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铃虫是棉花的一种常发性害虫,但一直为害较轻,在棉花“三虫”的防治上处于弱势地位。2002年石总场仅有两块棉田棉铃虫发生较重,占棉花总面积的0.2%;2004年棉铃虫发生达8.5万亩,平均减产6.8%,最高百株幼虫量为50头,减产幅度达20 ̄30%。2005年垦区加大了对棉铃虫的系统调查和棉  相似文献   

2.
棉苗病害严重影响棉花早、全、壮三苗和早熟高产。该病病原种类繁多,发生情况比较复杂。加之地膜植棉后,使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致使棉苗病害相应发生变化。为了明确本垦区棉苗病害的病原种类与消长规律,以及地膜与非地膜棉苗病害的区别和变化情况,我们进行了棉苗病害的调查与病原分离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3.
临沧市2007年植烟总面积7.68万亩,2008年植烟总面积9.29万亩,发展速度快,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据市县植保和烟草部门调查,病害重于虫害,有的病害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00%,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提高种烟效益的关键措施是抓好病虫害防治。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及历年病虫发生情况,特将主要病虫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棉花盲蝽象在我市历年都有程序不同的发生,然而2003年棉盲蝽象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为历年所罕见。全市6万亩长绒棉的发生面积为3.5万亩,占长线绒棉播种面积的58.3%。被害株率达25-45%,严重的达55%。蕾铃被害率达35-48%,最高的达56%,使我市的棉花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任爱华 《科技信息》2012,(2):452-452
我县自2007年植棉面积52.98万亩以来,连年超过52.5万亩,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85.9万亩。总产连年超过4.4万吨。我县已经成为全国植棉大县排名100强的县之一。并出现了部分亩产皮棉过100千克的高产典型。总结高产典型经验,对于指导全县棉花生产,提高棉花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收,稳定农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分析高产典型经验,主要的原因是:一、精选优质抗虫棉良种选用具有抗虫性强且稳定、结铃集中,管理方便,大铃、衣分高的高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世界水稻产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自70年代以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国发病面积达2亿亩以上(占总面积的2/5),与稻瘟病、白叶枯病构成水稻的三大病害。沧源县2000年以前呈零星发生,近几年随着杂交稻等矮秆品种的推广、密植度提高、大水大肥的管理水平,纹枯病的危害在全县稻区呈上升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发展多熟制棉田,提高棉田总体经济效益,已在我国大部分棉区蓬勃兴起。据阜阳市统计,1996年全市植棉119.72万亩,其中两熟制棉田92.07万亩,占76.9%,多熟制棉田10.958万亩,占9.15%。发展多熟制棉田,主要在于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土地、温、光、水、肥等自然生态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建立以棉花为主体的间作套种共生群体,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或产值,实现多熟、高产、优质,以达增产增收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棉叶螨的为害已成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由于其危害逐年加重,使我市的棉花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据2004、2005年统计,全市两年累计发生面积28.8万亩,损失皮棉68.8万公斤,深入分析其发生特点及猖獗原因,对今后开展监测和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概况1.杉木基地发展概况杉木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用材林基地造林主要树种之一,它具有速生丰产、适应性广、材质优良的特性,是深受广大林农和消费者青睐的优良树种。遂昌县是我国南方集体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332万亩,有林地面积299.44万亩,森林蓄积量729.62万立方米,其中,杉木人工造林面积111.67万亩,348.21万立方米,占全县人工林总面积180.78万亩的61.77%。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1.
区县信息     
《科技潮》2007,(10)
本期头条密云县:首次大面积利用赤眼蜂防治板栗桃蛀螟密云县板栗种植面积达30万亩,占全县果品总面积的60%以上,桃蛀螟是危害板栗果实的主要害虫之一。2006年,县植保站在高岭镇栗榛寨村3000亩的有机板栗上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板栗桃蛀螟试验研究,放蜂区栗蓬被害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依安农场在作物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马铃薯的种植,2007年种植面积1万亩,占全场播种面积的11.8%,自2003年开始全场累计种植面积4万亩。但随着马铃薯的种植年限和种植面积的增加,病害也呈越来越重的趋势。本文分析了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中国近代棉产调查、棉产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1840年和清代末年的棉花总产量估计值,重点讨论了1919~1948年30年的棉花生产发展历程,比较了1919~1928、1929~1938、1939~1948 3个10年的年平均棉田面积、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得出了30年间存在着二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即1919~1936年的棉花生产逐步增长阶段和1937~1948年的猛然降低阶段的结论,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历支原因。本文还从棉花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棉花品质方面考察了中棉在近代世界棉产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农二师塔垦区5个(31团、32团、33团、34团、35团)团场总灌溉面积为40余万亩,植棉面积为22.6余万亩,占灌溉总血积的50%。2002年,塔垦区5个团棉花种植大力引进节水滴灌技术,至2005年运用节水滴灌技术面积达22.2万亩,达植棉面积的98.2%。由于采用先进的微滴灌节水灌溉技术,肥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使塔垦区的棉花生产正逐渐步入大面积持续高产、稳产的发展轨道。笔者经过几年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操作与运用。认为在棉花生育期应采取各项措施实施定额节水灌溉,能更有效地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棉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蚜是我垦区棉花生产重要害虫.它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造成棉花的外粘糖及棉纤维内含糖量的增加,形成糖酯棉,因此,控制棉蚜的危害不仅是植棉的需要,也是棉纺企业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团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94年在棉蚜猖獗发生的年份中棉田93.48%的面积对棉蚜没有进行化防,而是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实现了绿叶白絮不粘手的管理目标.一、棉蚜发生规律1、越冬场所;棉蚜在我垦区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石榴、花椒、菊花、夹竹桃及温室、大棚蔬菜上.2、迁入:棉蚜初次迁入棉田是五月下旬5月27日棉田有蚜株率为19%,百株有翅蚜13头,无翅蚜91头,合计105头,此时是构成中心蚜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16.
棉花红叶茎枯病,俗称大斑病。前几年,嘉定县主要发生在高亢地、连作棉田和缺水缺肥耕作粗放的棉田。棉株得病后,引起早衰,棉叶焦枯脱落,结铃小,衣分低,品质差。一般发病田块每亩产量损失皮棉30~40斤,发病早、发病重的田块损失更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有了初步认识。棉花同其他作物一样,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使用,才能正常生长。去年,在棉田上有重点的推广施用了氯化钾。通过后期调查,证明氯化钾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效果很好。据12个公社、18个大队、  相似文献   

17.
<正> 1985年6月下旬,我们在石河子棉田发现了一种为害棉花的“新蚜虫”.次年对其系统调查.当时因此蚜种名未鉴定,同时亦因蚜虫体色多为黄色,故称之为“棉黄蚜”.同年我区不少植棉区的棉花也受到此蚜的严重危害,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棉蚜.继后,我们结合棉田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从85年至今,石河子棉田棉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及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以10年间大田棉花棉蚜系统调查资料为  相似文献   

18.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家美 《安徽科技》2005,(11):23-24
斜纹夜蛾原为一种间隙暴发为害的杂食性害虫,近年来在安徽省沿江等地发生频率和发生程度明显加大,全省每年发生面积均在30万公顷以上,在为害高峰期,大豆、十字花科蔬菜等作物上平均百株幼虫虫口数有几百甚至上千头,高的田块百株幼虫虫口数量超万头,尤其是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BT棉)地区,棉田斜纹夜蛾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其发生为害水平远超过棉铃虫,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0.
慈溪植棉历史悠久,1957年就提前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指标,曾受到周总理的表扬。《慈溪棉花》科教片映遍全国各棉区,曾有1300多位植棉能手分赴全国15个省市传授技术,对全国植棉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1950~1987年慈溪常年植棉40多万亩,总产2万多吨,占宁波地区棉地1/2,全省1/3。但近年棉地缩减至20多万亩,总产只有1万多吨,且棉地基础设施日差,科技队伍日弱,棉农积极性日减,植棉业日益萎缩。 植棉业萎缩有种种原因,从农业经营自身分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是主要原因。据赵左士同志1994年调查2853户棉农,平均每户植棉2.16亩。亩产皮棉55kg,每户净收入只有1162.2元。农业经营规模小,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故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差,致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