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于-70 ℃~-40 ℃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类有机硅嵌段齐聚物α,ω-双(γ-氨基)聚二甲基二苯基硅氧烷(APMPS),并以此为嵌段与聚酰亚胺(PI)硬段进行嵌段共聚,得到一系列不同软段含量的多嵌段共聚物(APMPS-b-PI)。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力学性能测试,证明该嵌段共聚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3.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 1 ,1-二苯基乙烯为戴帽剂, 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锂为络合剂, 在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 于-70℃~-40℃合成了非极性-极性的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B-MMA) ,并借用GPC、1H-NMR、DSC、TEM、IR等仪器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具备较窄的分子量分布 (Mw/Mn<1.3) 及微观相分离结构。  相似文献   

4.
双酚A聚砜—对苯二酚聚砜的嵌段共聚体的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双酚A聚砜—对苯二酚聚砜(BisA-PSF-HQ-PSF)嵌段共聚体的合成、鉴定和性能。由氯端基聚砜与对苯二酚、4,4′-二氯二苯砜在过量的碳酸钾存在下进行缩合反应可以制得嵌段共聚物。由溶解度试验、比浓粘度,动态力学谱图证明产物是嵌段共聚物而不是均聚物的混合物。嵌段共聚物的粘度随着BisA-PSF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嵌段共聚物较聚砜均聚物有更好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HHT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1,6-已二醇酯(PHM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含PHHT和PHMT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方法对聚合物的表征,研究了液晶热行为和结晶行为.结果证明了这些嵌段共聚物为嵌段热致液晶.共聚物Tg<240℃不出现分离现象;Tg>280℃时出现分离.随共聚物PHHT的含量增加,而PHMT结晶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湿固化聚氨酯/有机硅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聚醚多元醇、有机硅低聚物(PDMS)、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主要原料,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ND-42)及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封端剂,制备了一系列湿固化的聚氨酯/有机硅(PU/PDMS)嵌段共聚物,并对其热稳定性、表面性能、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氨酯/有机硅嵌段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表面疏水性,介电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力学性能基本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7.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压裂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和丙烯酸乙酯(EtA)为单体,以具有可逆加成-断链转移双重作用的双硫酯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有亲水段和疏水段的St-MAA-EtA嵌段共聚物增稠剂。考察了影响此嵌段共聚物压裂液性能的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该嵌段共聚物压裂液具有优良的耐温性能。在90℃,浓度为3%冻胶体系粘度大于450 mPa.s,浓度为1.5%,冻胶体系粘度大于130 mPa.s,能够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
利用环状三官能度引发剂3,6,9-三乙基-3,6,9-三甲基-1,4,7-三过氧烷(TETMTPA)中过氧键相继分解的特性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含有过氧键的聚苯乙烯预聚物(PSP),它进一步引发另一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得到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过氧键的存在及位置通过DSC,TG,GPC等方法得到证实,利用GPC,FTIR,NMR等对嵌段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TETMTPA可以合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预聚物中的过氧键含量及嵌段共聚物中的摩尔比率与反应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氢氧化为引发剂,采用环四硅氧烷作单体,二甲基甲酰胺作促进剂,分步加料,制备了一类新的三嵌段共聚有机硅氧烷。分子中聚二苯基硅氧烷(P)构成中间嵌段,两端连接聚二甲基-甲基乙烯基硅氧烷(M),形成MPM型嵌段共聚物。聚二苯基硅氧烷(P)的引入,是为增加分子间的引力。分子中所含二苯基硅氧链节质量约占高分子总质量的7%。为了便于硫化加工,适量的甲基-乙烯基硅氧链节分散在两个M嵌段中,其总的质量则分别占高分子总质量的0%,0.1%,0.2%,0.4%和0.6%。为便于比较硫化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制备了相应的无规共聚物。将所得全部共聚有机硅氧烷分别进行硫化,测定了某些力学性能发现,它们均优于相应的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中甲基-乙烯基硅氧链节的质量占高分子总质量的0.1%和0.2%,其硫化胶片的力学性能较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拔磁共振氢谱和计算机分峰技术定量计算,证明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己内酯(PCL)嵌段共聚物软、硬链段间的连接有两种方式.软链段有两种结构形式,而硬链段的结构单元也有两种类型,从而确定了PBT-PCL 嵌段共聚物链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嵌段共聚物P(MAn-alt-St) m-b-PStn,通过核磁共振仪(NM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认3种不同交替段/均聚段(m/n)比例的嵌段共聚物组成分别为P(Man-alt-St)49-b-PSt70,P(MAn-alt-St)48-b-PSt97和P(MAn-alt-St)50-b-PSt131。将所制备的交替嵌段共聚物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后得到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用扫描电镜(SEM)对两亲性共聚物的自组装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两亲性共聚物中PSt均聚段比例的增加,自组装形成的胶束形貌出现由分散的类棒状到支化状再到密集的网状转变。  相似文献   

12.
N-炔丙基酰胺共聚物组成对其二级结构及光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铑(Rh)金属有机配合物为催化剂,对手性-非手性N-炔丙基酰胺单体实施共聚反应,并利用圆二色(CD)和紫外 可见吸收(UV-Vis)光谱技术及旋光仪对共聚物的二级结构及光学活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产率高(≥96%),主链具有高立构规整性 (顺式结构摩尔分数高于96%);相对于均聚物,共聚物的溶解性得到明显改善;非手性单体的庞大侧基有利于共聚物形成稳定的螺旋结构;少量的手性单体即可导致共聚物具有高光学活性;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性共聚单体,非手性聚合物可被诱导形成单一手性螺旋结构, 制备具有高光学活性的螺旋聚合物。  相似文献   

13.
在紧束缚近似的基础上,对均聚物-(PPP)x-(PA)y-以及二嵌段共聚物-(PPP)x-(PA)y-的态密度(DOS)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共聚物的态密度与均聚物地态密度有着显著的区别,共聚物的带隙的大小介于大带隙的-(PPP)x-和小带隙的-(PA)y-之间,在共聚物中与-(PPP)x-的导带和价带的子带隙以有共聚物的导带底和价带顶中,所存在捅态密度只有由-(PA)y-来提供,而在共聚物的价带底和导带顶的能态密度则取决于-(PPP)x-的态密度。  相似文献   

14.
3,4,5-三甲氧苯甲醛是制TMP的关键中间体,用苯酚先磺化再溴化,再经甲氧基化、甲酰化、甲基化4步反应合成。每步产率分别为77.7%,76.0%,41.0%和93.0%,总收率为22.5%。对2,6-二甲氧基苯酚的Vilsmeier-Haack甲酰化反应,Duff反应以及Reimer-Tiemann反应等可能的甲酰化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用2,6-二(咪唑甲基)-4-氯苯酚分别与邻、间、对-二(溴甲基)苯或2,6-二(溴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取代酚-咪唑钅翁型环番.所有化合物均被MS,1H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由小带隙的聚乙炔和大带隙的苯作为聚合物单体的聚合物的几种简单环状模型,采用紧束缚近似计算方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子能谱和态密度特征,并考虑到环状结构的特点,同时在计算过程中也考虑了聚乙炔链中的最近邻和次近邻跃迁.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次近邻跃迁,导带和价带的对称性被破坏了,有着明显的不对称特征,能隙稍变窄.随着环状聚乙炔链中的苯环数的增多,电子能谱和态密度均有显著的变化,能谱分布逐渐不均匀,呈现出较明显的4条能带,态密度分布也相应地出现4个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DSC及光学解偏振等方法对聚酯-聚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二醇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随PEG的分子量及其在共聚物中的百分含量不同而异。在PEG分子量恒定时,共聚物的结晶度、熔点均随PEG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PEG含量不变时,则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PET-PEG共聚物具有较PET高的结晶速率,软段PEG亦存在结晶,PEG分子量及其百分含量越大,软段PEG的结晶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聚砜(PSF)—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PT)嵌段共聚物(PSF-PPT)。经溶解度试验,反应前后体系粘度的变化,红外光谱(IR)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解析等证明共聚物是嵌段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物在不同温度、不同溶剂中的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共聚物在溶液中的形态与溶剂及溶液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谱图,发现共聚物在拉伸前后相态发生了变化,由偏光显微镜观察到共聚物是多相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4,4′-二(β-萘氧基)二苯酮(DNOPK)、二苯醚(DPE)与对苯二甲酰氯(TPC)、2,5-二氯对苯二甲酰氯(DCTPC)的低温溶液亲电共缩聚反应合成出一系列不同组分的高分子量含2,6-萘基结构的氯化聚芳醚酮酮无规共聚物。研究了含氯侧基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IR、DSC、TG、WAXD等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得共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随着DCTPC单体含量的增加,其玻璃化温度(Tg)变化不大,而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逐渐降低,当其含量超过40mol%时,Tm消失,聚合物呈现非晶态结构,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失重5%)Td及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但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thermo-sensitive block glycopolymer based on peracetylated maltoheptaose (AcMH) and poly(2-ethyl-2-oxazoline) (PEtOz) was synthesiz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characterized by hydroge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 (GPC) analyses. To obtain such a block polymer, the dihydroxyl poly(2-ethyl-2-oxazoline) homopolymer (OH-PEtOz-OH) was first synthesized by cat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2-ethyl-2-oxazoline (EtOz), and then coupled with the peracetylated maltoheptaose having a free hydroxyl group at the reducing end (AcMH-OH) prepared from β-cyclodextrin. It was found that the obtained block polymer could self-assemble into nanosize spherical micelles with a distinct core-shell structure in aqueous solution triggered by its amphiphilic character without any organic solvent. The model drug indomethacin (IND) was efficiently loaded into the resultant polymeric micelle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1H NMR spectr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 techniques. The release behavior of IND loaded micelles was well in response to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chan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sulting micelles might be a potential targeted carrier for drug deliv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