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大鼠血浆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血药浓度,并研究了大鼠口服灌胃腰痛宁粉悬浊液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结果显示:不同质控浓度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回收率均高于6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5%,稳定性及线性关系良好,满足生物样品定量分析要求;大鼠单剂量(800mg/kg)灌胃给予(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腰痛宁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代谢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与士的宁相比,马钱子碱吸收较慢,消除较快,生物利用度较低。本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结果准确,适于腰痛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马钱子总生物碱缓释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质量浓度的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三乙胺(76∶ 230∶2.4:0.3),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士的宁与马钱子碱分别在1.2 ~14.4μg/mL和1.0 ~ 12.0 ug/mL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99.91%,RSD分别为0.57%、1.15%.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利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马钱子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比《中国药典》(九五版)中用分光光度法只测定士的宁含量更为准确可靠,更适合马钱子中有效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钱子炮制前后马钱子碱的含量及最优炮制方法。方法:以马钱子碱为对照品,在262.6 nm波长处测定马钱子中马钱子碱含量。结果:马钱子碱在2.2~13.2 m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92.88%(RSD=4.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马钱子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钱子中可以提取出士的宁、马钱子碱、环烯醚萜苷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综述了马钱子主要提取物在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抗肿瘤方面的药理机制,并分析了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发现马钱子活性成分具有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提高感觉器官的功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有较强的镇痛抗炎功能,此外还对多种肿瘤具有抑制效果,未来有望开发成为抗血管增生和抗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生物组织中士的宁、马钱子碱的提取净化方法及HPLC、GC/NPD的分析方法,两种方法均能圆满完成士的宁、马钱子碱中毒案件的鉴定工作,但HPLC法分析的灵敏度更高、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定抗胆管癌中成药平消胶囊的有效成分马钱子碱和仙鹤草酚的含量,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发现马钱子碱在0.102~0.918μg、仙鹤草酚在0.01196~0.1125μ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和0.999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8%(RSD=1.65%)、101.04%(RSD=1.37%),平消胶囊中马钱子碱的含量为0.855mg/g,仙鹤草酚的含量为1.372mg/g.本方法操作可靠、精确,适用于平消胶囊中马钱子碱和仙鹤草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不同促透剂对马钱子中士的宁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透皮促进剂对中药马钱子贴剂中士的宁透皮吸收的影响.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运用HPLC法对士的宁进行含量测定,对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促渗效果进行考察.应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氮酮、丙二醇、氮酮加丙二醇、冰片为透皮促进剂,士的宁的透皮速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对士的宁经皮渗透的促进效果为:5%氮酮丙二醇氮酮+丙二醇冰片.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SPE-HPLC)测定风湿马钱片中马钱子碱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PXC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体积分数为10%的磷酸调节p H值为2.8),二者体积比为21∶79,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62 nm,柱温为30℃。结果发现,马钱子碱在40~60μg/m 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6%~101.0%,RSD值为1.0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风湿马钱片中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微量测定马钱子碱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高锰酸钾对马钱子碱的氧化作用,建立了微量马钱子碱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4.0×10-8~8.0×10-5g/mL,检出限为6×10-9g/ml马钱子碱,对番木鳖中马钱子碱的测定,回收率在94%~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并于药典标准方法进行了对照,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马钱子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马钱子的微量元素Ca、Mn、Mg、Fe、Zn、Cu、Cd、Pb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马钱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紧耦合真空气雾化法制备Fe-Cr合金粉末,通过不同目数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0~25 μm、25~53μm、53~105 μm、105~150 μm四个粒度段的粉末.使用氧氮分析仪、碳硫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雾化前后粉末化学成分,测定全粒度段及各粒度段的氧含量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测试手段观察粉末表面形貌及表面微观组织并测定粉末粒径.结果表明:紧耦合真空气雾化制备Fe-Cr金属粉末化学成分可精确控制,全粒度段氧含量为0.024wt.%;冷却速度随粉末粒径的减小呈现指数级增长,随着粉末粒度段的增大,表面组织主要由胞状晶、柱状晶向树枝晶发展;各粒度段氧含量随粒径增大逐渐减小;空心粉的形成主要与袋式破碎机制和晶粒凝固收缩差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EIGA)制备激光3D打印用TC4合金粉末,研究了雾化气压对粉末收得率、粒径、粉末形貌、松装密度、流动性及空心球率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气压的增加,粉末收得率、球形度增加,而粉末平均粒径减小.雾化气压为6.0MPa时,粉末收得率超过50%,平均粒径小于100μm,松装密度为2.950 g/cm~3,流动性为2.242 g/s,空心球率低于3%.雾化气压为7.0 MPa时,非球形缺陷粉末和空心球率增加.对比雾化气压为6.0 MPa制备的不同粒径粉末,以及激光3D打印后的拉伸曲线与断口形貌,发现50~100μm粉末打印TC4合金的抗拉强度达907.7 MPa,延伸率最大达15.3%,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4.
以Al-12Si、Al-10SiMg、Al-7SiMg、Al-5Si 4种Al-Si合金粉体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颗粒形貌、粒径分布和流动性等物理性能进行了表征。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型试验,获得了优化后的SLM工艺参数,并对成型后样品的致密度、微观形貌和断口形貌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系统研究了颗粒大小、形貌和分布等粉末特征对SLM成型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LM成型过程中,粉体的颗粒形貌、分布以及流动性等物理特征对材料的成型性能影响很大。粉体的球形度、流动性越好,粒径分布越窄,SLM成型后样品的致密度越高,微观形貌中缺陷越少,成型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医用纳米羟基磷灰石.以 Ca(NO3)2·4H2O和(NH4)2HPO4 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SCFD)制备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并用 XRD,TEM,FTI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超临界干燥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具有结晶性好、分散性好、尺寸分布均匀,呈针状结晶,长度为 100~200 nm,宽度 10~15 nm.用溶胶凝胶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可以制备出颗粒大小均匀、分散性好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16.
微米铝粉活性及氧化膜厚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计算微米级铝粉平均氧化膜厚度的经验公式.使用SEM、气体容量法、激光粒度仪及质谱仪对两个系列共21种数均粒径的微米铝粉进行了形貌、活性铝质量分数、粒度分布与成分测试,分析了微米铝粉的数均粒径与其氧化膜厚度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微米铝粉的平均氧化膜厚度与数均粒径为指数关系,并存在一个与铝粉纯度相关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7.
矿粉与水泥的密堆及其对矿渣水泥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一系列经超细粉磨处理的矿渣微粉以不同比例与一定细度的水泥进行匹配 ,制成一系列矿渣水泥试样 ;根据Dinger Funk的数学模型得出粉体最佳颗粒群分布 (即堆积密度达最大的分布 ) ;通过水泥与矿粉的激光粒度检测结果 ,计算各矿渣水泥的实际颗粒群分布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 ,考察各矿渣水泥试样的颗粒群分布与Dinger Funk最紧密堆积颗粒群分布的相关性 ;对各矿渣水泥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以及硬化浆体的孔隙率等测定 .结果证明 :当矿渣水泥颗粒分布与最紧密堆积的关联度较高时 ,相应的矿渣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较少 ,硬化浆体孔隙率较低 ,胶砂强度较高 .  相似文献   

18.
研究前驱体溶液状态对喷雾干燥法制备(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特性的影响. 采用高倍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复合粉末进行形貌观察, 并对所制得复合氧化物粉末的Fsss粒度, 比表面, W、 Ni和Fe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质量分数为20%的(W, Ni, Fe)混合盐溶液中添加0.6 g/L 聚乙二醇-1000所配制的溶胶作为前驱体溶液制备的粉末特性最好, 制得一次颗粒粒度细小(为40~50 nm)、分布均匀、分散性好、非晶化显著且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 Ni, Fe)复合氧化物粉末.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固掺杂技术将不同含量的KOH,H2SiO3和Al(NO33·9H2O溶液加入到MoO2粉末中,并通过还原、压制和烧结工艺制备成钼棒。研究了掺杂钼粉的平均费氏粒度、松装密度与掺杂量的关系,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掺杂钼粉的表面形貌及烧结钼棒的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Al和Si掺杂量的提高,钼粉的粒度及松装密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且钼棒晶粒中的气孔呈增多趋势。通过SEM分析发现,由于K,Al和Si的掺杂,烧结钼棒的断裂形貌由沿晶断裂逐渐向穿晶断裂转变。综合比较后认为,Mo-0.005Al-0.27K-0.098Si和Mo-0.005Al-0.36K-0.1305Si为最优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