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采用与普通混凝土桥面铺装施工相同的设备,但在施工程序和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本文将根据相关的施工技术规程,结合我国目前路桥施工的装备情况,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探讨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64-6170
基坑施工降水对邻近地铁隧道产生附加沉降,正确评估其大小及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某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复杂环境条件,考虑基坑围护桩人工挖孔桩施工降水实际情况,在某些假定条件下,采用简化大井降水分析方法。分五种工况对围护桩施工降水对邻近地铁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考虑降水对地铁最大影响时,地铁隧道产生的最大沉降为5.7 mm,不满足地铁运营线路轨道变形的要求;采用跨三桩施工降水可将地铁隧道产生的附加沉降控制在地铁运营线路轨道变形范围内。针对减少基坑施工降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天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地铁2号线地铁短轨枕整体道床轨道铺设进行了研究。先后对施工准备、基底凿毛清理、轨排组装及运输、铺设轨排和轨道状态的调整及其检测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地铁施工穿越铁路车站对列车限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京地铁南京站站的开挖施工引起的铁路轨道变形 ,采用车辆 -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非确定性激扰模型 ,就南京地铁车站的开挖施工期间沪宁铁路客、货列车的限速和施工期允许的轨道最大变形量进行计算分析 ,提出了合理的列车过站限速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兰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纵向轨枕道床施工为例,介绍了纵向轨枕道床的构成和特点、阐述了其施工技术和工艺控制要点,在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后续兰州地铁同类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牛金忠 《科技资讯》2011,(18):103-103
本文就地铁轨道铺设施工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对铺设过程中施工的安全措施提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地铁施工中的轨道工程施工为背景,对采用橡胶隔振垫进行道床减振的整体道床施工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8.
浅谈隧道施工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钟辉 《科技资讯》2011,(13):117-117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交通方面的需求也逐渐提高.而国家已经主张充分利用地下资源,大力兴修地铁这一变通轨道.地铁的应用为人们的出行增加了便利,然而在地铁施工中,隧道施工是不可避免的施工项目,想要保证地铁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隧道施工项目的质量.而隧道施工项目的有效施工措施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本文中,笔者就对隧道施工有效措施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9.
由于无砟轨道的突出优点,我国在建或拟建的高速铁路广泛应用无砟轨道技术。武广客运专线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应用的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是在德国RHEDA2000双块式无砟轨道系统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对于我国还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也需要使用新设备。根据武广客运专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前期参与同德方技术交流和施工设备引进谈判及施工设备国产化情况,从施工质量、效率和经济性方面系统分析了施工设备的配套。  相似文献   

10.
无砟轨道施工工装设备配备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进度和机械成本,本文重点介绍了无砟轨道施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装设备的配备及生产能力,并对其物流组织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掘进施工已经完成,成都地铁2号线盾构掘进施工正在有序进行中,但成都富水、高砂卵石含量地质条件下的盾构施工风险并未完全解决,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焦点。根据成都地铁1号线2标和成都地铁2号线2标的盾构施工实践,提出砂卵石地层下盾构如何降低超挖,及如何解决超挖回填问题,达到降低盾构施工风险之目的。同时提出了成都盾构施工仍然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对成都地铁以后的盾构施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新建线路上跨既有地铁隧道的施工控制措施的合理性,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杭州地铁7号线上跨既有地铁1号线的施工措施,并对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号线运营地铁的道床变形、管片收敛及病害扩张等均得到有效控制;7号线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管片姿态等均在允许范围内.研究结果对类似盾构近距离上跨...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隧道上部穿越运营隧道1号线工程为研究对象,对该穿越段的工作难点、施工措施、实际施工情况等,进行了说明及讨论.主要通过穿越前、穿越中、穿越后3阶段控制隧道穿越工作的实施,保证了被穿越隧道及上部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通过探讨本穿越段的施工,对以后不断出现的轨道交通上部穿越施工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站仪测量盾构机上控制点坐标,结合双轴倾斜仪获取水平倾角数据,将两类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在改进的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建立联合平差模型.在实践中,基于该方法自主开发的全站仪与倾斜仪联合盾构自动导向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12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等隧道区间的施工导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任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23):296-296,F0003,F0004
结合上海地铁M8线曲阳路车站出入口、风井深基坑开挖围护的施工实践,介绍了SMW桩在高水位、狭窄工作场地、软弱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步骤。  相似文献   

16.
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的估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引起地面沉陷的因素及防止措施,作者用弹塑性计算程序对上海地铁试验段的地表沉陷进行了前期沉降的预测研究。并综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资料,提出上海地铁地表沉陷的估算实用公式,供施工参考,以控制地表沉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北京地铁十号线苏州街暗挖车站“PBA”洞桩法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扣拱施工技术,包括施工难点、施工方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可为类似工法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地铁越来越多,修建过程中各种工程问题逐步显现。我国南方地区岩溶较为发育,给轨道交通的安全建设带来了一些工程难题,岩溶的处治技术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决南宁地铁4号线岩溶带来的工程难题,通过地质勘察手段探明了岩溶分布规律,基于地质勘察资料分析了南宁地铁4号线岩溶发育规律,采用钻芯和室内试验确定了地层及溶洞的物理力学参数,结合有限元软件Midas GTS确定了溶洞与地铁车站、盾构隧道的安全距离,提出了岩溶区轨道交通溶洞处治范围及处治措施,并对溶洞处治区域进行取芯,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岩溶处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地铁4号线岩溶总体上中等发育;车站区域溶洞基本上分布于底板下10m范围内,盾构隧道区域溶洞基本位于底板以及底板以下10m范围内;不同位置不同尺寸的溶洞塑性区不同,溶洞洞高越大塑性区越大,需要的安全距离越大;采用注浆加固方案是合理的,检测结果验证了其合理性。可为岩溶区地铁车站及盾构隧道溶洞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地铁M8线黄兴路站、延吉中路站车站为施工案例,比较分析了地铁车站侧墙单、双墙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差异,进而对2种结构的技术经济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为其它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隧道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将隧道盾构施工过程简化为4个典型阶段.采用岩土工程数值分析软件,侧重于隧道衬砌完成后短期内软土不排水的状态,通过应力释放系数法与注浆等代层变刚度法相结合,实现盾构施工的二维动态仿真模拟,分析盾构施工对临近桩基的轴力、剪力、弯矩和位移的影响.该简化较真实地反映隧道盾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并可以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