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民工培训体系。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解决好农民工"有处学"、"愿意学"、"学得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潘云 《太原科技》2013,(2):25-26
在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建设的背景下,山西省城乡统筹应按照"错位发展、融入互动、点状开发、梯级推进"的思路,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是以政府为主体,加强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力度,以规划为前提,提升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高度,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拓展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宽度,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延伸资源型地区城乡统筹的深度,努力加大统筹力度,创新城镇化建设发展机制,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矿城互动融合,支持资  相似文献   

16.
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最新学术思想,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资源配置政策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异扩大问题,克服"增长极"思想的不利影响,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实施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要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建立全省统筹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即,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公平性,坚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来,成都市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以市场化为动力,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探索给了中西部地区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揭示了城市技术创新系统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并在技术创新、增长极和区域经济等理论框架下阐述了城市技术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进而提出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探索苏南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对江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路径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提升地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要在全社会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完善生态文明法制与监管机制,拓宽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正确的政绩评估和绩效评估体系,发展生态产业和统筹城乡生态一体化六大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借鉴工业化国家战后城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特点和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城镇化模式因城镇化水平而变,忽视农业和乡村发展如何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而进的城镇化,代表的是一种"工业文明"而非"生态文明"的城镇化模式.结合河南省城乡发展情况指出,新型的城镇化发展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公共财政资金建设和发展乡村,并要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开放性思维,从要素重组和功能提升的角度,重新寻找城镇化的动力和发展路径.在将"区域"视为一种在更大尺度上协调城乡不同建设活动的背景的情况下,提出把城乡社区一起,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区域城镇"的初步思维框架,并针对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情况,提出"区域城镇"的3种表现形式.最后,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编制模式转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