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不但没有多大改观,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越来越严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日益成为了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机会、维权意识、行业选择、对城市和职业身份的认同感等方面明显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有着提高工资水平、享受基本社会权益保障和期望企业、社会给予更多人文关怀的特殊利益诉求。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要在劳资关系中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文关怀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工在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社会保障权益却普遍受损。农民工社保权益受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是一重要原因。分类分层地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工社保权益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是解决农民工社保权益受损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赵震 《科技信息》2012,(33):446-447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员,为我国城乡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是当前诸多涉及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仍然处在社会保障体制之外,客观地分析农民工因社会保障缺失带来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出相应的对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体现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基础上保证农民工基本生活权益及社会公平的重要工作,具有比较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魏新哲  朱开君 《科技信息》2011,(32):125-126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新型社会群体,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与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但又无法真正成为城市中的一份子。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特点,指出了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正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从政府和社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培训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庞大又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是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缺失,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心理问题日益凸出,却又有着强烈的发展提升需求。这都由经济权益的不健全、自身观念的错位、体制缺陷及社会偏见使然。他们文化权益的实现需要条件和机会,既需要法规制度保障、政府责任主导,也需要社会积极支持、舆论呼吁引导,乃至权利主体的主动与自觉。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崛起的社会阶层,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却未能享有基本的社会权益和应有的社会保障,处于一种社会"夹心层"的境地,被双重边缘化。我们从政治性、市场性、制度性、文化性和个体性等五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边缘化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要充分考虑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走势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采取切实措施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当前,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权益还存在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文化消费方式单一、文化活动内容较少、文化认同出现危机等方面的困境,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通过搭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活动的平台、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服务的合力、确保新生代农民工文化发展的权利、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文化等途径,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市民化就是让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并愿意长期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文章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对市民化的看法及意愿调研,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受子女教育问题、收入水平、生活成本等因素影响,提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完善法制保障和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获得尊重,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待遇,在为城市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刘春苏 《科技信息》2013,(18):102-103
农民工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一个被日益边缘化的新弱势群体,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当前存在着对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正视不足关注不够的问题,如失业保障、医疗保障和劳动保障缺失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用工荒"在近年日益凸显,成因复杂,但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除了薪酬待遇问题外,他们想和城市工人一样,成为有保障、有尊严劳动者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渴望实现体面的劳动。为缓解"用工荒"政府、企业应当一起努力,尊重农民工的权益诉求,为新生代农民工构建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其实现体面劳动。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工作、生活在城市,而社会身份仍为农民的一种特殊劳动群体。他们的基本权益保障已成为一个令人堪忧的社会热点话题。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制度、加强立法建设等是改变当今农民工现状的举措.但是,其现实效用严重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当今农民工问题的新构想是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农民工协会,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工解决关系安身立命的权益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主流,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于城市社会结构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他们对城市体现出较多的认同感和更强的归属感,渴望融入城市.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与自身文化、技能的制约,在城市中难以获取稳定、高收入的工作,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他们在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制度、经济、文化和个人等诸多因素上的挑战,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多管齐下,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成为农民工题材小说的关注对象,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自身具有新的特征和追求,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更加强烈。小说《漂二代》通过书写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困境与文化焦虑,揭示出新生代农民工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危机,同时也展现了农民工题材小说的独特魅力和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5.
陈超  高歌  朱艳飞  甘雪婷 《科技信息》2013,(24):85-85,86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第二代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中的主力军,他们处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他们所经历的、遭际的文化冲突远甚于其父辈及同辈其他群体,在不同文化激荡下新生代农民工又会有怎样的认同,本文就文化认同角度对西安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困境,这种困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根源于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构建多层面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有着重要作用,从而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的特殊阶层.由于没有城市居民身份,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安全网之外,合法利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障.文章从法律的视角,分析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缺失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体系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的现实农民身份决定了其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居住、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及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权益和权利。研究认为,只有增强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能力,逐步给予农民工享受市民待遇,他们才能尽快地完成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所在,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在全民阅读时代,他们的阅读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其成长与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现状,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企、馆社共建“新生代农民工阅读基地”模式,开展为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导读、法律、心理咨询等服务。  相似文献   

20.
每年春节过后,“用工荒”一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就非常高。而近一两年,人们在谈论“用工荒”问题时又会加进一个新的元素一一新生代农民工。2010年3月全国总工会成立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试图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户籍制度以及精神、心理需求等问题提供政策建议。不久前他们的研究报告发布,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