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分别在400℃和900℃进行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Fe掺杂Ni纳米颗粒,晶粒尺寸范围分别为42.7nm和73.6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Fe掺杂Ni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样品具有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胁)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冯博  刘洋  曹健  姚海霞  杨景海 《松辽学刊》2008,29(4):116-118
采用柠檬酸盐分解法得到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低温烧结,合成了六角密排结构的Mg掺杂Ni纳米颗粒.利用TG—DTA、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产物的反应过程、表面形貌、组成元素及结构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六角密排结构,Mg成功固溶到Ni的晶格中,根据谢乐公式得出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6.0nm.  相似文献   

3.
刘洋  宫杰  冯博  杨景海 《松辽学刊》2007,28(1):21-24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惰性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合成了立方结构的纳米Ni粉末,晶粒尺寸范围从15到110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镍粉的晶粒尺寸会逐渐增大,并发现了晶格收缩现象,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Hc)在粒径尺寸大于单畴临界尺寸时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粒径尺寸减小到单畴临界尺寸以下时矫顽力(Hc)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10相的CoPt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表征.XRD和TEM分析表明,700℃所制备的CoPt磁性纳米颗粒为面心四方(FCT)结构,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的结构为面心立方(FCC)结构,说明Ag掺杂抑制了面心四方CoPt磁性纳米粒子的形成.磁性测试结果表明,L10相的CoPt纳米颗粒室温下具有铁磁性,其矫顽力为2954 Oe,而Ag掺杂CoPt磁性纳米颗粒的矫顽力只有1632 Oe.  相似文献   

5.
通过溶胶-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晶相组成的TiO2纳米粒子,并利用XRD,Raman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晶相组成对TiO2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400℃时,TiO2纳米粒子为锐钛矿相.从400℃到700℃是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过程.当热处理温度升至700℃时,TiO2纳米粒子完全为金红石相.在光催化实验中,580℃热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光催化活性下降,这能够从晶相组成上给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一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CoY0.1Fe1.9O4铁氧体纳米粉末.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DTA)研究干凝胶自燃烧过程,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其结构和晶粒尺寸,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和晶粒度,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方法得到的样品都可生成单一尖晶石相,不同热处理温度晶粒尺寸为16nm—22nm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磁性Co掺杂TiO2基稀磁半导体的纳米颗粒,在空气氛围中以不同温度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通过差热/热重综合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透射电镜(TEM)分析了纳米颗粒的结构和相变温度.使用振动样品磁场计(VSM)测试样品磁性能.研究发现:退火温度较低时样品为锐钛矿结构,在823 K时出现少量金红石相,当退火温度为873 K时,样品基本转变成金红石结构,同时析出少量CoTiO3.退火温度同时对样品的磁性有较大影响.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室温下的M-H曲线由顺磁形式向铁磁形式转变.退火温度为873 K时,我们得到了具有室温铁磁性的Ti0.975Co0.025O2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8.
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和原位角散高压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对电弧法制备的、稀土元素钪和钇掺杂的氮化铝(AlN)纳米颗粒进行了最高压力分别为51.29 GPa和33.80 GPa的高压相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钪和钇掺杂的AlN分别在压力为20.09 GPa和19.70 GPa时发生由六方纤锌矿结构向立方岩盐矿结构的转变,在压力分别为28.12 GPa和28.60 GPa时完全转变为立方岩盐矿结构;卸压后,岩盐矿结构保留下来,相变过程不可逆.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相同制备条件、相同形貌和尺寸的两个样品的相变点较之AlN纳米线均有所降低,高于AlN纳米晶,接近于AlN体材料,相变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间隔缩短.对比两个实验结果,掺杂具有大离子半径的钇的样品相变点低于掺杂离子半径较小的钪的样品.结合原位角散高压X射线衍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掺杂引起相变点降低是由于掺杂后引入的杂质离子及其诱导产生的铝空位导致AlN晶格结构畸变进而降低了掺杂AlN晶体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步溶剂热的方法合成六角结构的ZnS以及ZnS:Mn^2+纳米棒.通过XRD,SEM,PL,UV-VI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棒尺寸在10-15nm.锰的发射峰(4T1-6A1跃迁)位在589nm.  相似文献   

10.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FeO3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纳米LaFeO3复合氧化物,不同温度下对样品进行热处理,利用TG-DTA、XRD对样品的晶化温度、物相和颗粒尺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了单相的钙钛矿结构LaFeO3纳米粉.  相似文献   

11.
以硫脲为硫源,采用燃烧法制备了Zn0.5Cd0.5S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硫脲加入量对Zn0.5Cd0.5S的结构、形貌、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硫脲的使用量对于制备样品的形貌没有明显的影响,它对于样品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有着显著地影响.当硫脲的使用量为4倍时所制备的Zn0.5Cd0.5S为六方与立方两种晶相的混合相,其对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低温条件下,利用化学溶液沉积法(CBD)成功在Si(100)衬底上生长出近一维ZnO纳米棒阵列.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谱(PL)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结晶良好的六角结构晶体.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ZnO纳米棒的尺寸随之增大.PL测试表明产物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并且随着纳米棒尺寸的减小,紫外发射峰发生蓝移现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液相法合成的各种形貌的一维ZnO纳米结构的XRD和PL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通过控制择优生长(002)晶面,能够增强近带边发射;通过控制生长(110)晶面,增加晶格缺陷,能够增强PL的可见光发射.  相似文献   

14.
磁控溅射系统在恒定溅射功率、Ar气压和Ar气流流量下,直接在Si(100)衬底上沉积两组不同沉积结构的Ca膜。随后,600℃分别真空退火5、6、8、10和12 h。使用XRD、EDAX和FT-IR对结果膜的结构和表面进行了测试。沉积膜的原子与衬底之间利用固相间相互扩散反应从多相共生的Ca -Si系统选择性的生长出单一相的Ca2Si膜。并且确定了沉积膜的结构、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是单一相硅化物选择性生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及Y_2O_3含量对ZrO_2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ZrO_2立方相的稳定机理。结果发现,在相同Y_2O_3含量条件下,不同制备方法制得的粉末其晶相中ZrO_2立方相体积分数有较大差异。随Y_2O_3含量的增加,粉末晶相中立方相体积分数迅速增大,其立方相晶胞参数逐渐增加,而当Y_2O_3含量增加到9mol%时,晶胞参数反过来又减小。SEM照片表明,随Y_2O_3含量的增加。ZrO_2粉末颗粒逐渐增大,Y_2O_3含量大于6mol%时,ZrO_2粉末形状变得较不均匀规整。Y_2O_3含量较低时,ZrO_2粉末才具有较好的烧結性能。  相似文献   

16.
孟祥伟  魏茂彬  刘宇 《松辽学刊》2010,31(1):99-102
采用球磨法制备纳米TiO2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TiO2粉末为锐钛矿型;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末粒度达到纳米级后锐钛矿型TiO2逐渐发生了相转变,出现金红石型和锐钛矿两结构共存的形态,并有完全向金红石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Ti-Si合金时,发现样品经历了固溶→非晶→晶化的过程.X射线衍射表明,晶化后的样品为首次发现的新相.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并经理论计算证明,确认该新相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TiSi,并给出了其结构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制浆造纸废料木质素磺酸钠为结构导向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材料。使用XRD、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对所合成的氧化锌进行了表征。XRD分析结果揭示产物为高结晶度的多晶六方纤维锌矿氧化锌;SEM和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分析表明使用的木质素磺酸钠的量不同,制备的氧化锌形貌和比表面积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木质素磺酸钠用量可以增加ZnO的比表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