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根据线路的允许电压损失和导线的允许电流,得出了不同截面导线所允许的输电距离的估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了不同截面常用导线的允许输电距离。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省云梦县农村电网建设为例,从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标准截面、提高农村电网功率因数、变压器选型及变压器布点方式等方面,介绍和探讨了节电技术在农村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配电线路截面的选择不仅关系到线路消耗金属材料的数量和投资费用,而且对保证线路安全经济运行、供电质量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选择电缆截面时,按发热条件选出后,再人为加大二级;选择导线截面时,应满足机械强度、安全载流量、电压损失和经济电流密度等条件。  相似文献   

4.
35KV输电线路的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内容包括:线路路径选择、导线型式选择、杆塔型式选择、杆塔受力分析、杆塔基础设计、导线和避雷线应力弧垂计算以及工程预算等。35kV输电线路设计应确保施工后的输电线路运行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安全无故障运行。本文主要对35kV输电线路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薛小平 《科技资讯》2007,(1):226-227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大小,关系着运行中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供电电能质量等,是建设设计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但导线截面的大小如何合理选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110KV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6.
影响电网中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导线年计算费用的构成和计算入手,推出了导线经济电流密度jcc的计算式,指出导线价格α和电能单价β是影响导线经济电流密度的两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力线路输电容量的增大,输电线路的建设遍布全国各地,地区、地形、交通等使架线施工的工艺存在很大差异,各施工单位应根据各自施工段的特点和现有设备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架线施工方法,但在高压大截面导线的架线施工中根据实际探讨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架线施工工艺必将为我国高压大截面导线的架线施工积累宝贵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
韩国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3):227-230,235
提出了一种高压输电导线内部缺陷X射线可视化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CV—1型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验证了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对500 k V输电导线透照能力,确定了照射参数和透照方法;根据输电导线内部缺陷特征和缺陷所在部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模拟检测了导线钢芯断股、钢芯表面划伤、夹杂、散股以及压接深度不足等内部缺陷并与无缺陷输电导线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导线内部缺陷的X射线数字图像的特征,实验结果证明了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对输电导线内部缺陷检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压输电导线内部缺陷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埋电力线路设计中,主要项目是导线截面的选择,在保证电压质量前提下,再按允许流量校验。计算农村机井电力线路导线截面时,《通辽公式》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和输电导线的动态增容,对输电线的径向温升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以架空输电线为例,首先基于热平衡方程计算导线温度理论值,然后通过建立输电线温度场电磁耦合有限元绞合模型,计算输电线径向温度分布规律,研究不同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温度场的分析结果,分析输电导线动态增容的效果,根据导线的温度分布计算最小的载流量.结果表明:输电线的径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内部温度高,表面温度低;输电导线温度受到载流量、风速、环境温度及时间变化的影响,径向温差一般可达0.58~4.53℃,因此研究架空导线的径向温差,根据导线的温度分布计算保证安全运行的最小载流量,有利于提高输电导线的动态增容,保证线路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出一种基于ZigBee的智能调光控制系统设计,选用LED灯解决了原有灯具发光效率低的问题;选用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设计了回路节点和路由器,解决了有线传输网络扩展性差、维护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ZigBee转TCPIP通信网关,实现了现场控制和远程监控的结合。该设计在学校部分区域展开实验,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磁耦合谐振式的传能方式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无线电能传输方式之一。在磁耦合谐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系统的频率变化对系统效率影响十分明显。为了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效率,利用DSP锁相原理设计了一套频率跟踪系统,采用基于第一频率校正和后频率相位同校正的频率跟踪方法,解决了系统在高频或频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频率跟踪缓慢的问题。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加跟踪的系统对比,效率提升明显,系统传输更加可靠。具有频率跟踪的系统有更好的传输性能,以及更高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3.
林云志  李磊  赖一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1):13009-13014
传统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一般采用接触轨或第三轨的方式进行供电,这两种方法普遍存在电刷磨损、断轨产生电弧、摩擦发热量大等问题。为此,本文研究了一种针对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的无线电能传输装置。首先,通过对该装置的系统构成和电路拓扑结构的分析;其次,根据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功能、输出输入特性要求,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获取了该装置的系统传输效率与空间磁场矢量;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装置的系统效率和传输最优距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无线传能装置的系统效率达到80%左右,可用于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的实际供电,为超级电容有轨电车采用无线传能技术替代接触轨供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能源问题,提出由区域能源开发消费安全、合理能源结构和消费布局、能源安全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内容组成的能源安全工程研究体系,通过分层次研究和循环促进,开展能源安全战略、能源安全技术、能源生态关系、能源安全经济的系统研究,为科学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实现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装载机自动变速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装载机节能换挡规律及其智能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装载机自动变速智能换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在装载机电控系统试验台上对所开发的装载机自动变速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节能换挡规律智能控制算法所开发的自动变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工况的变化调整换挡策略,实现自动换挡,并能使液力变矩器经常保持在高效区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风和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弃风弃光限电问题日益严重.为将大容量风光资源远距离输送到负荷中心,针对含丰富风光资源的远距离高压输电,分析风光混合能源的功率出力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的风光混合发电输送容量确定方法;同时,针对源端出力的不确定性、直流输电经济技术性等因素,提出了风光混合能源的远距离直流输电评判指标体系,最后基于后悔理论法对候选方案进行综合优选.算例表明该输送容量确定方法可有效结合源端特性和输电成本建立不同方案,并通过灵敏度分析给出不同输电方案的适用范围,从而为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输送规划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应用中,接收装置之间互相靠近时交叉耦合的存在,使发射端的能量不能有效的传送给多个接收端.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多负载装置这一研究热点,建立了含有两个接收端的谐振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模型.首先从等效电路的角度进行展开,提出在交叉耦合的情况下运用最大平均功率传输定理,使系统满足阻抗匹配;然后从耦合系数的角度研究接收端的负载功率,对不同负载功率的公式进行了推导和数值计算,并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系统在最大平均功率传输定理实现阻抗匹配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耦合系数,不需要改变接收装置的位置,就能够减少发送端的反射系数,从而使负载端有效的接收发送端发送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进行数据采集及其运算时均采用电池驱动,能耗便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时最应考虑的关键因素.采用网络编码时,中间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是其接收信息的线性组合,传输一定大小数据包时最小化数据传输次数,传输次数越少,功率消耗也越少.分析了网络编码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过程及其节能的原理,比较了是否采用网络编码的2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式的能效.结果表明,采用网络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传输总功率,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能源结构科学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能源测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基于无线电台通讯和基于GPRS通讯两种无线通讯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达到对供电、供热、供水、环境监测等管网系统进行远程实时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实时处理,动态地反映管网的运行状况,并通过远程控制,对管网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以实现管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些高可靠性、低功耗等标准要求,从可靠性与功耗入手,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汽车轮胎压力监测系统。该系统中,在硬件方面借助MPXY8020A传感器和MC68HC908RF2发射处理芯片来提高信号传送的可靠性,软件方面采用断续发射方式降低系统功耗。经测试,系统连续运行40min,通信稳定可靠;系统能耗低,发射模块每秒功耗10μA,锂电池全天候工作可运行2.5年,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