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一般只在禽间传播,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当病毒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会获得感染人的能力.自1959年发生人感染H7N7禽流感以来,各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暴发人感染H5N1禽流感是首次明确记录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疫情.迄今人感染禽流感已成为全球科学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鉴于禽流感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天然宿主体内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分化特性,因此具备成为前体病毒或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20世纪发生的4次流感大流行,均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禽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存储宿主,最容易传染人的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家禽和感染病毒的病死禽,而传播途径主要为禽-人和环境-人传播.人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既有普通流感样症状(ILI)、结膜炎或关节炎,也会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目前针对人感染禽流感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病毒药物,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禽流感病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2013年2月19日,上海市发现世界上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为87岁的男性上海市民.3月4日,该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此后,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等地逐渐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面对一种新出现的传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老百姓都有不少疑问.比如,这种新型流感是从哪里来的?它将来会大面积流行吗?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呢?禽流感为何会感染人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病毒(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在20年前,若是说某人患上了禽流感,听起来一定像是骂人的话,因为那时尚未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况且,那时老百姓对传染病的认识还不足,一般认为人不会患动物身上的疾病.1997年,中国香港出现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2003年,中国内地出现首例人感染禽流感.  相似文献   

3.
<正>继近两年先后在H5N1,H7N9和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该研究于2015年5月4日以"Adapt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6N1)virus from avian to human receptor-binding preference"为题在线发表在杂志EMBO J上[3].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1972年以来,H6N1亚型禽流  相似文献   

4.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与环境影响因子及候鸟的迁徙有很强的相关性, 基于MODIS的NDVI产品数据, 提取了禽流感的一些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利用逻辑斯谛回归的方法生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的风险图, 并利用贝叶斯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时空相关性. 结果表明, 水体和高速公路是影响HPAI爆发和传播的关键因子, 水禽候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此外, 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自相关性. 基于这些发现, 对2004年1月23日~2月17 日中国大陆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风险进行了模拟, 构建了基于环境影响因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24日,也就是禽流感再次向人类大举发难之际,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了"全球流感预防部长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理.与会的世界卫生专家一致认为禽流感是目前最有可能引发人类流感爆发的动物传染病,如果掉以轻心,势必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会上有人估计,世界性流感一旦爆发,以现有的医疗水平至少会有700万至800万人死亡,而亚洲无疑是这场灾难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A型禽流感病毒能跨越宿主屏障, 引起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就是一个特例. 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 将不同亚型的237株流感病毒的内部蛋白序列转化为伪信号, 采用小波包分解的方法提取能量特征. 依据每株病毒的能量特征值, 进行层次聚类. 聚类结果显示, 5种分子模式存在A型禽流感病毒中, 并与跨宿主传播的表型相关联. 分析结果同时显示, 模式为C和E的病毒可以跨越宿主屏障, 而模式为A, B和D的病毒缺乏此种能力. 结果表明, 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 用来预测A型禽流感跨越宿主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动物疫魔频繁入侵今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内江市相继发生了人-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有10个市的32个县(市、区)的200多人被感染。一个月后,7月29日,沈阳市郊大民屯镇发生人间疑似皮肤炭疽病疫情。而类似的动物疫情警报,从上世纪末便频频不断。1999年初,源自马来西亚狐蝠的尼巴病毒爆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造成200多人死亡。2003年,亚洲爆发了SA R S,造成8000多人感染,上百人死亡,并造成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04年,亚洲又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给我国、泰国、越南、日本和韩国的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泰国、越…  相似文献   

8.
如果对变异的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传染掉以轻心的话,则一旦禽流感再度爆发,就极有可能导致大范围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针对甲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H1, H2, H3, H5, H7和H9亚型的序列特征, 设计专用PCR引物, 通过RT-PCR特异扩增相应片段并测定序列, 可以准确地区分H1和H3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及其亚型. 这种基于流感病毒核酸序列测定的特异性检测方法, 不仅可以用于新型甲型H1N1病毒的快速确诊和分型, 并且还可推广应用于今后其他流感病毒或具有爆发潜力的新型流感病毒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病毒与人类     
2008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疾病传染部主任纳瑞恩发出警告说,全球可能爆发大规模禽流感疫情,将导致约700万人死亡。纳瑞恩认为,形成大规模禽流感疫情的条件有三个,首先是出现新病毒,其次是这种新病毒能感染人,第三是这种新病毒可以通过人传人方式传播开来,而引发禽流感的H5N1病毒就符合上述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的最后一天,就在人们准备欢迎2011年新年到来之际,韩国政府宣布围内出现禽流感疫情,超过10万只家禽遭扑杀。这是时隔两年多韩国再度爆发禽流感疫情。2010年12月初,韩国3次在野生候鸟体内检测出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以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es, AIV)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蛋白裂解位点碱性氨基酸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密码子的偏好性及对应mRNA序列折叠二级结构的特点. 将mRNA样本按照序列等步长递增的方法, 用RNAstructure 4.1程序预测这些样本的动态延伸折叠二级结构. 结果表明, 裂解位点的碱性氨基酸对富含腺嘌呤(A)的密码子有强烈偏好; 与碱性氨基酸对应的mRNA片段上的核苷酸主要位于折叠二级结构的单链环区, 极少数位于配对螺旋区. 此外, 本研究还从理论上提出了防治H5N1亚型AIV感染的对策, 考虑以位于环区的mRNA核苷酸, 运用RNAi的方法阻止H5N1亚型AIV的H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墨西哥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香港卫生当局把近年来爆发的流感[SARS、禽流感(H5N1)以及现在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进行了分类疏理,尽管这是一件复杂且繁琐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青海湖在蔚蓝天空下好似一颗璀璨的蓝宝石光彩照人,引来了众多鸟类迁栖岸边。两位研究人员正在岩石湖滩上把一个全球定位系统发射机捆绑到一只小灰鸭身体上。他们将通过卫星跟踪小灰鸭迁徙路线,这是应对自2005年疑似从该地区蔓延的高致病禽流感(H5N1亚型禽流感)而展开的一系列调查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H5N1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亚洲、欧洲和非洲广泛传播, 造成了巨大损失. 最近我们鉴定出一株对多种来源的H5N1代表株均有良好中和活性的、识别H5亚型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的广谱单克隆抗体8H5, 它对寻找克服禽流感高变性的广谱治疗性抗体、疫苗和药物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应用分子模拟技术, 采用“典范结构”方法对8H5抗体Fab片段进行结构模建, 并通过能量分析、SAS值分析、“拉曼强传图”检验、profile-3D分析等理论验证, 获得较为合理的8H5Fab的三维空间结构. 8H5Fab与3种HA蛋白晶体结构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 8H5抗体与HA蛋白的作用模式与HA宿主来源无关, 但与HA结构的亚型相似性相关. 综合抗原同源比对结果, 推测8H5抗体识别的广谱中和表位是由HA上的Asp68, Asn72, Glu112, Lys113, Ile114, Pro118, Ser120, Tyr137, Tyr252不连续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构象表位. 这一模型将为H5亚型禽流感病毒广谱疫苗和治疗性药物的分子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造成数百人感染、死亡。这种导致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洲、非洲国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依然对公众卫生,和家禽业构成威胁。虽然鸭、鹅及其他湿地鸟类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库,但是大部分病毒为低致病性。通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的分子流行病调查。从野生鸟类分离到这种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如从青海湖斑头雁、棕头鸥、渔鸥、鸬鹚。从河南的树麻雀等都分离到这种病毒。到目前为止,具统计有100多种鸟类分离到H5N1病毒,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知是否这种H5N1已经存在于健康的野生鸟类种群之中。为此,针对野生鸟类及其生态环境,尤其在曾经发生过的疫区,开展广泛的血清学与病毒学监测非常重要。另外,更应了解候鸟在这些地区的种群动态以及迁徙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世界科学》2004,(2):F003-F003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简称AI)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引起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按病原体的类型,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又称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病毒的鸡、鸭。人类直接接触感染病毒的家禽及其粪便可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可传播。截止到目前,科学上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人类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6,(2):33-33
一般来说,禽流感主要在禽类中流行,但是如果人直接接触受H5N1型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病毒都可能会受到感染。泰国有一名6岁男孩因感染禽流感死亡。这个男孩的父亲从养鸡场给他带来一只鸡,出于好玩,这个男孩整天把鸡驮在肩上,不幸感染上禽流感。  相似文献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10年1月4日在北京组织专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禽流感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NSFC30599430)进行了结题验收.该项目在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病毒蛋白结构与功能、感染机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2013,(16):1572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某些H7N9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新型的突变,可能在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和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题名为"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与环境流感病毒的关联和病毒对宿主的适应"的研究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6期,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生物信息学等角度探讨了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