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物质危险性和常见事故类型,就罐区而言,池火灾、蒸气云爆炸(VCE)和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BLEVE)是三种常见事故。选用池火灾和蒸气云爆炸简化数学模型对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火灾事故后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了火灾事故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范围。所得结果对于储罐区安全距离、防火堤设计及事故应急救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一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震害经验表明,土壤液化是导致工程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论述了砂土地震液化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阎斌  吕斌 《甘肃科技》2013,(24):19-20,69
通过简要介绍和分析液化天然气储罐仪表安装,简单介绍了德国TGE公司成熟先进的液化天然气存储仪表测量技术,分析了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重点,并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改变了原有现场一次表和控制室通讯方式,达到了节省材料并使测量数据准确优化,决定由原先的热电偶信号和液位信号分次进入DCS,改为通过数据总线MODBUS与控制室DCS数据通讯,实现现场PID调节。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和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珠三角各地市许多液化石油气储罐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建设完成的。这些储罐基本上均为卧式储罐,液化石油气是以常温压力方式储存,按布置形式分为,地上储罐和地下(埋地)储罐两种。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均采用地上储罐形式,工商企业用户多采用地下储罐形式。储罐设计压力为1.77~1.80MPa,设计温度为-20℃~50℃,操作压力一般为小于等于1.0MPa,储罐材质:16MnR.容积5~200m3,除残液罐外均为三类储存容器,属于重点监控设备。目前这些在用储罐都已过了4个以上的检测期,近年来,在石油气储罐检验期间也发现了许多常见缺陷。  相似文献   

5.
李志明  俞然刚  王佳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6908-6911,6917
大型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外罐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来负责收集由于偶然原因从內罐中渗漏出的液化天然气。內罐在泄漏状态下内力分布和变形较为复杂。我国LNG事业起步较晚,国内对大型LNG储罐外罐的研究较少,尚不能完全自主设计大型LNG预应力储罐。为打破大型LNG储罐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国内自主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某16万m3LNG储罐为例,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內罐泄漏状态下的外罐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內罐泄漏状态下外罐应力和变形规律,逐步优化外罐环向预应力筋配置。最终提出合理的环向预应力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竖向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高宽比限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竖向地震动对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高宽比限值Rh/w的影响,并考虑了场地条件、地震强度、隔震周期等因素和竖向地震动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坚硬场地条件,必须考虑竖向地震动对Rh/w的影响;而对于软场,则不然.为了方便工程应用,首次给出了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动、地震动强度以及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的Rh/w的定量取值.结果可为橡胶支座隔震结构的设计和相应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篇论文简要论述了液化石油气卧式储罐的风险评估,分析了压力容器的危险性,阐明了液化石油气的危害性,概括讲解了液化石油气卧式储罐的设计和相关的使用问题。并介绍了DN3200X11300类型的液化石油气卧式储罐的简要概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燃气事业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前天然气的供需矛盾引申出液化天然气(LNG)储配站的建设、预冷和投产,深入论述了LNG储罐预冷的常规做法,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针对常规做法中的不足进行了革新,对LNG储罐的预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在检验工艺制订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综合制订,对重点环节的卡控制订了有效方法,针对具体问题合理的采用检验检测手段,确保液化石油气储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可液化土层的位置对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位置的液化土层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采用PL-Fin土体液化本构模型,使用FLAC3D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液化土层发生液化大变形时刻液化区分布、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比变化规律及差异、地下结构的位移及差异沉降规律,并与非液化场地下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有:当结构底部存在液化土层时,引起的结构位移最大,使结构下沉;结构两侧的土体液化会引起结构上浮,并使侧墙水平向向层间位移和顶底板竖向层间位移增加;结构整体位于液化土层中时,土体位移、结构位移和结构层间位移差都不是最大值,仅研究结构整体位于液化土层的规律存在不足;结构周围、两侧、底部、底部45°位置、左右两侧和底部45°位置以及底部和底部45°位置存在液化土层(B+C)位置共计6种工况下结构顶板y向层间位移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车站不同位置存在液化土层,土层液化的反应和对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液化大变形发生在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突增后的1~3s后,因此可由孔隙水压力和超孔压比的突变判断是否发生液化大变形.  相似文献   

11.
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是LNG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LNG接收站建设的第一步,为站址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是至关重要的。LNG接收站站址的选择应重点考虑效益与规划、环境与安全之间的协调关系。大连LNG工程包括码头工程、LNG接收站工程和陆地输气管道工程三大部分,经过现场勘查和理论验证,最终选定新港和长兴岛两处位置作为备选方案。通过对比两处位置的港址建设条件(包括水陆域条件、与规划的关系、自然条件、外配套条件、工期和投资估算)以及外输管线方案的优缺点,最终选定大连新港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美日三国规范高层结构风荷载标准值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规范对高层结构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都取多参数表达的计算式,各参数取值的差异最终反映到荷载标准值的大小.以参数分析为基础,对亚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美日三国荷载规范关于普通高层结构顺风向风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原则和计算思路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基本风速、风剖面、紊流度、脉动效应系数等各参数的取值以及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第一座海运LNG接收站LNG船航行安全进行了安全评估.采用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基于风险的决策指南(RBDM)》中的预先风险评估方法(PrRA),使用了事件树方法和风险指数方法.根据ALARP原理,评估出三种情景属于需改进的范围,针对评宿结果提出了五条减少风险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风荷载规范的评估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随机振动理论为基础,对结构顺风向风振,推导了准确合理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最新的风荷载规范(GB50009-2001)及世界各国主要的风荷载规范(包括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估,研究认为采用沿结构高度不变的风振系数是不合理的,这种 方法意味着由脉动风引起沿高度变化的振型惯性力的规律与平均风引起沿高度变化的静力规律相同。算例显示了这种方法的误差。在讨论的基础上,对21世纪风荷载规范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中国煤中氟燃烧捧放特征和捧放限值,通过大样本测试与统计,得到了中国煤中氟含量的分布特征;通过典型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和流化床锅炉的煤、飞灰、底灰样品的采样测定,提出了煤中氟在燃烧产物中的总量分配模式,得到中国不同炉型燃煤氟捧放基本特征;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捧放标准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捧放标准的规定,初步得到了中国燃煤氟化物排放限值和超标煤种的比例。结果表明:比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捧放标准(GB16297-1996)和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对氟化物捧放限值的规定,中国煤在各种燃烧设备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煤种的氟含量是超标的,若在燃烧过程中不采取相应措施,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大气氟污染。  相似文献   

16.
17.
针对液化天然气船在近40年的服役期中,极有可能出现箱体损坏、珍珠岩泄漏、绝热层局部失效的情况,假定了3种典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局部结构受超低温作用时的事故模型,考虑材料特性随温度的变化,基于非线性分析方法采用MARC软件对事故工况下结构响应进行模拟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结构超低温响应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降低事故危害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船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海上运输船队的组织,为我国进口LNG项目建立了合理的船队规划模型.一些文献中采用的船队规划模型在用单纯形法求解时得出构成船队的船舶数量为非整数而与实际情况不符,但采取圆整的方法又会带来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在提出的新模型外层加入对船舶数量进行模矢搜索的方法,使得求解出的船队规划符合实际情况,得出了我国进口LNG船队的最优规划,为我国进口LNG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黎明民  蓝文陆 《广西科学》2022,29(3):491-497,510
河口是一个有别于河流和海洋的特殊区域,无论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还是《海水水质标准》,都不适用于河口区。在我国的水环境管理体系中,河口未被列为一个单独的评价单元,通常使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对河口区进行评价,这种方式不能客观反映河口区水环境质量。本研究提出使用盐度对河口海域进行动态划界的方式划定河口区,并构建基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和盐度的河口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北部湾两个典型的河口区——钦州湾和廉州湾的应用案例说明,评价结果较真实地反映河口区水环境质量,评价方式适用性强,具有可操作性。该评价方法可较有效地衔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更有效地反映河口区水质实际状况,并容易推广应用于我国入海河口区,是针对我国当前河口区水质管理不足较为实用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冷弯厚壁型钢钢管冷作硬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冷弯厚壁钢管上截取的平板板材、弯角板材、母材和相应方、矩形截面短柱的试验研究,得到短柱全截面屈服强度相对于母材强度的提高值.运用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计算公式对短柱屈服强度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这些公式都不宜直接用于我国冷弯厚壁型钢的屈服强度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冷弯厚壁型钢的计算公式,将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证实了该公式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