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禾谷丝核菌细胞为双核,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细胞为多核,这是在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之一.禾谷丝核菌菌核表层细胞与内部细胞大小、颜色、细胞壁的厚薄都不相同.该菌可以小麦(麦粒、根颈、茎杆、穗轴),谷子(茎杆、叶片),玉米(茎杆、叶片),高粱(茎杆、叶片),水稻(茎杆、叶片),稗子(茎杆、叶片),大豆(茎杆、叶片),绿豆(茎杆、叶片),花生(茎杆、叶片),紫花苜蓿(茎杆、叶片),白花草木栖(茎杆、叶片),芝麻(茎杆、叶片),狗牙根(茎杆)等植物作为生长基质,不能以燕麦茎杆和叶片作为营养基质.病菌生长的良好条件是需要糖、硝态氮、磷、钾、硫等营养物质,PH5—9的酸碱度,15—28℃的温度.温度37℃以上仃止生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砂仁叶斑病病原菌(Phyllosticta glycines Thum.)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有利于病菌的生长;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5℃,菌丝生长的最适p H值为7;孢子萌发的最适p H值为6;病菌菌丝在含淀粉和硝酸钙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的最佳碳源是乳糖;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但紫外光能促进分生孢子的形成;无碳、氮源时,菌丝生长不良,长势差;RH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分别为55℃和60℃。  相似文献   

3.
对棘孢木霉生物防治相关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细胞壁水解酶几丁质酶、外切β-1,3-葡聚糖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在不同碳源诱导条件下,都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立枯丝核菌细胞壁为碳源时,在诱导后期四种水解酶活性都迅速增加,说明立枯丝核菌细胞壁水解物能诱导四种细胞壁水解酶.棘孢木霉代谢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叶枯病菌都有抑制作用,对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和杨树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对杨树烂皮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最后对棘孢木霉代谢产生的6-戊基-α-吡喃酮进行了测定,其代谢产量为1.32 mg/g菌丝干重.  相似文献   

4.
白三叶草褐纹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白三叶草褐纹斑病叶片上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 sarcinifoDne(Car.)Wiltsh.],并对该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燕麦片培养基(OA)为最适,适宜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8,菌丝致死温度为51℃(10min),全光照菌丝生长最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pH值为7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2℃(10min),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从染病魔芋植株上收集白绢病菌核,以菌核为分离材料,分离到3株产菌核的丝状病原真菌;根据病原菌形态学及致病性特征,鉴定3株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小核菌属的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Sacc.).  相似文献   

6.
哈密瓜品种炮台红采后的主要致癌病菌,在55—60℃下加热2分钟才能杀死,低温对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病菌生长虽有抑制,但仍然缓慢发育,用ZDA—140ppm薰蒸24小时可将病菌全部杀死。采后处理适宜水温55—60℃,药剂浸渍适宜浓度CLSN为1%,ZDA—1和DJL—3在0.05%以下;药剂薰蒸:在箱装贮藏条件下GTZDA—Ⅱ为30ppm、KML—2为20ppm,箱装贮藏外套上塑料袋ZDA—1以10ppm为宜,GTZDA—Ⅰ可以降到7.5ppm以下,预处理贮藏三个月后降低腐烂效果为26—47.4%。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导致丹参连作障碍的邻苯二甲酸与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相互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确定邻苯二甲酸的来源;通过室内菌丝生长抑制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作用及临界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实验中培养体系在菌丝生长前后邻苯二甲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植株地上部含有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8.264%;地下部含有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成分,总相对含量为1.069%;邻苯二甲酸浓度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的生长存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方式,在其浓度为0.1 mg/mL时,立枯丝核菌菌落数最多且菌落直径最大。在相同培养条件下,邻苯二甲酸的加入促进了立枯丝核菌生长繁殖,但其含量没有降低,证明邻苯二甲酸不是给立枯丝核菌生长提供碳源,而是起到相当于催化剂的作用。该研究旨在为克服丹参连作障碍提供新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砂仁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温度能促进砂仁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蔗糖和麦芽糖为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硝酸钙为最适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源是果糖;无硝酸钠和无蔗糖的条件下,菌丝生长不良,长势较差;相对湿度在95%以下时,分生孢子不萌发,在水膜条件下萌发较好;通气条件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但连续光照易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2℃和55℃.  相似文献   

10.
赤水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钗石斛黑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性状及形态等研究表明,病原菌为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35℃,最适温度为25℃.光照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药效试验表明:10%苯醚甲环唑67μg/mL,64%恶霜灵1 607μg/mL对菌丝的抑菌率均为100%,90%乙磷铝的抑菌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对金针菇葡枝霉病的病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Cladobotryum varium Nees ex Steud。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15~20℃。适宜的pH 值为4.5~8.0,最适pH 值为5.5。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室内药剂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1 g/L的百菌清和0.5 g/L~1.0 g/L的多菌灵对病菌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毛竹慢性枯萎病的病原菌是一种粘帚霉(Gliocladium sp.).病菌初生分生孢子梗轮枝状,次生分生孢子梗青霉状,分生孢子大小2.4-6.2×1.9-3.2 μ m.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5℃;分生孢子萌发的pH范围3-11,最适pH 5-8;最适碳源为半乳糖、麦芽糖、蔗糖.病菌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偏高,35℃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萌发要优于15℃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从新疆五家渠、哈密、喀什哈密瓜产区分别采集炭腐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病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将其鉴定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 该菌在PDA、PSA和菜豆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能产生大量的微菌核.而在含有寄主成分的培养基上则生长较差.菌丝在pH 3~10均能生长,pH 5~7生长最宜;在15~37℃范围内均可生长,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7℃.  相似文献   

14.
对芦荟斑点病进行病原鉴定,研究温度对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以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芦荟斑点病是因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导致,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生长温度为26~32℃;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8℃,最适产孢温度为28~34℃的施保功、甲基托布津对芦荟斑点病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分别为98.7%和97.6%.  相似文献   

15.
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株Me1 1和Me1 2的菌丝在PDA培养基、麦芽浸粉培养基和酵母膏培养基上的生长虽然存在差异 ,但长势均良好 ,且均以在酵母膏培养基中长势最好 .在酵母膏培养基上培养时菌株Me1 1和Me1 2在被测的五种温度 4℃、1 0℃、1 7℃、2 5℃和 30℃中 ,以 2 5℃下培养的生长最为良好 .在酵母膏培养基上 ,菌株Me1 2的菌丝体呈褐色 ,菌株Me1 1的菌丝体呈淡色 .羊肚菌菌丝能否形成菌核与培养温度、培养基类型和菌株本身等因素有关 ,菌株Me1 2产生菌核较菌株Me1 1多  相似文献   

16.
松树脂溃疡病菌(Fusarium circinatum)在6种供试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以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最差。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7℃,最适温度为24℃。在全黑暗环境下生长最好,光暗交替下次之,全光照下较差。适宜菌丝生长pH范围为 5~9,最适宜pH为80。在基本培养基上,以半乳糖为其最佳碳源,硝酸钠为最佳氮源,维生素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病菌分生孢子在包括无菌水在内的各种机质中均可萌发,营养以 5%葡萄糖为最好。分生孢子在15~35℃、相对湿度85%~100%以及pH 3~12内均可萌发。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相对湿度为100%。黑暗、氧气充足环境有利于孢子萌发。菌丝、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分别为55 ℃和52℃.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温度、pH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苏州羊肚菌菌丝体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粗壮程度、基内菌丝的分枝角,菌核的产生同温度与pH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低生长温度为2.9℃,致死温度为34.5℃,最适生长温度为24—26℃;生长所需的pH为3.5至10以上,适宜范围为6.4-8.7,其中生长速度有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7.7与8.7处,最适pH为7.7,温度在26℃以下,pH在5.4-8.7之间能形成菌核。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培养基种类、碳源、氮源、pH、温度和光照等方面对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生物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在PCA培养基,30℃,pH值为6,12h光照/12h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分生孢子在CA培养基,30℃,pH值为7,24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病原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菌丝的生长会受到硫酸铵和氯化铵的抑制。枯草芽孢杆菌SNUB16可显著拮抗三叶木通叶斑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对分离自冀东地区冬小麦上的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0~39℃,最适温度为24~28℃;分生孢子在5~35℃内均可萌发,15~24℃范围内萌发率高且芽管粗壮;产孢的温度范围为8~30℃,20~22℃范围内产孢量最大;pH值在2~12范围内菌丝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6~8;产孢的pH值范围为3~10,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产孢量最大;分生孢子在pH值4~10范围内均可萌发,中性或微酸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分生孢子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95%时不能萌发,水滴中的萌发率最高;营养利于孢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