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气候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气候的变化将对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产生直接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松花江流域的径流变化情况,本文选择松花江下游的支流汤旺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汤旺河流域晨明水文站1956~2013年的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汤旺河流域径流量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径流量最大的月份为8月,夏季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57%.径流量年际变化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并不显著,平均下降速度为2.33亿m3/10a.流域年径流量存在18年、9年和5年这3种时间尺度下的循环周期.从18年主周期对流域径流进行分析,可推断在来一段时间将出现一个丰水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梅江流域尖山、水口、横山水文站19582000年实测径流量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梅江流域径流量的年内变化特征,采用Mann-Kendall(M-K)法、R/S分析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其年际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19582000年,梅江流域径流主要集中于59月,最大月径流量在6月,最小月径流量在1月,且越往下游9月份的径流峰值越明显;(2)梅江径流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从上游到下游径流增长趋势越来越明显,除了秋季外,春夏冬三季增长率从上游往下游不断下降;(3)流域径流在19721978年之间发生突变;(4)梅江流域年径流有4、9、18 a准周期,且主要表现为大尺度上的周期性,根据径流的主周期18 a推测,梅江流域整个时间序列上的年径流呈现多-少-多-少-多-少的循环交替特征,推测20002018年将一直处于少径流期,R/S分析法检测结果也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径流可能会减少.  相似文献   

3.
老哈河流域近40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老哈河流域红山水库坝址处1961-2000年逐月径流资料,采用M-K等多种趋势分析方法,检验了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期间(1961-2000年)老哈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显著,而1961-1990年近30 a期间则有显著的减少趋势,1961-1975年的径流量较1976-1990年的径流量明显要高;径流月变化趋势:各年代与60年代相比,尤其是80年代径流有减少趋势的月份占大多数,其中7月和8月减少量最为明显;月径流年变化趋势:40 a期间,多数月份表现为负趋势变化,其中4月份表现出很强的负趋势变化;40 a期间,春、夏、秋3季径流均有减少,夏季减幅最大,80年代减幅最明显,冬季径流表现为弱正趋势变化,夏季与秋季表现为弱负趋势变化,春季表现为显著的负趋势变化;无论洪水季节,还是枯水季节,70、80和90年代径流都比60年代同期径流有所减少.其中,8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洪水季节较枯水季节径流减少更为显著.洪、枯季节径流都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趋势变化.另外,近40 a来,年径流量跃变不显著;而春季,尤其是4月份径流量有显著跃变,跃变年份为1980年,1980年以后春季径流量较之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近50年来气温 降水 径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统计分析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降水及出山径流序列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降水、径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黑河流域中、西部水系气温在20世纪60-70年代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80年代气温开始波动升高,气温显著升高则主要发生在2000年以来.研究区山区年降水量大于平原的,各站年降水量均呈现平、枯、丰交替的特点,总体上呈微弱增加趋势,增幅不显著.出山径流量在年代尺度上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洪水和丰乐两条河流的年出山径流量存在突变点,位于1960前后.2000年前后,三河径流量微弱上扬后,继续开始减少趋势,讨赖河稍迟于其余2条较小的河流.  相似文献   

5.
紫荆关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紫荆关流域降雨与径流变化的规律,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紫荆关流域1956~2005年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降雨变化对径流变化贡献程度的定量描述方法。结果表明:紫荆关流域年径流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年降雨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变化过程关系密切,降雨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程度达到了39.68%;由于受到非降雨因素的影响,二者的相关性随着年代的推移呈减弱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6.
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变化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河是该流域绿洲生存的命脉,流域上游山区形成的径流是供给中下游平原及绿洲区的重要水源。本文根据玛纳斯河流域上游肯斯瓦特水文站1955-2010年系列径流资料,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近60年玛河径流年内、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8月,在季节分配上,夏季径流量最丰,其次是秋季,冬季径流最小;径流年际变化大,径流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及阶段性,丰枯时期显著,并存在32年、10年左右的主周期;近60年玛纳斯河径流量总体呈增加趋势,而且在1995年发生突变,即从1995年玛纳斯河开始趋于丰水趋势。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且不确定性最大的地区。本文选取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年楚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流域两气象站(江孜和帕里站)1973—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数据,以及江孜水文站月流量数据,采用Mann Kendall检验、线性趋势法等多种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气温、降水、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年楚河上游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0.02℃·a~(-1),降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减少速率为0.39mm·a~(-1);2)流域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10月,年均径流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在1973—2000年表现为增加趋势,2000年之后呈减少趋势;3)流域内冰川和积雪面积在2006年后呈明显减小趋势,但降水变化仍是流域径流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全球变暖引起年楚河上游流域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径流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将进一步加剧流域水资源短缺,影响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河川径流序列的变化规律及周期特征分析,对小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乌江吊水岩冲沟1961—2014年天然径流序列,通过基尼系数、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法、Morlet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年径流序列的年内分配、趋势特征、突变特征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吊水岩冲沟年径流年内分配大部分相对合理,部分径流年内分配差距较大;吊水岩冲沟年径流量呈不显著减少变化;年径流量丰枯转变频繁,突变多发生于1992—1998年;年径流量存在明显周期特性,第一主周期为23 a,次周期为17、6 a。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流域水资源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白龙江舟曲水文站和武都水文站年径流量资料系列,采用累计距平、小波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对白龙江干流武都以上流域的径流年内年际变化、趋势、周期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57-2016年期间,白龙江舟曲水文站和武都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呈现相似递减趋势,武都站下降趋势大于舟曲站下降趋势。舟曲站径流量3、8、16及24a左右的振荡周期,武都站径流量存在3、5、8及24a左右的振荡周期。白龙江上游径流发生两次突变分别发生在1962年和1988年。舟曲水文站1967-1968年年径流量显著上升,2006-2013显著下降,武都水文站1968年间显著上升,2000-2016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1.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质分析发现,在6~10月,溶氧值低、水温较高、12月~次年2月高,溶氧值高、水温较低、8月悬浮物含量高;下游较中游的pH值和悬浮物含量低.拉孜、怒各沙和羊村水质属于Ⅲ类,曲水、米林和怒下河段为II类水.检测水质除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怒各沙和中下游的羊村水质属于Ⅲ类外,其它河段为II类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但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上游江段Cu含量、整个干流8月份的水体悬浮物含量超出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结果表明:两模型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弥补了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的不足,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年径流序列存在多年变化周期,但径流时间序列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着多种不确定性的情况,笔者采用极大熵谱分析来提取径流时间序列的周期成分,对黄河上游贵德站年径流时间序列进行周期分析,得出贵德站具有12.5,5.9,4和3年的主周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同时其结论为研究径流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Taking Zhongba County, Angren County, Rikaze City located at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as landscape units , this paper studi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under various degrees of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three area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areas all reflecte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natural landscapes were in the absolute dominant position. However, from Zhangba to Rikaze, with human disturbance intensity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features of landscapes became more and more outstanding, In Zhongba,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appeared to be simpler with coarse grains and a less rich diversity, Conversely, in Rikaze, the landscape showed a complicated shape with finer grains and a relatively richer diversity, This reflected that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to natural landscape behaved a gradually-growing trend from the upper reach to the middle one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对西藏雅鲁藏布缝合带东段朗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和玄武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HRIMP锆石年代学研究.在早侏罗世(大约191 Ma B.P.)和侏罗纪最晚期到白垩纪最早期(大约146~148 Ma B.P.)分别有2幕岩浆活动;侵入于191.4±3.7 MaB.P.的变辉绿岩,是迄今为止在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发现的最...  相似文献   

19.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从晚侏罗世至今可能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的两期俯冲作用,早期俯冲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以桑日群和恰布林组为代表,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在此期形成;而晚期俯冲从中白垩世至始新世,以混杂岩、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和日喀则为代表,拉孜-浪卡子断裂可能代表了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的实际地表位置,由此提出包括新特提斯洋两期俯冲作用在内的五个阶段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沉积-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This work makes the quantitative constrain on tectonizations of the Gangdese block, south Qinghai-Tibetan Plateau.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dating analyses of 15 samples collected across the Gangdese block show that the Gangdese block went through two periods of tectonizations, during ~37.2 - 18.5 Ma and 18.5 - 8.0 Ma in the south Gangdese block, and during ~47.6 - 5.3 Ma and 5.3 - 0 Ma in the middle Gangdese block. Different upliftings did not take place in the first period and rapid uplifting occurred in the late period. Meantim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th and middle Gangdese block. Their uplifting rate is 180 m/Ma and 70 m/Ma respectively. The rapid uplifting time in the middle Gangdese block lagged behind the time in the south Gangdese block. It is Chala-Jiacuo-Riduo fault zone that is similar to the Yarlung Zangbo fault zone in control of the tecto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