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地理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回顾半个世纪以来地理科学的发展,着重分析地理科学存在的问题。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提出了新的地理科学分类体系,特别是以人地系统为核心,界定了地理科学的时空限域,重新定义了古地理科学、历史地理科学、现代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在现代地理科学的分类体系中对地理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都作了明确的界定,为人地共荣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学英 《科技信息》2013,(1):348-348,352
<正>科学素质包括拥有科学精神的浓淡、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大小和理解科学思想的深浅,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科学能力和科学方法是科学素质的核心要素。它们在生物教学中都得到了具体的体现。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科学的研究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正是这些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本质的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 ,由于在以往科学教育中忽视了有关科学本质的教育 ,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即学生学了若干年科学后 ,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掌握了一些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 ,接受了大量的解题训练 ,但最终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科学”。由于缺乏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对诸如“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什么”、“科学能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等问题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造成了学生现代科学素养关键部分的缺失 ,以至于对一些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也无…  相似文献   

4.
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变革,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变革促进了科学思维方式的演变。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以辩证思维为基础,辩证思维是科学思维的灵魂。系统思维、定量化思维、创造性思维、预测性思维是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科学能力、科学语言的概念,阐述了掌握科学语言的意义,以及科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前面”知识和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趵概念,指明“背后”知识就是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科学发现的思维原因;阐述了科学发现和科学思维的关系,以及探索科学发现的“背后”知识的意义;论述了科学思维形成的途径;捐出科学家的科学思维结构一般由以下四要素组成:即自然图景、科学图景、研究方法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7.
徐建科 《科技信息》2013,(22):55-55,54
现代科学本质上是数理实验型科学,是数学、理论、实验的合成,其核心是数,基础是实验。在近代科学产生中,数学不仅作为科学利用的有效的工具,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数学一直是科学的灯塔导引了近代科学的诞生。本文从数学与科学的定义、方法、特征及动力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数学与科学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国人对科学的认识水平相当悬殊。一方面, 有些人乃至饱学之士对科学本身的了解是相当无知或肤浅的, ”知科学为何物者, 尚如凤毛麟角“.他们或视科学为奇制实业, 或视科学为戏法和文章上的一个特别题目。就是略知一二的承学之士, 也把科学看得太低了、太粗了、太呆子、太窄了、太势利了、太俗了。连大名鼎鼎的玄学派代表人物张君励, 也误以为科学是机械的、物质的、向外的、形而下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在参加了英国 2 0 0 0年国际科学教育会议和对英国一些主要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后 ,概括介绍了实施中学科学教育近一个世纪的英国目前中学的科学教育体制、发展概况 ,以及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发展前景。介绍和探讨了英国在科学教育理念、要求、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科学调查研究、教学评价及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特色 ,旨在为更好地发展我国中学科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抗战期间,与大后方的学人相比,沦陷区一批保持民族气节、潜心向学的科学工作者,除生活困苦之外,还面临生命危险等更为严重的压力。秉志与刘咸、杨孝述等中国科学社核心成员,在沦陷区上海克服各种困难维持中国科学社社务,继续发刊《科学》、《科学画报》,坚持明复图书馆的开放,提供了科学交流的平台,记载了科学进步的历程,保存了中国科学发展的火种;千方百计坚持科学研究,并关注后辈学人的成长,为战后中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深知科学在抗战中的作用,毅然走出书斋,以自己之所长,通过《科学》、《科学画报》、《申报》等媒介发表言论,宣扬科学抗战报国、抗战救国、抗战建国。他们的对敌斗争与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与真枪实弹的正面战场、敌后游击战、沦陷区的谍报战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敌的崇高情怀与情操,是名副其实的另一种抗战。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从历史上看,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步的理解不同,因而也就出现了许多划界标准。概括、总结科学哲学关于划界标准的历史,可以得出一系列通向真理的科学认识和方法论的规范。如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及科学解释和预言等。与科学相比,伪科学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观性、特殊性、独立性和神秘性。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不同的科学思维方式决定了科学发展的不同的走向,本文从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定义入手,探讨了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之间的特点、差异、联系,提出了关于东西方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差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牛顿力学和量子力学为例,阐述了科学解释、科学论证以及科学描述的关系,进而对直观解释、数学解释和哲学解释在发展人类科学认识中的作用,作了历史的和现实的分析,从而表明了:科学解释的层次性和科学解释外推的必然性;科学的目的在于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科学分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一直以来科学哲学领域争论较大的焦点问题。自标准科学哲学诞生以来,关于科学分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分界、以多元标准重建分界问题4个阶段。整个科学哲学的发展表明,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万无一失地进行科学和非科学的分界。我们一定要防止在分界问题上的思想僵化和其他绝对主义的倾向。科学分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构成了科学哲学及科学史研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揭示科学人文价值的含义基础上,从科学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论述了科学的人文价值。通过反思我国近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与人文分裂、对峙的问题,提出了从科学内蕴的人文价值来推动中国科学的健康发展,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K·默顿(Robert K.Merton,1910-2003)是美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之一,被公认为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英国和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他从20 世纪30 年代起,就倡导把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而加以研究,并确立了科学社会学学科,被称为“ 科学社会学之父”。《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一书是默顿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收集论文22 篇,探讨科学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涉及知识社会学、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的奖励系统、科学中的评价过程等重要内容。这本书凝聚了默顿近半个世纪科学社会学研究的精髓,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学的精神,是从事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科学》杂志的发展史进行回顾,研究其办刊的过程、编辑出版情况及其对中国社会、科技等方面发展的贡献,以及与其主办者中国科学社的关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考证法。结果《科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受到了国内外学术泰斗、名人政要的关注,虽然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但在其主办者中国科学社的努力下,一直持续到1959年。《科学》的办刊理念、管理机制、编辑出版的方式等都有自己的特色。结论《科学》杂志的编辑出版,在中国出版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传播科学知识,影响了国人的科学观念,还开创了最具现代意义的中国科学期刊模式;它还通过其示范作用,把西方科技社团的办会方式和与之依存的科学期刊办刊方式介绍给中国学会工作者和科学期刊工作者,并且将科学期刊的社会功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探究了新时代环境下"科学—技术"的关联性,重新审视建立在"科学—技术"关联性原理之上的情报分析活动。论述了科学与技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内在联系,介绍了哲学、科技史、经济学与文献计量学领域的科学与技术关联性研究情况。分析了情报学领域研究"科学—技术"关联性方法的问题与不足,以及"科学—技术"关联性原理在技术预测/预见、成果转化、科技评价等情报分析中的应用,发现"科学—技术"关联性为情报分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演化的四个阶段,论述了确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从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规模观、科学质量观、科学结构观、科学效益观等方面对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公众参与科研的形式正在科学领域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扩大了科学理论的应用范围、拓展了科学理论的传播途径、丰富了科学理论的创新形式;在方法层面,公众参与科研拓宽了科学方法的实践路径、减少了科学方法的操作成本以及普及了科学方法的研究规范。这些影响进而引发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