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D-SCDMA测试仪中Iub接口CDR的合成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R合成属于网络测试仪的基础功能部分。对TD-SCDMA系统的Iub接口信令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以MOC的信令流程为例,提出了在Iub接口上实现消息归类,多协议关联的CDR合成方法,并具体应用到重庆邮电大学通信网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的TD-SCDMA网络测试仪中,效果良好。该CDR合成方案同样实用于WCDMA系统。  相似文献   

2.
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7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 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 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6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3.
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核平台的虚拟化环境中客户机与虚拟机管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之间语义缝隙造成客户机I/O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I/O受限进程识别的虚拟处理器(virtual CPU,vCPU)调度机制。该机制在客户机内部利用推断技术识别I/O受限进程,通过客户机与VMM的协作实现I/O事件与I/O受限进程的关联,利用保证客户机之间公平性的虚拟对称多核处理器(virtual symmetric multi-core processor,vSMP)Internal调度算法,优先调度与I/O事件关联的I/O受限进程所在的vCPU来桥接客户机与VMM之间的语义缝隙,提高拥有vSMP的客户机中I/O负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KVM虚拟化环境的CFS调度机制,该机制可以在保证客户机CPU公平性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运行混合负载的vSMP客户机中I/O负载性能,同时只增加较小的客户机额外开销,可以应用在负载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虚拟桌面和云计算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语音编码方案的选取对移动通信系统的通话质量、信道容量等有重要影响。讨论了TD-SCDMA系统中AMR语音编码的自适应机制,分析了AMR中代数码本线性预测(ACELP)算法及实现过程。该方案可以在一块TMS320C5510上实现,通过在TD-SCDMA系统的硬件平台上自环测试,结果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笔者提出的一种适用于TD-SCDMA系统的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次优线性多用户检测算法,本文结合TD-SCDMA系统特性设计实现了该算法的仿真实验,并利用自行开发的TD-SCDMA协议仿真实验工具软件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从仿真实验中获得了影响算法收敛复杂性的几个关键因素。仿真结果亦表明该算法在性能、复杂度方面均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ID3算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卡方测试的前剪枝算法,并在Jbuilder2006系统下构建了一个基于决策树挖掘技术的可视化决策系统。该研究基于B/S架构的系统,通过浏览器自动将服务器上的A pplet下载到客户端来访问系统,实现了医疗系统的手术诊断数据表的数据挖掘,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基本吻合,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GSM/GPRS向TD-SCDMA平滑升级的过程中,不同的网络演进方案将导致系统间业务实现过程有所不同,使得网间信令的跟踪与测试变得更加复杂,对TD-SCDMA信令测试仪的研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TD-SCDMA核心网演进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网络结构,以数据用户在GPRS与TD-SCDMA系统间的切换为例,进行信令过程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一种TD-SCDMA信令测试仪对相关过程的跟踪测试方案。该方案对研究TD-SCDMA信令测试技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车辆跟踪算法不能很好地平衡效率与精度,存在较多ID切换、误检的问题,提出一种Anchor-Free的联合模型车辆多目标跟踪算法,通过把Anchor-Free可变卷积深度特征融合网络引入联合模型,在联合学习车辆目标检测和重识别特征嵌入的基础上,以轨迹关联的方式,完成车辆多目标跟踪任务.所提出的算法在UA-DETRAC车辆数据集及KITTI-tracking数据集组合成的联合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辆多目标跟踪算法有效减少了ID切换、误检问题的出现,网络结构更简单,算法运行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深入研究了在TD-SCDMA系统中对Uu接口协议栈进行信令监测的方法。给出了NodeB节点的用户平面和Uu接口控制平面的结构模型和公共传输信道传输格式的确定方式,分析了Uu接口协议栈RLC协议的分段重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Iub接口FP协议数据帧中得到Uu接口协议栈数据,实现信令监测的一种算法。该算法的程序模块在实际环境下进行了测试,结果说明,运用该算法能够在Iub接口准确地、完整地监测和分析Uu接口的信令消息。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移动数据流量和大量移动终端的空前增长问题,超密网络部署已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来减轻小蜂窝网络的负载。不同的超密集网络的拓扑结构将导致不同的覆盖范围,每个用户设备将会有多个可接入点。针对这种情况,研究了软件定义的超密集网络下基于分布式和集中式两种方式的初始连接控制。提出了一种集中式的、稳定的、可负载平衡感知的关联控制算法来减少数据面的切换次数。这是一种统一的初始关联控制和负载均衡的管理方式。最后,评估了基于分布式接入和集中式接入的初始关联控制的依照切换次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集中式接入的关联控制算法性能比分布式接入更好。  相似文献   

12.
MPLS应用于ATM环境中的两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克服MPLS与ATM技术融合时的困难,基于ATM特点分析了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很多技术受到限制或有所改变的原因·利用处理路由环的检测方法解决MPLS应用于ATM环境下的路由问题·针对MPLS中的标记对应于ATM信元中的VPI/VCI域,流合并意味着VPI/VCI合并的特点,应用流合并/流聚合技术减少标记的使用以改善网络的可扩展性,通过对VC合并中信元交织问题解决方案的剖析,指出虽然VC合并存在着合并点信元延迟增加以及需要更多缓存空间等缺点,但它以牺牲一级节点的转发效率为代价,而节省的是合并后的每一级节点的VC,因而延时也只是相当于增加了一跳  相似文献   

13.
深入研究了在TD-SCDMA系统中对Uu接口协议栈进行信令监测的方法。给出了NodeB节点的用户平 面和Uu接口控制平面的结构模型和公共传输信道传输格式的确定方式,分析了Uu接口协议栈RLC协议的分段 重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Iub接口FP协议数据帧中得到Uu接口协议栈数据,实现信令监测的一种算法。 该算法的程序模块在实际环境下进行了测试,结果说明,运用该算法能够在Uu接口准确地、完整地监测和分析 Uu接口的信令消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OFDM技术在TD-SCDMA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OFDM的符号同步问题,并结合TD-SCDMA的帧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个OFDM符号联合实现符号定时同步和载波同步的算法。对其在“case3”信道的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一种TD-SCDMA集群中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了蜂窝系统中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和TD-SCDMA集群通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TD-SCDMA集群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排队式可移动边界动态信道分配算法(queue movable boundary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QMB_DCA)。该算法基本原理是牺牲部分低优先级业务的接入速度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通过仿真验证分析,该算法相对于可移动边界算法(movable boundary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MB_DCA),在实现了系统较高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小了低优先级业务的阻塞率和掉话率。  相似文献   

16.
以信道估计为基础的联合检测是TD_SCDMA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能有效地消除多址干扰(MAI)和符号间干扰(ISI)从而提高系统容量.本文在分析TD_SCDMA系统下行链路基带离散时间传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下行链路信道估计的快速算法,并结合终端联合检测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提供同样信道估计性能的同时,计算量降低了近3阶.  相似文献   

17.
TD-SCDMA中联合检测的块傅立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SCDMA已被ITU和3GPP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而联合检测是TD-SCDMA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等效为一个求最小二乘解的问题,由于其中涉及的数据繁多,使得计算量十分巨大。目前的一些算法(如Cholesky算法、Schur算法及Levinson算法等)充分利用了其系统矩阵的块Sylvester结构来减少计算量,研究了一种能更显著减少联合检测计算量的方法——块傅立叶算法的算法复杂度,并在算法复杂度方面与其他几种算法进行比较,展示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集中式多传感器系统中多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集中式多传感器模糊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该算法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计算测量点迹与航迹测量预测之间的模糊综合相似度,运用阈值判别及经验概率法则给出模糊联合互联概率的计算方法,提出了集中式多传感器模糊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的状态估计模型。对该算法与已有集中式多传感器联合概率数据互联算法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的跟踪精度较后者提高了43.7%,同时有效地降低了周期耗时,综合性能更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