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的制备及其与钙离子的络合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并比较了壳聚糖解聚成水溶性的低聚物的不同途径,用GFC方法测定了水溶性低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证实选用NaNO2作解聚剂解聚效果良好。红外光谱测试和理化实验结果表明,Ca^2+与水溶性低聚壳聚糖发生了络合,络合反应的最佳条件是:温度25℃,pH值9-11,反应时间15分钟。  相似文献   

2.
对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与Zn2+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溶液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相比,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锌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活性研究,为开发生物多糖型补锌剂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3.
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对锌离子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与Zn^2 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时间、离子强度、溶液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与水溶性低聚壳聚糖相比,羟甲基壳聚糖希夫碱具有更强的络合能力。羧甲基壳聚糖希夫碱-锌配合物可用于生物活性研究,为开发生物多糖型补锌剂提供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低分子质量壳聚糖致鼠脱毛的毒理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水溶性低分子质量壳聚糖致鼠脱毛的毒理性研究,评价低分子质量壳聚糖的潜在毒性.实验包括致小鼠脱毛观察、生理指标检测、组织切片等结果表明,水溶性低分子质量壳聚糖致鼠脱毛与肾毒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原料,研究了采用界面络合方法制备藻酸钠一壳聚糖生物微胶囊的技术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胶珠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20min、海藻酸钠浓度为2.0%、氯化钙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的浓度1.8%、海藻酸钙胶珠与壳聚糖溶液的比例为1:5、成膜反应时间10min、覆膜时间8min为最佳的微胶囊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制备低聚水溶性壳聚糖的最佳工艺,研究了降解壳聚糖的浓度及分子量对亚麻防皱整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0.2%分子量为9312的降解壳聚糖整理后的亚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216°,比壳聚糖提高了54°。  相似文献   

7.
以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与壳聚糖为原料,合成水溶性N-(2-羟基3-三甲基)丙基氯化铵壳聚糖(即壳聚糖季铵盐),将合成的壳聚糖季铵盐以1,2,3,4-丁烷四羧酸为交联剂、次亚磷酸钠为催化剂对柞蚕丝进行整理,对处理前后柞丝绸的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季铵盐处理后,柞丝绸的抗皱性能、染色性能得到不同程度增强,同时获得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与移植肿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对荷S180肿瘤的小鼠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观察。结果表明,水溶性壳聚糖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血凝素抗体和溶血素的生成有显著影响,对小鼠S180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为53.3%-63.3%。  相似文献   

9.
水解聚丙烯酰胺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微乳液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AS)/环己烷/正丁醇/水的微乳液体系与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相互作用.在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1000ppm条件下,微乳液界面相中的AS不与水解聚丙烯酰胺发生络合;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加入也不破坏微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中温长时间歇浸泡新工艺,以龙虾虾壳为原料,制备壳聚糖;比较壳聚糖降解反应条件的影响,制备水溶性壳聚糖并开展其抗菌试验。利用该工艺方法制得了低水分和灰分、高粘度、高产量、脱乙酰度达90.17±0.03%壳聚糖;在80℃、2h和3%双氧水浓度作用下,制得产率达77.20±0.02%的水溶性壳聚糖,且该水溶性壳聚糖显著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尤其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更为显著(p<0.01)。实验表明利用设计的新方法能获得高效率、高质量和具有显著抗菌作用的水溶性壳聚糖,并为壳聚糖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铜离子对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二聚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了Cu^2+在脱辅基SOD(apoSOD)二聚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过氧化氢和pH值对SOD二聚体形成的影响,以及缺锌多铜SOD(Cu^2+SOD)诱导其他蛋白质聚集的作用.结果显示Cu^2+SOD自聚集成二聚体,在SDS作用下不解聚;pH值为5.6~6.8最有利于Cu^2+SOD二聚体的形成.而过氧化氢的存在导致Cu^2+SOD二聚体解聚成单体.另一方面,发现Cu^2+SOD能够诱导结构类似的apoSOD,Zn4SOD和Cu2Zn2SOD形成不被SDS解聚的二聚体,而对其他蛋白质没有影响,表明Cu^2+SOD诱导蛋白质聚集时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新型类肝素物质的研究:水溶性磺化羟丙基壳聚糖的研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片状壳聚糖为原料,先制成羟丙基壳聚糖,再以氯磺酸-甲酰胺为磺化试剂,在适当条例下进行磺化,获得了水溶性良好的磺化羟丙基壳聚糖。硫含量ws为0.088 ̄0.127。考察了磺化反应条件对硫含量的影响,确立了较优的反应条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衍生物具有类肝素结构,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新型类肝素物质,可望进一步研制成新型类肝素药物。  相似文献   

13.
从米根霉细胞壁寻找天然壳聚糖的研究(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用米根霉发酵法生产壳聚糖,经72h摇瓶培养,壳聚糖产量为10.1%(占生物量干重),重均分子量为5.37×10^5,粘度为240mPa·s,脱乙酰基程度92%。  相似文献   

14.
铜、锌与四(4-三甲胺基苯基)卟啉络合物极谱波均为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E_(pCu络)=-1.22V(相对于SCE),E_(pZn络)=-1.47V.测定了络合比及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壳聚糖吸附银离子进行研究,从形貌学的角度探测壳聚糖络合银离子的机理特性.主要方法是将溶液滴加在新解离的云母片上,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自然风干后的样品在非接触模式下成像.AFM图像显示:壳聚糖分子和加过金属银离子的壳聚糖分子在聚集生长过程呈现为传统的具有分形特征的正态分布和奇异分布;由单一的壳聚糖分子形成的分形结构为“星”形结构,而加过银离子的壳聚糖分子形成的结构为“圆”形.产生这些图形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生长界面的表面张力及其各向异性起了重要作用.这两种结构都具有典型的自相似性,且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的分形模式拟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以水溶性聚天冬氧酸壳聚糖共聚物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套以聚合物降解3纽瓶即样品瓶、毒性瓶和中性瓶培养为核心内容,包括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选择、结果分析处理等的水溶性高聚物生物降解率测定的基本方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一方面本实验方案因增加了中性瓶设计而使得其逻辑性更加严密;另一方面,将聚天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用活性污泥滤液处理28d,由本实验方案得到的生物降解率为55.47%,而常规方法仅为47.51%,前者比后者约高出7.96%.  相似文献   

17.
微波条件下制备水溶性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辐射,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非均相降解高分子壳聚糖,制备了水溶性壳聚糖.设计了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优化条件为5%过氧化氢,4%氯化氢,微波功率约为320w,辐射3min,所得水溶性壳聚糖分子量为1.7×104,收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类壳聚糖抗菌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培养基体外抑菌法,研究了市售壳聚糖、自制水溶性壳聚糖和微米化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变形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改性产物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降低;水溶性壳聚糖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另2种壳聚糖对不同菌种的抑菌效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9.
以水溶性聚天冬氧酸壳聚糖共聚物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了一套以聚合物降解3纽瓶即样品瓶、毒性瓶和中性瓶培养为核心内容,包括样品预处理、检测方法选择、结果分析处理等的水溶性高聚物生物降解率测定的基本方法.与常规分析方法相比.一方面本实验方案因增加了中性瓶设计而使得其逻辑性更加严密;另一方面,将聚天冬氨酸壳聚糖共聚物用活性污泥滤液处理28d,由本实验方案得到的生物降解率为55.47%,而常规方法仅为47.51%,前者比后者约高出7.96%.  相似文献   

20.
铜,锌与四(4-三甲胺基苯基)卟啉络合物极谱波均匀络合吸附波,峰电位分别为Epcu=-1.22V(相对于SCE),Epzn=-1.47V,测定了络合比及条件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