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又饱受非议的作家,英国作家D.H.劳伦斯为世界文坛留下了诸多不朽之作。从他生活的历史时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早期,即英国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机器文明在彻底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的自然天性施加了诸多压力并带来了很多始料未及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强烈热爱及其深刻的生态自然哲思。  相似文献   

2.
英国著名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大量作品从生态环境与人性批评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英国工业文明给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摧残和人的精神的异化扭曲,使我们觉察到了生态批判中的劳氏的生态文明观、自然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因而,在劳氏的笔下我们体会到了劳伦斯的热切希望:人要回归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他渴望用和谐的两性关系来建立人与人的和谐,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他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尤其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乃至世界文坛颇具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以独特的创作视角,歌颂纯粹的自然美,批判现代工业文明对环境和人类文明的"污浊"。从三个方面解读劳伦斯的人文生态观:人与自然应该保持和谐共处、息息相关的平衡关系。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以期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完美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论述了劳伦斯的社会观和泛性论,指出他小说创伤中的重要的主题思想在于: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及对两性关系的研究,认为:张扬人性的复归乃是劳伦斯的社会理想和救世主张。  相似文献   

6.
学界普遍认为D.H.劳伦斯是一位极力否定外部权力而崇尚身体内部力量的作家。然而,在其小说作品中,劳伦斯犹如一位一丝不苟的摄影师,不遗余力地抓拍权力在人的身体上留下的蛛丝马迹,展现了其对身体巨大的规训和铭记力量。在身体对权力的叙述过程中,劳伦斯的悲剧意识显现无遗:身体在世时始终逃脱不了权力编织的牢笼,只有通过死亡,身体才能完成凤凰涅槃式的飞升,最终到达"耶路撒冷"—自由和美的王国。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是一位有争议的作家.他倡导通过重建男女关系来拯救病态的工业社会.其小说一再浮现他本人关于创造完美爱情的哲学思考.本文试图从人与自然、精神与肉体、互创与永恒三组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入手,分析<虹>、<恋爱中的女人>中主要人物的爱情历程,探索劳伦斯完美爱情的主张.  相似文献   

8.
劳伦斯是一位极富想象力和独创性的作家,他的叙事手法多种多样。通过分析其短篇小说《菊花的幽香》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意象与叙事的融合、独特的心理描写(叙述性分析、叙事性独白)两方面来探讨劳伦斯的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在继承传统中创新,既探索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又丰富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文学创作以不同种族、文化的冲突、沟通和融合为主题。在其小说《潜水鸟》中,作者以真挚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在主流文化社会边缘挣扎的一位梅帝斯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重视"多元文化"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边缘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D·H·劳伦斯和艾米莉·勃朗特相隔近一个世纪,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带有各自时代的烙印.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各自所处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对社会进行了批判.艾米莉的<呼啸山庄>中社会批判主题是爱情主线下的客观产物.劳伦斯作品对社会的批判浸润着作者的主观意识,他从多角度、多维度对社会进行批判,作品中对完美的爱情、婚姻的探讨从一个侧面对社会进行了批判.另外,劳伦斯把解救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完美的两性关系上.两位作家对不同爱情婚姻的描述反映了他们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柳永在词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他虽然科场累累失意,却敢于正视现实,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精通音乐的优势,用词表现丰富、凄凉、复杂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使自己的艺术为下层社会所喜闻乐见,为艺术的普及、为通俗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后世词人、戏剧家的言情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间喜剧>是19世纪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著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欧洲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把文学创作提到社会研究的高度,用小说全面深刻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以极大的独创性,塑造了一大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他重视经济细节的真实性,别出心裁地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变革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神巫文化是沈从文创作中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也是深入探索其创作文化意义的重要关注点。作为现代文坛中最具边地色彩的作家,他旗帜鲜明地站在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立场上,频繁借用极具风情的文学意象,进行精美绝伦的“神性”书写。他笔下人物归于神性的命运,一方面挑战着主流文化的规约和城市生命的萎顿,另一方面也寄予了作家对民族文明在现代社会命运归宿的深忧隐痛。  相似文献   

14.
井上靖是一位大量取材中国历史、特别是从中国史传学为素材进行创作的当代名作家。他在人物的选取、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题材的组织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在这类历史小说中,寄寓了作对人生对历史 的独特思索。中国史传学的叙事模式等艺术实践经验等方面,井上靖也有所承受与借鉴。总之,井上靖的学创作与中国史传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创作并发表评论,到三四十年代日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变化,使他的欣赏心态发生了变换,从而带来了审美趣味的转变,直接导致其批评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流变。而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情感内容的敏锐艺术直觉以及他自身创作心境的变更更是导致他批评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的根本性的深层原因。当现实社会与时代特征作为不可逆转的外界因素给以沈从文无法摆脱的巨大压力、在不可承受生命之重时,晚年的沈从文在无奈之中放弃了他所挚爱的创作与批评,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16.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贺享雍是作者界定的地域文学的著名作家,20多年来他坚守本土,创作了近400万字的作品.剖析了贺享雍文学世界的审美构成:创作视野:既关注农村,又描写都市,还再现过去;美学理想:既批判现实,又反思历史,更讴歌人性;艺术风格:既深刻沉重,又悲悯苍凉,也轻松谐谑;进而指出他对巴山文学的示范作用和中国当代地域文学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淹的文学创作深受《楚辞》的影响,其诗、赋大量袭用《楚辞》的语言;并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的传统,充分展现了他遭受贬谪时的心路历程;他还大量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强调文学的讽谏意义。江淹自觉的学习《楚辞》和他崇尚复古的创作主张一致,这也正是他在骈体盛行,追求文学的娱乐价值的时代,表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