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土壤水分下限和施氮量作为控制指标,研究水氮耦合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光合蒸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壤含水率情况下增大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显著增大烤烟的叶面积指数,提高烟株叶面的光合活性,促进烤烟的生长;氮肥的用量还影响到烤烟对水分的吸收,当施氮量为67.5 kg/hm2并且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80%和70%时,烤烟能够获得较好的品质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2.
氮肥对结缕草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二年生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结缕草的草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草高与施氮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当氮肥用量为8g/m2时,结缕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最多,结缕草种子产量也最高,达到761kg/hm2,发芽率为96%.  相似文献   

3.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豫西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配施及其产量和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以确定该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丹参平均增产率为32%,氮肥肥效优于磷肥和钾肥.立黄土丹参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0 kg/hm2、 75 kg/hm2、 90 kg/hm2,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36:0.43,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6.27 kg丹参,产投比为4.15,每公顷净利润为33 604元.红黄土丹参施肥量分别为199 kg /hm2、 116 kg /hm2、 92 kg /hm2,产量为5 257 kg/hm2,净利润为20 696元,投产比2.9,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5 kg产品,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58:0.46.  相似文献   

4.
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棉标杂A1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推迟,但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d左右;棉花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的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棉花单铃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施N300kg/hm2处理的最高,其次是施N 300和150kg/hm2处理,不施N处理最低。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55%,氮肥适宜用量为310~340kg/hm2。  相似文献   

5.
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涪陵区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的养分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榨菜轮作体系中,榨菜季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各农户之间施用量差异较大,施肥不足与过量并存.每公顷氮肥施用量最低为207.0 kg,最高为564.0 kg,平均施氮量为349.5 kg/hm2,其中60%的农户施氮量大于330.0kg/hm2.氮肥在整个生育期的分配出现前轻后重,氮磷钾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钾肥用量不足,施用的氮磷钾(含有机肥投入)平均为N384.0 kg/hm2,P2O5127.5kg/hm2,K2O144.0 kg/hm2,氮磷钾养分的施用比例为10.3320.375;在投入的养分中化肥氮磷钾分别占总施肥量的91.0%,65.9%和15.6%,即氮主要由化肥提供,钾主要由有机肥提供,有50%多的农户未施用化学钾肥.榨菜收获后,普遍采用榨菜叶直接还田,80%以上的农户在水稻季不施用任何肥料,20%的农户根据水稻长势在分蘖末期施用少量(0~69 kg/hm2)氮肥.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7.
以甘肃庆阳典型的黑垆土为实验用土,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施对小根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中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0.61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58.30mg/g.在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时,氮肥用量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成正相关,而氮肥在中等以下水平,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氮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磷肥的用量对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但磷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却随用量的增加会使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降低;钾肥用量的增加均会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小根蒜的最佳施肥用量为w(N)=34.50kg/hm2,w(P2O5)=29.05kg/hm2,w(K2O)=225kg/hm2.  相似文献   

8.
浅丘平坝紫色水稻土田间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为例,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浅丘平坝区氮、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缺素区相对产量50%,70%,80%,90%和95%为标准将浅丘平坝区紫色水稻土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土壤碱解氮(AN)处于100,100~130,130~150和150mg/kg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150~165,135~150,120~135和0~120kg/hm2;当有效磷(AP)处于3,3~4,4~6和6mg/kg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90~105,80~90,45~80和0-45kg/hm2;当速效钾(AN)处于60,60~70,70~90和90mg/kg时,钾肥(K2O)推荐用量分别为75~80,70~75,60~70和0~60kg/hm2.  相似文献   

9.
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梯度剂量的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比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的苗高、Ⅰ级侧根(长度大于5 cm)数均比施普通氮肥的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总生物量不断增加,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物量比施普通氮肥的增加24.3 %;但与施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培育处理下的播种苗高径比和茎根比没有显著差异。在120 与240 kg/hm2施氮量时,控释氮肥处理下苗木体内氮的积累比施普通氮肥的高,且叶片氮含量占单株氮的比率均较小。因此,控释氮肥有利于氮向苗木的根和茎分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在此次试验地条件下的最佳控释氮肥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模式,通过建立甜菜水、氮供应与产质量回归模型,并采用模拟寻优的方法,研究了甜菜水氮耦合产质量达到最优时的适宜施氮量和灌水量.结果表明:甜菜产量与灌水量、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0.127 N×N+44.356 N-0.004 N×W+10.797 W-0.004W×W,采用模拟寻优方法得出最佳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1193.59~1227.5 m3/hm2和162.09~167.58 kg/hm2;含糖率与灌水量、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17.17-7.48×10-6 N×N+1.91×10-3N-1.65×10-6N×W-1.19×10-3W-4.1×10-7W×W,最适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535.33~555.08 m3/hm2和133.07~145.06 kg/hm2;产糖量与灌水量和施氮量的回归模型为Y=-0.028 N×N+10.058 N-0.002 N×W+1.336W-0.0005W×W,适宜灌水量和施氮量分别为1045.69~1084.11 m3/hm2和153.12~158.21 kg/hm2.  相似文献   

11.
施肥量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无机氮供应也愈多.但烤烟根部以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对烟株生长前期的根部以及整株体内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而后期则表现出促进.打顶前烟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打顶后总体上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间增加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适宜施氮量及其以下时,烟株打顶后体内的氮素累积量与打顶时相比增幅不大,而过高的氮肥施用水平会导致烟株生长后期体内有过多氮的积累,致使中、上部叶片变厚、叶片扩展不好,而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以纯氮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在云南省广泛栽种的云烟85和K326两个典型的烤烟品种作为考证样本,利用位于滇中的楚雄地区可靠的1990~1998年烤烟单位产量及品质数据资料及同期昆明Dobson观测站的臭氧总量的实测数据,考虑到烤烟的生长期,相应选择了4~8月份的UVB月平均观测值来探讨臭氧量与烤烟生产的关系.基于此,着重分析了UVB月平均观测值的变化与烤烟的产量、上等烟的比例、以及烟草化学成分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总量的增减可以影响烤烟产量;大气臭氧变化对烤烟的化学品质也有一定影响;而制约烤烟生产的其他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应当予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云南烤烟中上部叶片氮化合物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目前部分烟区烤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含量偏高,影响烟叶(特别是上部叶)可用性的实际,在不同施氮量和氮素形态下,研究了烤烟K326大田中后期中、上部叶片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规律。中部叶中,施氮量增加,叶片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增加,烟碱含量变化不明显;氮素形态对总氮、蛋白质、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成熟期烟碱含量随硝态肥施用比例增加有下降趋势,上部叶中,施氮量剧烈影响叶片各种含氮化合物含量,施氮量越高,含氮化合物含量越高,高氮量处理明显高于中、低氮量处理;氮素形态对上部叶含氮化合物影响与对中部叶的影响基本一致,因此,生产中降低中、上部烟叶含氮化合物含量,提高烟叶可用性应严格控制施氮量;增加硝氮施用比例可促进烟株对氮素的前期吸收,一定程度降低上部叶烟碱含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与数学模型对商洛烟区烤烟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烤烟种植的农田占到了全部烟田的32.61%;烤烟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9.486 9 g/kg;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5~30和10~25 mg/kg;而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硼、氯、硒含量分别为99~233,15~25,40~70,1.2~1.8,0.5~2.0,0.8~1.8,5~10,0.07~0.20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烟区合理优化布局和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烤烟产值产量质量及其与气候年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 1953~ 1993年我国烤烟单位面积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比重资料 ,划分我国烤烟高低产值、丰歉和优劣质年景 ,研究高低产值年烤烟产值与产量及中等烟比重之间的关系 ,为烤烟生产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 :高产值年型在产量上为正常或丰收年景 ,在质量上大多为正常或优质年景 ;低产值年型则相反 ,在产量上大多为歉收年景 ,在质量上大多为正常或劣质年景 .就全国范围而言 ,现阶段烤烟单产 170 0kg/hm2 左右、上中等烟比重 50 %左右、气象产量 180kg/hm2左右、上中等烟气象比重 2 %左右 ,烤烟生产经济效益最佳 .在主攻烤烟质量上 ,各地发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仍需努力提高上中等烟比重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垄作方式对攀西烟区烤烟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在攀枝花仁和区平采用大田试验,采用3种不同的垄作方式,分别为一垄双行、宽窄行、常规起垄,研究不同垄作方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与常规起垄方式相比,一垄双行、宽窄行以及平栽烟高起垄栽培方式对烤烟的生育期无影响;3种垄各项生理生化性状均大于常规垄作;宽窄行栽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其比例关系优于常规栽培。  相似文献   

17.
烤烟是安宁河坝区主要经济作物,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栽培措施,烤烟生产基础薄弱。本试验针对这种情况,探讨了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和有机肥不同水平组合对烤烟生产的影响,并以产值作为指标,寻求优化配方组合,为安宁河流域烤烟适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巩  陆引罡 《贵州科学》2002,20(3):72-74
利用^15N稳定性同位素进行水稻、烤烟的盆栽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贵州黄壤的供氮能力可以用“A”值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在0.2-0.3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冬春烟适宜的覆膜移栽方式,通过分析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气象因子,采用大田试验并控制覆膜的方法,以红花大金元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移栽对冬春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龙陵县低热河谷流域冬春烟上采用膜下移栽方式有利于避开1~2月低温对烟株的影响,促进烟株早生快发,降低田间烟株病毒病、青枯病、气候斑的发病率;增加烤烟的产质量,其中上等烟比例提高5.43~6.56个百分点,均价提高3.36~8.20元/kg,产量提高207~645 kg/hm产值提高13307.7~33193.3元/hm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