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酸铁(水合物)与4'-碘苯并-15-冠-5反应形成固态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测定,考察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并作了热重和差热及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明该配合物中 Fe(NO_3)_3与配体之比为1:2,为不含结晶水的固态夹心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高氯酸钴、高氯酸锌与4′,5′-二溴苯并-15-冠-5固态配合物和高氯酸铜与4′-NO_2-5′-Br-苯并-15-冠-5固态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完了其有关的物化性质,证明3种配合物均为1∶1型配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在乙醇中合成一种新的固态配合物Fe(NO_3)_3·L。对其进行了定量元素分析,并作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X—射线粉未衍射分析以及摩尔电导的测定。从而证明:它是1:1型、非溶剂化的固态配合物。  相似文献   

4.
在丙酮溶液中合成了两种未见报道的 4′-溴-5′-硝基苯并-15-冠-5(L)与硫氰酸钠、钾的固体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和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摩尔电导的测定.红外光谱等结果表明—NO_2、—Br 未参与配位,而 SCN~-则以 N 作为配位原子,故可推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K~+与L 并非生成常见的夹心配合物,而是生成1:1型非溶剂合、不含水的固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镧系(Ⅲ)离子与1-氨基乙酸及2,2′-联吡啶反应所形成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式为 Ln(Gly)_3(dip)_2Cl_3·H_2O(Ln 代表镧系离子,Gly 代表1-氨基乙酸,dip 为2,2′-联吡啶).考察了这些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谱光、热谱,比较了 x-射线粉末衍射及元素分析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水合三氯化铁与4',5'-二溴苯并-15-冠-5(L)固体配合物的合成.进行了元素定量分析及摩尔电导测定,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进行了性质表征.证明该配合物是1∶1型(M∶L)、非溶剂化、含有4个结晶水的化合物,属于1∶1型电解质.与三氯化铁和苯并-15-冠-5及4'-溴苯并-15-冠-5的配合物进行了性质对比,探讨了其配位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三种未见报道的四溴二苯并-18-冠-6(L)与硝酸?、硝酸铈和硝酸铵的M∶L为1∶1型非溶剂合、不含水的固体配合物.对此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红外光谱等结果表明-Br未参与配位,而冠醚氧原子与金属离子直接配位,NO_3~-为双齿配位,故可推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12.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Nd~(3+)、Ho~(3+)、Er~(3+)离子与1-苯基-3-甲基-4-二氯乙酰基吡唑酮-5(HPMDCP)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钕配合物的组成比为 Nd~(3+):HPMDCP=1:3.用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确定了 La~(3+)、Nd~(3+)、Dy~(3+)和 Y~(3+)固态配合物的组成为 RE(PMDCP)_3·2H_2O,并考查了红外、紫外吸收光谱.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新型的含苯甲酸侧臂的二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1和四氮杂18-冠-6衍生配体L2,制备了L1与稀土苦味酸盐和L2与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配体L1与稀土离子形成了1:1型配合物,而L2与稀土离子形成了双核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用光度法研究了乙醇-水溶液中镧系离子(Nd~(3+)、Ho~(3+)、Er~(3+))与水杨酸(HSal)及二安替吡啉甲烷(DAM)三元配合物的超灵敏跃迁,测得三元配合物的组成比为Ln~(3+):HSal:DAM=1:3:1.制备了固态钕三元配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以及热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1,10-二氮杂菲(phen)、加替沙星(HGA)与Nd(Ⅲ)的固态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 NMR等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Nd(phen)2(GA)3·H2O,配体phen及GA均以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位数为10.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初步研究了配合物及配体与DNA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作用,阻止其复制或表达而起到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氯化铜、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制备了一个新型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及TEM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可能是Na[Cu(PMBP)(PDA)].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13.
在乙腈 乙醇 水(2+2+1,V+V+V)的混合溶剂中制备了六种金属(锰、钴、镍、铜、锌、镉)苦味酸盐与4′ 硝基苯并 15 冠 5的固态配合物,其组成为M(pic)2·2L·xH2O(M=Mn,Cu,x=2,M=Co,Ni,Zn,Cd;x=4;pic=苦味酸根;L=4′ NO2B15C5),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等对该系列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该系列配合物的摩尔组成比为2∶1,给以苦味酸盐为对阴离子的过渡金属冠醚配合物领域增添了新内容。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L)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对此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组成为ML[M=Co(Ⅱ),Ni(Ⅱ),Cu(Ⅱ),Zn(Ⅱ)].在pH=7.2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插入式与ct-DNA键合.  相似文献   

15.
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六种轻稀土氯化物与配体 N,N′-二甲基 - N,N′-二苯基 - 3,6 -二氧杂辛二酰胺 (DMDD)形成的固体配合物 ,通式为 [L n(DMDD) Cl2 (H2 O) 2 ]Cl(Ln =L a~ Eu,不包括Pm)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 TG- DTA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这些新配合物中 ,配体 DMDD表现为四齿配位行为  相似文献   

16.
用有机凝胶法合成了配合物[Ba(H_2O)(DB30-冠-10]_2[Co(NCS)_4]_2·H_2O的晶体,对其作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测试,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确定了该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已腈和乙醚(1:1)及乙醇和乙醚(1:10)混和溶剂为介质制得了碘化钇与15-冠-5(15 C 5),18-钇-6(18 C 6)的组成为1:1(钇:冠醚)的混和物,所得配合物在高真空时稳定,置于空气中缓慢被氧化而分解。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差热-热重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分析该段研究了它们的有关性质,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茶碱与d10组态金属离子的固态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热稳定性、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微观结构的表征研究,以揭示金属离子和生物碱形成配合物的配位点,从而可确定所形成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18—冠—6、[Co(H_2O)_4(NCS)_2](18—C—6)等物质的~1H、~(13)C、~(14)N—NMR谱。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确定了配合物在高氯酸钠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2,2’-二硝基-4,5,4′,5′-双并-(15-冠-5)-二苯基二硫化物(L)与硫氰酸钠的固体配合物.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摩尔电导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2NaNCS·L·H_2O,钠离子的配位数为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