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指出了目前在翻译研究文献中“文化翻译”这一术语使用的混乱状况,初步探讨了“文化翻译”的定义及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与“归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历来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在文学翻译中存在着异化和归化现象,而文学翻译又主要采用“异化”,“归化”是“异化”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李莹 《科技信息》2007,(16):428-429
本文以对外宣传文本翻译原则的理论特征为依据,以“经济简明”策略原则为指导,通过对若干典型个例的解析,旨在探讨“经济简明”策略原则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运用,并对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策略原则的可操作性准则进行了阐释,以期深化这方面的认识,促进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神似”本为书画评语,自从被引入翻译后,一直奉为文学翻译的圭臬。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作文学翻译的译文往往也是神似的,所以“神似”作为翻译的根本原则和最高标准适用于任何文体。  相似文献   

5.
翻译"竞赛论"和"优势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静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4):106-109
许渊冲认为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化之间的竞赛,译应尽可能发挥译语优势,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竞赛论”与“优势论”把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看作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竞赛论”与“优势论”对忠实、真与美等问题的见解旨在使译作更接近潜在读的期待视野,这也是与翻译研究的“化转向”相一致的.实际上给中国翻译实践与理论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文论中的“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思想,揭示了隔“代”文学的传承特点,实际上就是文化内涵转移中的创新特性,这和文学翻译的情形很相象。语用学中的“语境”和“语用策略”理论之所以能有效地解释翻译实践中的诸多难题,就是当代翻译学的这类“文化横移”式的跨学科研究的运用结果。在对汉诗英译等翻译活动中的“创译”、“重译”和“破译”等现象,这样的方法都是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基人沃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纯语言”问题及其翻译思想,评析了本雅明的“纯语言”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它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林语堂“半半”人生哲学的分析,指出林氏翻译思想也受这一人文主义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其翻译实践中体现的“和谐”“近似”“多元互补”的翻译观、“有容乃大”的宏伟气魄及其“后现代”翻译思想,在翻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从“约定俗成”定义、范围的界定开始,在人名、地名、书名及其它方面列举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现太,并对这些现象进行了细致探讨和分析研究,进而指出我们在翻译实在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左步雷 《科技信息》2007,(1):119-120
对于英汉翻译课程的教学,传统意义上局限于翻译理论和技巧的讲授与训练,实际结果是汉语译文的“欧化”现象严重,英语译文的“中式”味道太浓。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立足汉语的母语思维,培养学生翻译的观念,端正“持经达变”的态度,以及如何正确运用翻译技巧与方法,激发翻译兴趣,克服“两张皮”现象,切实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汉语成语不同于英语的“id iom”一词,在进一步澄清汉语成语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比较,探讨在一定的语境下汉语成语的翻译问题及对策。成语的翻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直译法、套译法和意译法。根据不同的方法对成语的翻译进行了归类,有助于我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一直对西方一种现代流行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以至于当前盛行的关于尤金.奈达翻译定义的多种译文都曲解了其原意。在提供奈达翻译定义的最新译文的基础上,对一种错误译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翻译伦理研究已成为翻译研究者热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伦理及翻译伦理的起源,重点分析了安德鲁·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思想(五种伦理规范模式),用全角且对一些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译者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可以以五种伦理规范模式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采取不同的翻译伦理规范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双语词典中例证翻译的根本原则是保持原语例证的功能,如释义、辨义、提示句法搭配、传递文化信息等.作为产出型双语词典,由于本身固有的示范作用,其服务目的是帮助用户进行一些积极性的表达活动,如写作、翻译等,其中的例证翻译便具有一些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词目词在释义中给出的对应词与其在例证中的翻译要保持一定一致性;例证的译文需区别带标记意义的词目词,使这些词的标记色彩得以传达;对例证中涉及的反映一种语言文化体系特点的谚语、成语或俗语,尽可能提供在另一种语言中同时存在的具有等效价值的对应项;例证的翻译的范例角色,要求其具有相当精确性,以便用户进行参照、启发用户的创作灵感,进行更自如的表达,提高产出活动的有效性.以<汉英词典>为例,对其中几处例证进行讨论,以分析产出型双语词典中例证翻译应具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直译”和“意译”是百年难题,“直译”和“意译”没有统一的定义。翻译理论界一直把“直译”和“意译”的重点放在对译文和原文形式的比较上,认为重形式的翻译是“直译”,不重形式的翻译是“意译”。深入研究发现,“直译”和“意译”与形式无关,与词义有关,此观点是“直译”和“意译”重新定义的基础,因此推出翻译方法不是“直译”和“意译”,而是“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音译”是一个习以为常的术语,然而是一个错误的术语。  相似文献   

16.
有关归化和异化的讨论在国内翻译界由来已久,从三个方面阐述分析这一焦点问题.首先,论述这两个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其次,论述归化和异化与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和翻译学科建设角度,阐明异化翻译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语言、宗教、历史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原因,翻译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汉、藏语传统翻译思想中也都有不少有关不可译现象的论述。文章立足不可译的内涵界定与原因探析,梳理了汉藏文化中不可译思想的历史脉络,并对两者间的异同从文化差异、产生机制、实施场所、系统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出发,引入了文化专有项的含义,结合实例探讨了文化专有项翻译时要考虑的五种文化语境——生态文化语境、物质文化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宗教文化语境和语言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苏舒燕 《科技信息》2012,(4):172-173
This thesis aims to exhibit deep-rooted origin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advertis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And then, five asp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s upon English-Chinese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are fully discussed with the help of relevant exampl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ements. There are different valu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thinking, social norms of the society,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the same word and different national aesthetic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