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讨论几位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看法 ,阐释西方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入中国语境后 ,在当代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思想变异、文化接纳和学术变形。其问题视域主要在于 :解构主义与后现代思维的内在关系 ;中国文化先锋与后现代性的问题 ;日常生活与后现代性关系问题 ;中国后现代批评与东方后现代的提法问题。这些问题的阐释和敞开 ,有利于学界弄清一些中西文化交汇互动中的文化误读问题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大众文化承担着后现代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詹明信后现代文化理论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与重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解决中国出现的问题,使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和反思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社会思潮。透过后现代视野反省中国现代化,避免我们重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某些错误,这是在中国政法大学召开的“中国现代化与后现代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旨。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50多名学者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主义开始在西方社会和国家出现比较大范围的文化潮流,这个文学潮流广泛的涉及到了社会学、哲学、语言学、文学、建筑学以及影视等诸多领域。本文主要研究了西方后现代翻译理论的特点以及它的局限性,为今后的翻译理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汇集了多种文化、哲学、艺术流派的庞杂思潮。既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反思,又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回应,体现了哲学的时代性。后现代文化不同于传统文化,也不同于现代主义文化,是对它的扬弃也是对它的反叛。反理性、肤浅性、非中心性和商品性就是这种文化模式的主要特征。中国已经遭遇了后现代主义,透析这股思潮的文化观,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抵御西方不良文化观念的影响,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取与舍,不能忽视理论本身的自律性逻辑.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后现代主义叙事本身是否具有不可以化约为某种功利价值的真理性?在中国语境中,我们首先要考量这种理论"真不真",对其两方面的弊病形成明确认识,正确理解后现代理论对于中国的意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模式,运用其作为社会总体性理论所具有的阐释学优势,分析中国某些新的文化现象中内藏着的意义,走出"东方主义"的想象与坚守本土文化这两种立场之间的虚假对立.  相似文献   

7.
张雪莹 《科技信息》2012,(35):53-53
后现代主义首先是一种文化倾向,是一个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的问题。由这个高度去看文艺思潮,才会有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才会使其内在精神逻辑呈现出来。所谓相容共生,而后现代文学作为当今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恰恰生动而准确地将俄罗斯文化的后现代性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工业社会、建立在现代计算杌技术基础上的播客,自从诞生之时,就具备了后现代的文化特征,如多元化、大众化、娱乐狂欢、拼贴复制等等。同时,由于播客特有的视频、音频结合的优点,使得后现代控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整个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的又一新的文化精神和文艺表现形式。中国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必然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但是由于历史渊源和现实状况决定了现代化始终是中国文化、政治、经济领域的中心话语,最终也决定了现代性精神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基本风格。继而以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为例探讨了后现代主义融入中国当代现实语境的方式,即后现代叙事和现代性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迈入了后工业时期。后现代主义借此汇集吸收多种文学,艺术流派与哲学思想,逐渐形成了一种庞杂的文化思潮。作为在后工业时期形成的主流思潮,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反宏大叙事,反权威,反文化,反基础,去中心"无不深刻的影响着人文科学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女性主义的结合,使得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掌舵着女性文学发展的航向。尤其,这股强劲的思潮正在左右着女性诗歌的发展,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后现代下的女性主义诗学,在女性诗歌中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女性经验的意象,二是话语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小说在审美取向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具有相当的趋同性,尤其体现在历史深度模式削平、主体的退隐或消解、反讽和戏仿的艺术策略等方面。但中国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历史小说只能有限地接纳或"误读"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因此,新历史小说的审美取向只是接受后现代的浅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西方生态哲学的反思,在哲理层面,寻找生态问题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生态智慧中发掘出对现代的和后现代的生态伦理思维有所启迪、有所裨益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冲突,现代性话语下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般在场",使全球文化运行呈现断裂性场景转变。重新缝补被撕毁的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多元文明下的文化霸权,重新"结构"起全球公民文化或大众文化。不管是续说后现代还是"重写现代性",都必须把对文化安全的考察放置于"帝国"的宏大叙事中,着眼于帝国所操控的细小角落里,而不是淹没在虚无主义文化需求的泡沫之中。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思潮宣扬对西方文化中宏大叙事的否定,对现代西方科学文化的客观性、理性标准进行批判,以此来消解以科学文化为主体的现代西方文明对人的束缚。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体系也产生了冲击,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体系的形成也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探究其对青年大学生的双重影响,理性重塑适应青年发展需求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模式是当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出于对现代科学哲学缺乏批判意识、历史意识和实践意识的不满,激进的历史主义和新实用主义推动科学哲学转向后现代阵营,建构了旨在消解合理性、经验基础、客观实在以及科学文化霸权的后现代科学形象.后现代科学哲学合理揭示了人文社会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也为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敞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文化思潮,它的主要倾向是否定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矛盾,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些矛盾的文化表现,它是对科学主义精神的一种回应,也是人们理想破灭的产物。哲学领域中后现代科学观的形成,文学创作中“作者之死”、“主体之死”及其向“后现代个体”的复归,是后现代主义产生的两上重要途径。后现代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进步史观,提倡生态伦理和女权运动,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是多元指代的,包括激进或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或修正的后现代主义和简单化、庸俗化的后现代主义三个向度.后现代的重破坏、不重建设的总体研究旨趣,“小叙事“的研究方法论,以及话语分析(语言游戏)、系谱分析、解构推理等具体研究方法,大大“消解“了大学教师的社会批评精神,客观上加速了大学教师“知识分子“精神的式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后现代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脱胎于哲学,又顺应于哲学的发展.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毫无疑问,理应渗透于心理学研究的诸多方面.因此可以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特点及心理健康标准的趋向分析,推演出后现代心理健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王丽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3):14-16,97
80年代以后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 ,也影响了中国文坛 ,一些作家主张“平面写作”,取消理想 ,消解文学的深度 ,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新思潮 ,如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尽管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其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含混、不确定显然来自后现代语境。《荒野小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篇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出现的文类混杂、碎片化和多重不可靠叙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女人的疯狂所做的思考,都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