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层编号 994304 完成单位及南京市卫生防疫站: 非挥性分析 主要人员谢国祥、贾力敏、杜雪飞 该研究应用GC/MS、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检测了2家水厂水样有机浓集物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及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源水、出厂水共检出非挥发性有机物43种,致突变性大小的顺序依次为出厂永>末梢水>源水>滤池出水.源水已受到有机诱变物的污染,但更主要系氯化消毒所产生的副反应.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组多效应终点、多层次的饮用水遗传毒性测试体系,并用于盐城某水厂饮用水处理工艺的评价.采用Ames试验菌株TA98和TA100检测水样浓集物致突变效应,分别利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检测染色体结构损伤和DNA链断裂程度.Ames试验结果显示,水样浓集物在0.5~2.0 L/皿的浓度范围内未出现致突变性.微核试验中原水、砂滤水和出厂水均表现出较强的致染色体畸变作用,0.125 L的剂量即可引起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的升高,经过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后各剂量均与对照无差异.彗星试验结果显示,各水样均在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DNA造成损伤,原水、出厂水、砂滤水、生物活性炭(BAC)水的作用剂量分别为0.25,0.25,0.50和1.00 L,损伤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原水、出厂水、砂滤水、BAC水.  相似文献   

3.
以南方某市水厂的中试试验为基础,结合Ames试验,重点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砂滤水表现为致突变阳性,其中的致突变物质为移码型致突变物而不是碱基置换型致突变物,臭氧活性炭工艺可去除水中部分移码型致突变物,使得致突变阳性水转化为致突变阴性水.  相似文献   

4.
利用Ames试验对北京第九水厂7个水处理工艺流程出水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于1998年6 ̄7月间采样,经XAD型树脂浓集后用于Ames试验(TA98和TA100菌株加和不加S9体外代谢活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源水加氯后比源水致突变性增强,其中加氯源水和机加池出水致突变性最强;经活性炭吸附后水样致突变性明显降低;管网水的致突变性最低。  相似文献   

5.
应用遗传毒理学Ames试验 ,研究了C市某水厂出厂水的致突变活性 ,研究发现 ,出厂水可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AT10 0菌株的回复突变 ,含直接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进行了臭氧化中间产物分析、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和Ames致突变试验,结果发现臭氧化中间产物有十多种,但尚未发现有致癌物;鱼类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排放后不会引起鱼类的急性毒害;Ames致突变试验也为阴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臭氧处理后的混胺污染水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C市某水厂出厂水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遗传毒理学Ames试验,研究了C市某水厂出厂水的致突变活性,研究发现,出厂水可诱导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和AT100菌株的回复突变,含直接致突变物。  相似文献   

8.
两种水源饮用水中有机提取物毒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mes试验、明亮发光菌发光抑制试验对2种水源的原水、出厂水及出厂水经再次过滤后的水(过滤水)进行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分析.用GC/MS技术分析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长江原水、出厂水、过滤水的致突变性(平均RM值)分别为3.26,1.57,0.78,呈逐渐下降趋势;湖水则分别为0.97,2.10,0.97,呈"Λ"型.急性毒性(发光菌发光率)长江水分别为64.38%、87.76%和97.21%;湖水则分别为84.08%、1.57%和90.49%.GC/MS分析表明,长江水中有机物种类数分别为12,12,10,湖水则分别为21,27,15,分析结果与致突变性和急性毒性实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用Ames试验检测了某市饮用水处理试验工艺各单元出水有机浓集液的致突变性.研究了不同处理单元对水的致突变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工艺的出水不加氯时,对TA98和TA100菌株的致突变活性均为阴性;加氯后,尽管致突变活性呈阳性,但与水厂现有工艺出水相比,致突变活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复硝酚钠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复硝酚钠有无致突变作用,为其安全生产和使用提供依据.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用TA97,TA98,TA100,TA102菌株,加与不加S9,剂量设为:0,250,500,1 000,2 000 μg/皿;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剂量设为雄、雌性小鼠给药剂量均为:15.8,31.6,63.2 mg/kg;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剂量设为:15.8,31.6,63.2 mg/kg检测有无致突变作用.结果为Ames试验中各测试浓度的诱发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小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的微核率进行统计学处理,未见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各项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复硝酚钠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测试系统(Ames Test),对扬州五泉矿泉水的非极性树脂XAD-2吸附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矿泉水剂量50ml/皿—2500ml/皿时,对TA98、TA100、TA97a和TA102四个突变株;在加或不加S9活化系统情况下,均为致突变阴性。因此就致癌作用而言,扬州平山五采矿泉水用于食品工业上的原材料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吉兰泰与乌梁素海两地盐土植物水势的测定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吉兰泰和乌梁素海两地盐土植物的水势,结果表明,吉兰泰地区盐土植物的水势高于乌梁素海地区。两地耐盐碱强的植物以早生和中生为主,在重度盐碱条件下,植物的抗盐碱性与植物的抗旱性有相关性。群落中耐盐碱强的植物。有许多种类的叶片变态成鳞叶或肉质化,更适合在盐碱条件下生存,共抗盐碱机理与抗旱机理具有趋同适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黑杨派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及接种病菌后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杨树抗黑斑病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杨树叶面气孔密度和大小、蒸腾速率与抗病性不存在相关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抗病性关系较密切。叶片接种黑斑病菌后,以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较为明显,而感病品种略有升高但不明显;酶活性变化有两个高峰,抗病品种的峰Ⅰ和Ⅱ值均比感病品种的高。  相似文献   

14.
膦乙酸(Phosphonoacetic acid,PAA)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的非抗代谢性化合物,能抑制多种疱疹病毒 DNA 聚合酶。这个抗病毒剂系我校合成,其结构式为■。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8,TA100,TA97a和 TA102)菌株/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测试系统,微核和姊妹染色体单体交换法对 PAA 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膦乙酸不是诱变剂。因此,就致癌作用而言,看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降解四种农药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除草剂氯磺隆.甲磺隆、丁草胺和杀虫剂单甲脒经微生物降解后毒性有无变化,对环境是否造成危害,在分别以上述农药为碳源、氮源和能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土样,振荡培养,以灭菌土样作对照,定时取样,经微孔滤膜抽滤后,以隆线蚤毒性试验和Ames试验、微核试验测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四种受试农药经微生物降解后,对水蚤的急性毒性均有所降低;氯磺隆、甲磺隆和单甲脒在微生物降解后,与降解前一样,均无致突变性;丁草胺在微生物作用过程中会产生诱变剂,但可继续被微生物降解而使其致突变性消失.对降解前后微生物混合种群的分离、鉴定表明,降解菌主要是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膦乙酸(Phosphonoacetic acid,PAA)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的非抗代谢性化合物,能抑制多种疱疹病毒DNA聚合酶。这个抗病毒剂系我校合成,其结构式为。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8,TA100,TA97a和TA102)菌株/哺礼动物肝微粒体酶测试系统,微核和姊妹染色俗单体交换法对PA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膦乙酸不是诱变剂。因此,就致癌作用而言,看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对几种不同含水率(湿基)的叶丝和未膨胀梗丝的填充值进行了测定,运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二者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烟丝含水率对烟丝填充值有很大影响;在不同含水率范围内,烟丝填充值与其含水率(湿基)呈线性关系,且斜率不同;不同部位的叶丝与梗丝的填充值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相似但不雷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Ames试验检测两种工业固体废弃物堆肥样品的致突变性,于堆肥当天和40d后采集的样品先后用二氯甲烷和甲醇萃取.萃取物用菌株TA98和TA100检测.结果表明堆肥处理降低了废弃物的致突变性.废渣A的致突变毒性显著降低,废渣B原先具有弱致突变性,处理后变成阴性.但是废渣A处理后仍保持阳性结果,说明堆肥处理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某些改进.试验结果同时显示堆肥可以去除废渣B的抑菌毒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有害物随烟尘飘落和废水排放进入土壤.本文通过对安阳钢厂周围土壤环境的详细调查和采样测试,结果表明:此区主要污染因子是苯并(a)芘.  相似文献   

20.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黔中退化喀斯特植被区,选择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地段建立径流场进行野外测定,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试验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0~15cm和15~30cm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持水性及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明显,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为草本群落阶段>灌丛灌木阶段>乔林阶段,孔隙度为乔林阶段>灌丛灌木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土壤自然含水量呈规律性变化:乔林阶段和灌丛阶段自然含水量与草坡阶段之比,0~15cm土层中分别是1.39和1.07,15~30cm土层中分别是1.30、1.04;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非毛管持水率为乔林阶段>灌丛阶段>草坡阶段;土壤保土能力提高,相同土层深度、相同时段内,土粒的崩解速度为草坡阶段>灌丛阶段>乔林阶段。因此,退化植被恢复可显著提高其蓄水保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