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节点与场所模型,以中国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探索不同驱动力下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角色.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属性和利益主体的决策模式成为影响高铁站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为对高铁运营过程中具体环节进行风险分析,确保高铁安全运营,提出构建高铁运营安全的Bow-tie模型.首先,明确高铁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事件;然后,通过对高铁运营过程中3种典型风险事件:高速列车脱轨、列车冲突以及列车火灾,进行事故树定性分析,计算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找出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基本事件;最后,按消除源头、风险预防、防止恶化及减轻后果的优先级在高铁运营过程中加以实施控制措施,提出事故前预防屏障及事故后保护屏障,构建高铁运营安全Bow-ti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ow-tie模型可以应用于目前高速铁路运营风险管理的日常教育培训、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及事故发生后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瑜琼 《山东科学》2024,(1):118-127
为满足旅客在高铁站的接驳及疏散需求,增强高铁站作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建立基于提前预约和实时混合需求的高铁快巴动态线路规划模型。在运营开始前,基于提前预约需求,兼顾公交公司的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时间成本,建立线路规划模型;利用小生境技术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设计算法求解。运营开始后,允许实时需求插入既定路线,引入临时站点,以最小化系统变动成本为目标,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决策动态线路规划方案。应用本方法在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区域随机生成并求解30组需求算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在两阶段生成最优的高铁快巴线路方案满足混合需求;与传统遗传算法相比,小生境遗传算法有效避免了算法早熟,运算结果更优,模型和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Moran散点图、集中度指数、区位熵指数空间统计模型,定量研究了我国高铁站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的全部省域、南部沿海及长江中游地区的大部分省域、北部沿海的山东省、黄河中游的河南省是高铁发展的热点区;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是高铁发展的萧条区.2长江中游及沿海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带高铁站点布局均衡;区位条件较优越的东北地区高铁站点分布极不均衡;西南地区高铁发展势头强劲且均衡发展.3高铁站点区域优势明显的有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甘肃省;处于区域劣势地位的有黑龙江省、海南省、安徽省、云南省、青海省.  相似文献   

5.
高铁站地区的发展对城市空间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西方,高铁站往往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高铁站则是城市空间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节点与场所模型,以中国天津和荷兰兰斯塔德为例,探索不同驱动力下高铁站地区的发展方向与城市角色。研究发现: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经济属性和利益主体的决策模式成为影响高铁站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高铁接驳地铁站的乘客乘车用时对高铁接驳站的组织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掌握乘客乘车从购票到上车各关键环节用时分配,对于优化高铁接驳站的交通组织方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高铁接驳站北客站为例,针对潮汐式客流特点,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以及跟随法获取乘客从购票到上车各关键环节的用时和乘车总用时的数据,通过研究获取客流临界值,确定采取客流组织措施时机,提出用时优化方案,缩短乘客乘车用时,提高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铁金华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乘客的进站效率,通过采用对实际客流量及设备进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了乘客进站过程中必须通过的设备优化配置问题,分析了高铁站进站流线与客流流线的评价指标.利用GPSS语言建立了高铁金华站乘客进站流线及其仿真模型,对金华站进站流线上的设备数量进行优化配置.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乘客进站乘车的服务时间,提高车站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社区公交可有效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千米"的问题,社区公交站点的合理布设需要统筹兼顾乘客出行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在候选站点中,将乘客的步行时间和在途时间作为乘客选择站点候车的影响因子,并将乘客的站点选择行为转化为该站点被选择的概率,以乘客的步行时间成本、候车时间成本、在途时间成本和企业的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以步行距离、满载率、发车频率和站间距为约束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例,给出了优化的发车间隔和站点布设方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以兰新高铁沿线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及可达性系数等模型作为测算交通可达性的主要指标,借助ArcGIS反距离加权差值技术对兰新高铁运营前后沿线城市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铁运营后,沿线城市可达性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达性与经济潜力呈现不完全契合状态.从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来看,兰新廊道中部城市可达性改善程度优于廊道首尾城市;从经济潜力分析,廊道首尾城市经济潜力发展空间较中部城市更优秀,中小城市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充分考虑兰新高铁的特殊体质和欠发达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沿线城市提出各具侧重的发展策略,即东部城市积极构建小时经济圈,中部城市竭力压缩经济距离,西部城市最大化规避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0.
湛海高铁旅客车船转运方案是一种新设想,主要研究内容有车船转运方案的港址选择、总体设计思路、车船接驳运营分析、车船转乘行人流仿真分析、跨海总用时分析、以及工程技术难度、投资估算、经济效益、远期可逆性。研究表明:方案所提出的空车等船、空船等车的设计理念,可大大节省转运时间,高铁旅客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分析用时为36min,设计用时取45min,时间富裕系数为1.25;仿真分析结果显示,4.2min可完成所有乘客完成换乘,换乘环境良好;高铁港口综合站采用双凸堤4股道、8个换乘泊位的布置形式,能够满足每小时开行8对动车的高峰接驳运营强度;车船转运方案具有用时短、经济效益好、技术难度小、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对过海通道的远期建设具备可逆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地铁列车延误发生后不同类型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以深化非正常运营情况下地铁乘客出行行为方面研究,引入生存分析理论并建模.首先明确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的定义并分析其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参数模型及Weibull分布构建考虑影响因素的乘客可容忍候车时间预测模型,最后通过行为(RP)和意向(SP)混合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标定并检...  相似文献   

12.
昆明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东入城管线下穿即将运营的某高铁线路,为研究下穿管线涵洞顶管工程对该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在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现场顶管施工观测,分析了下穿涵洞顶管施工引起高铁路基岩土体的运移规律、变形和破坏特征,以及顶进管道结构等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位移状态.结果表明:在现有涵洞顶管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施工方案和参数下,该天然气高压管网涵洞顶管下穿对既有高速铁路路基的影响很小,基本不会影响该高铁线路的正常运营.研究成果对该顶管工程的安全施工及高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融合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高铁客站规划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基础上,聚焦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结合国情及路情,剖析了站城融合的互动机理、价值取向,分析了站城融合的基本内涵、融合模式,针对站城空间割裂、城市功能缺失、环境场所单调、空间利用率低等设计难题,提出了站城融合构建策略,为破解站城发展困境、重构站城秩序,释放城市活力、谋求站城共生,提供了推动高铁客站与城市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天津地区软土地层隧道盾构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的影响,以下穿京沪高铁的天津地铁7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段区间盾构隧道进行设计,通过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分析方法对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总结盾构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京沪高铁天津南仓特大桥桥桩附加弯矩较小,桥面、承台、桥墩及桥桩沉降最大值均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桥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不会对大桥产生破坏影响。可见在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对高铁特大桥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通过施加工程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对桥的影响程度,保证高铁桥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型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许多城市规划了综合型新区,而高铁站通常位于城市新区的核心位置.广场作为高铁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客与市民使用频率较高的空间,部分高铁站广场在投入使用后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设计初衷与现实使用之间存在矛盾,难以满足使用需求.本文以邯郸东站为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基于使用后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满意度评价,最后针对实...  相似文献   

16.
雷电对于高铁站的正常运转会带来较多的危害与不便,为了保障高铁运行的安全性,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案来防范雷电的危害。本文基于对雷电的类型与危害的探讨,首先从信号设备防雷、防雷系统维护两个方面着手分析了雷电防范的内容,进而从接闪器设计、地下引线设计、等电位联结设计、屋面设备的防雷设计、雷电波的防护措施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高铁站的防雷设计方案,后给出了总结。通过本文分析,以求为高铁站更好的进行防雷设计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合武线某高铁隧道为例,分析了隧道洞口冰挂现象的成因及其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并从设计、运营、维护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隧道洞口的防冰设计以及防冰、除冰措施,为今后隧道洞口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096-2099
机场选址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属性决策问题.在综合考虑机场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旅客成本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高铁的高速发展给民航带来的巨大竞争和压力,对以往机场选址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单位客公里成本计算运营成本,创新性的提出了应对高铁竞争的机场选址优化问题.同时,分别从决策者和旅客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兼顾不同利益 主体利益的双层离散模型.为了描述该问题,建立了高铁竞争下的机场选址双层离散优化模型,最后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19.
京津城际是中国第一条350 km/h 的无砟轨道高速铁路,京沪高铁是我国目前全线一次开通运营最长的高速铁路。高速铁路在我国投入运营以来,对高速铁路道岔的打磨至今尚鲜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将这两条高速铁路道岔钢轨与部分国外钢轨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了我国高速铁路道岔钢轨形位与高速列车运行的关系。在北京局联合L&S公司、BWG公司在京津城际永乐站、京沪高铁廊坊站道岔及岔间夹直线进行的示范性打磨实践的基础上,对高速铁路道岔钢轨打磨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和归纳总结,提出了对高速铁路道岔进行预防性打磨方案制定的原则和流程、确定了重点打磨区域、提出了打磨要点、制定了确定打磨方法及关键部位的质量验收依据和标准,给出了打磨计算方法模型。该文所述内容实用性强,为高速铁路道岔及岔间夹直线打磨和验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交车发车频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运营调度是整个公交企业管理业务的核心部分.提高我国城市公交的运营调度水平,是改善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增强城市公交吸引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乘客候车满意度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调度问题,建立了以客流需求为基础数据,以尽可能满足乘客候车满意度为目标的公交线路发车频率优化模型.文章介绍了模型的构建过程、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中各组成要素的计算方法以及模型的解法,并用实例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