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遗传毒性测试评价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对长江原水、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砂滤池)出水、强化常规工艺(混凝+沉淀+生物强化活性滤池)出水和生物活性炭工艺(混凝+沉淀+砂滤+生物活性炭滤池)出水进行遗传毒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水样浓度为0.13~1.00 L/皿时,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可引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则不能达到类似效果;长江原水、常规工艺出水和强化常规工艺出水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并分别存在剂量-反应关系,而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仅在浓度为0.5 L/皿(相当于原水体积)时引起DNA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可有效应用于不同饮用水处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2.
复硝酚钠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复硝酚钠有无致突变作用,为其安全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用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加与不加S9,剂量设为:0,250,500,1 000,2 000 μg/皿;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剂量设为雄、雌性小鼠给药剂量均为:15.8,31.6,63.2 mg/kg;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设为:15.8,31.6,63.2 mg/kg检测有无致突变作用.结果为Ames试验中各测试浓度的诱发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的微核率进行统计学处理,未见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各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复硝酚钠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层编号 994304 完成单位及南京市卫生防疫站: 非挥性分析 主要人员谢国祥、贾力敏、杜雪飞 该研究应用GC/MS、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2家水厂水样有机浓集物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及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源水、出厂水共检出非挥发性有机物43种,致突变性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出厂永>末梢水>源水>滤池出水.源水已受到有机诱变物的污染,但更主要系氯化消毒所产生的副反应.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松杉灵芝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和Ames 试验观察了松杉灵芝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结果表明, 松杉灵芝多糖对TA98, TA100两株试验菌株, 加与不加S-9均对阳性物致突变作用有抑制作用; 口服不同剂量的药液30 d, 能明显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 但对于丝裂霉素C诱发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氯后,尽管致突变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变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某市水厂的中试试验为基础,结合Ames试验,重点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水表现为致突变阳性,其中的致突变物质为移码型致突变物而不是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臭氧活性炭工艺可去除水中部分移码型致突变物,使得致突变阳性水转化为致突变阴性水.  相似文献   

7.
人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检测南京市水源水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彗星试验,对N市多个自来水厂水源水中的有机浓集物进行了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各水样浓集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以每管100mL剂量组进行多重比较发现,不同水厂源水间的遗传毒性存在较大差异,镇级水厂>市级水厂.试验结果与环保部门对各水厂水源水水质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彗星试验作为一种简便、快速和灵敏的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可以引入环境监测,能有效检测饮用水源有机浓集物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8.
常州市运河水和饮用水的致突变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4年1月、3月和9月,取京抗大运河常州-武进段四个断面的水样,作Ames试验.结果是:上游的河水厂断面为阴性,其余三个断面都是阳性,其中石化厂断面尤为严重;检测丁堰断面运河水不同组分的致突变性,表明致突变物主要在碱性组分.结果还表明,所检水样的致突变作用一般不受S9活化系统存在与否的影响,致突变物主要是移码型的.另外,常州市第二水厂源水和出厂自来水的Ames试验结果表明,在源水加氯处理过程中会产生致突变物,从而增加饮用水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灵芝  梁宇 《河南科学》2005,23(1):144-146
用Ames试验和GC/MS分析仪对某市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生物陶粒滤池、混凝沉淀、过滤、臭氧氧化、活性炭、氯化消毒)各单元出水及原水(某江水)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原水对TA100菌株和TA98菌株均呈阳性(MR.>2)。陶粒滤池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83%,其出水对TA98在5L/皿时MR大于2,对TA98在2.5L/皿时MR大于2。臭氧 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53.4%,出水对TA100呈阴性,对TA98呈阳性。加氯后TA100的致突变活性升高32.2%,但出水仍为阴性。因此,该深度处理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为我国大部分水厂改造现有传统水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皮肤外用的遗传毒性。方法:用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PCE微核试验和Am es试验方法对rhaFGF进行遗传毒性研究。结果:rhaFGF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在加或不加S9情况下,其CHL染色体畸变率均<5%;各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微核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rhaFGF各剂量组(0.5~5 000μg/皿)对TA97、TA98、TA100、TA102菌珠在加或不加S9混合液条件下均无致突变作用。结论:在所选试验和剂量范围内未见到rhaFGF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苯酚和邻甲酚的遗传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及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鲫鱼红细胞慧星试验,研究了苯酚和邻甲酚的致突变效应及对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和邻甲酚能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增加,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苯酚和邻甲酚对人淋巴细胞、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及鲫鱼红细胞的DNA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3种彗星试验的结果均表明,阴性对照组仅有2.5%-7.5%的细胞出现DNA迁移,且迁移距离很小,损伤程度为2.5-8.0(专用单位),而阳性对照组表现出99.5%-100%的细胞拖尾率,并且细胞严重损伤,其损伤程度为248-361.8(专用单位),这证明了实验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还表明,苯酚和邻甲酚对3种细胞DNA损伤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小鼠睾丸细胞及鲫鱼红细胞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相比,NDA损伤程度更为严重,揭示上述两种细胞对苯酚和邻甲酚的损害作用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化原水几种净水工艺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某湖水为原水的几种净水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水厂现有工艺相比,生物陶粒预处理及预臭氧化+生物陶粒预处理有较好的净水功效;预臭氧、生物陶粒、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等单元工艺有机地组合起来,对氨氮、叶绿素a、色度、浊度的去除率都比水厂工艺高,但出水氯化物Ames试验的致突变性增强,生物预处理对水中致突变前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实践中净水工艺的组合应将健康风险与技术经济结合起来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水源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es试验、明亮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对2种水源的原水、出厂水及出厂水经再次过滤后的水(过滤水)进行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分析.用GC/MS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长江原水、出厂水、过滤水的致突变性(平均RM值)分别为3.26,1.57,0.78,呈逐渐下降趋势;湖水则分别为0.97,2.10,0.97,呈"Λ"型.急性毒性(发光菌发光率)长江水分别为64.38%、87.76%和97.21%;湖水则分别为84.08%、1.57%和90.49%.GC/MS分析表明,长江水中有机物种类数分别为12,12,10,湖水则分别为21,27,15,分析结果与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大梯度磁滤器除饮用水微污染第一阶段实验中滤速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结合原水水质以L湖水作为处理原水,采用该工艺确定最佳滤速范围,试验说明该工艺对水中浊度、色度、有机物、细菌、大肠杆菌及藻类等的去除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 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相似文献   

16.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环境致突变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是一种以染色体损伤为测试终点的植物微核检测方法.简述了该方法的建立和基本原理,综述了其在水体的致突变性、空气污染物的致突变性、农药的致突变性和其他环境致突变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制革厂污水处理状况,以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方法对东莞市某制革厂生产用水、生产废水和已处理水进行了有机浓集物对小鼠的的致突变性研究,进行了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结果制革厂的生产用水在用于生产之前已受到致突变性污染。结论致突变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生产废水、已处理水、生产用水。  相似文献   

18.
常规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相似文献   

19.
五氯酚钠的遗传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五氯酚钠属有机氯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为了研究其对生态安全特别是水环境安全的潜在危害,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评价了五氯酚钠的毒性效应.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小鼠骨髓细胞,50 mg/kg和100 mg/kg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其微核率,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蚕豆根尖细胞,各个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增加其微核率,最高剂量组5.0 mg/L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结果表明:25℃时,五氯酚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致畸作用,72 hEC50为515.31 μg/L,可以看出胚胎异常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暴露剂量的增加呈现出增大趋势.微核试验和斑马鱼胚胎发育试验表明五氯酚钠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不同的中药炮制方式,降低大黄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不同中药炮制方式炮制生大黄,应用鼠伤寒沙门菌体外回复突变试验(Ames)和彗星实验(Comet assay)对生大黄及不同炮制方式炮制后的大黄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结果:生大黄Ames试验中TA97、TA102菌株无论代谢活化或非代谢活化皆为阳性;而除醋蒸样品在代谢非活化条件下呈阳性外,各菌株的清蒸和醋蒸大黄Ames试验均为阴性,但清炒和醋炒大黄仍为阳性.彗星实验结果显示,生大黄在1.25,2.5和5.0mg/mL浓度下,其尾长、尾部DNA含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其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大黄各剂量组清蒸和醋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了降低毒性的效果.而清炒和醋炒的样品仍具有遗传毒性.结论:生大黄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清蒸和醋蒸两种炮制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大黄的遗传毒性,而清炒、醋炒减毒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