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和素芬 《甘肃科技》1999,15(6):48-48,32
我院自1998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0日共住院分娩696例,发生产后出血48例。本文按国内外统一标准,即1990年10月第三版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妇产科学》中规定,产后出血定义为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分娩方式(见表1)我院自1998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0日共住院分娩696例。产后出血为48例,产后出血率为6.89%。108例剖宫产中产后出血为18例,出血率为14.82%。阴道分娩588例中,产后出…  相似文献   

2.
李义琴 《科技信息》2011,(1):I0409-I0409
产后出血至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目前统计产后24小时出血的方法主要有: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但由于分娩及产后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每种方法估计失血量都有可能偏少,使得产后出血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精准的测量出血量,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我院自2009年来采用称重型产妇垫统计产后出血量,在统计产后24小时出血量中取得了较准确的数值。现分析总结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自然分娩产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容器育苗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分娩后48-72小时以内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临床上以昏迷及瘫痪为主要特征,通常多发于5-8岁的高产牛,发病率约占母牛的3%-7%,有些品种的奶牛更易发生本病,常占疾病的38%,而在极个别的牛群中可超过60%。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分娩的149例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6.58%,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首要因素,占72.48%,主要危险因素是择期剖宫产率增加,急产和产程偏短的产妇产后出血增加,结论:加强产程观察,要特别注意急产和产程短的产妇产后出血,严格掌握剖宫产时机及指征,尽量减少择期剖宫产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娜平 《杭州科技》2001,22(2):41-41
1临床资料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自1997年~1999年,总共分娩2574例,其中自然分娩1673例,占64.99%,软产道损伤41例,初产35例,占 85.36%,经产妇 16例,占14.64%。发生在交接班2小时内37例,占90.24%,其它4例,分别在产后2小时及回休养室后发生。这说明90.24%的软产道损伤能及时发现,为探讨其损伤的部位,分娩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列表如下: 从表1看侧切延裂15例,占软产遭损伤36.6%,阴道及会阴裂伤占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未作会阴侧切而引起裂伤,仅有一例因严重宫…  相似文献   

6.
产妇阴道分娩后出血较为常见。4年来,笔者对其防治措施及护理体会作了分析,兹报道如下。 1.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1989年1月~1992年12月4年间我科接纳产妇7904例,经阴道分娩发生产后出血者227例,其发生率为2.87%,其中初产妇(包括孕2产1)137例,占76.21%,会阴侧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4年7月共收治产妇413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2例,现对其出血原因分析如下。一、一股资料本组413例的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2例,发生率29%,与国内报道基本相符。本组12例,年龄21-30岁,一产10例;二产2例;正常自然产9例;会阴侧切助产3例;有人流术史者5例。二、发病率及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产后出血与第二产程延长、胎儿机转不正、胎儿下降缓慢、滞产有关。分娩时间延长,亦增加产后出血量。此外,双胎、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毒症、重度宫颈糜烂、产后子宫内翻、死胎及产后血凝障碍等病理产科均为产后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 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经诱导排尿,小腹部热敷,拟担碱类药物注射无效时,留置尿管24-48小时拔管,多能自行排尿。本文介绍7例为留置尿管≥96小时,均为第一胎第一产,自然分娩5例,低位产钳2例,胎儿体重在2750克—4040克,4例一产程中即发生排尿困难,3例为产后发生。先用一般处理,流水声引尿,小腹部热敷,拟胆碱类药注射无效,留置尿管持续开放24小时,随后定期2-4小时开放一次,每日配合新斯的明0.5mg肌注,治疗24小时后或48小时,拔管观察,不能自行排尿,再插尿管定期开放,继续药物注射或进行耻骨上封闭,每…  相似文献   

10.
作者所在医院自1988年1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产后出血82例,其中胎盘滞留引起产后出血30例,占产后出血30.7%.1.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年龄21~39岁,平均27.9岁,初产妇9例,经产妇21例,有人流史17例(其中2次以上人流史6例),中期引产史6例,剖它产3例.(2)胎盘滞留类型:胎盘残留15例,占50%;胎盘粘连剥离不全9例(合并子宫内翻1例),占川人胎盘完全剥离滞留2例,占6.6%;植人性胎盘3例(合并子宫穿孔1例),占10%;胎盘嵌顿五例,占33%.出血时间最短1小时,最长18天.出血量500-2500ml.致失血性休克13例.m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1],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12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373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定义为产后出血[1],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在3732例分娩数中,符合产后出血的有156例,占4.18%,高于国内报道的2~3%[1],分析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等.结论加强孕前宣传及孕期管理,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同时提倡早接触、早吸吮,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刮宫产后产褥期再次开腹手术的指征、处理和结局。方法查阅2000-2006年在本院分娩患者的病历,对行刮宫产手术者,就其刮宫产指征、剖宫产术后再次开腹者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刮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在本院5132例分娩中,有1800例(35%)行剖宫产术。刮宫产术后有30例(1.6%)行再次开腹手术。主要指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6例(20%),胎盘附着处出血6例(20%),前腹壁裂开11例(38%)。30例再次开腹手术中,有5例(17%)是要求剖宫产者,有11例(38%)进行了子宫次全切或全切手术,有1例并发DIC,危及生命。结论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手术过程中避免疏忽,从而避免再次开腹手术,减少合并症和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14.
对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随机选取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缩宫素开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开展治疗,对比两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h、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应用于产后出血的预防中,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分娩的产妇分娩能安全快易.方法:对产程延长的产妇,宫颈厚硬、水肿者,先肌注曲马多100mg,后将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内缓慢静滴;对宫颈薄软、无水肿者,可在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缩宫素0.05-0.1u,同时肌注曲马多.结果:204例产妇均经阴道分娩,新生儿娩后200例无窒息;4例轻度窒息.3例产后出血.结论:两药联合应用后,药效增强,宫口扩张加速,产程明显缩短,产痛减轻,安全分娩,对产妇和胎婴儿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脱秀琴 《甘肃科技》2009,25(14):163-164
通过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在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心医院分娩的364例脐带缠绕患者的临床观察,根据病情辩证地提出护理要点,给予系统护理;364例(占同期分娩1715例的21.2%)脐带缠绕患者中初产妇206例(19.4%),经产妇158例(24.8%);经产妇脐带缠绕发生率24.9%(158/637)较初产妇19.5%(206/1058)显著增高。对患者临产前、临产中、临产后的各阶段应进行细致临床观察和护理,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是获得满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阴道感染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法,对860例妊娠晚期妇女进行检查,并设育龄期妇科病普查妇女对照组。结果妊娠晚期阴道感染发生率为38%,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21.1%、细菌性阴道病为12.5%、滴虫性阴道炎为4.5%、淋菌性阴道炎为0%;对照组阴道感染发生率为20.4%,其中霉菌性阴道炎为7.0%、细菌性阴道病为4.4%、滴虫性阴道炎为8如%、淋菌性阴道炎为0.6%。两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这与孕期阴道环境的改变有关。随访326例妊娠期阴道感染患者,并设非感染对照组,其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等较对照组增加3-4倍。结论 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与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而阴道细菌的检查可指导胎膜早破、羊水感染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海洋菌对对硫磷的积累与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了3株海洋菌对对硫磷的积累与降解,结果发现,对硫磷在三株菌中标记率由高到低分别是菌株4307、菌株4320、菌株5621。菌株4307的标记率普遍在70%以上,菌株4320则表现了明显的时间变化,随着时间的增长标记率不断减少,由0.5小时到24小时的标记率分别为:68.63%、56.47%、53.06%、31.96%、17.17%、8.98%。菌株5621的标记率远远低于上述两株菌,平均值在8小时内才30%左右;对硫磷在菌株中的结合态比率比较低,在菌株4307中平均值只有4%左右,在菌株4320中表现出时间变化,随时间的增长,结合态不断增加,由0.5小时到24小时的结合态比率分别为:6.19%、6.90%、12.25%、14.15%、26.94%、28.27%,菌株5621也表现出时间变化,但是增幅没有菌株4320明显;在降解方面,在菌株4307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母体对硫磷由开始时的100%,逐渐降到24小时的82.6%,降解物对氧磷,也由开始的0增长到后来的11.8%。在菌株4320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对硫磷的降解情况,在4个小时内,60%的母体就已经发生了降解,到了24小时,母体只剩下3.9%。菌株5621对对硫磷的降解情况也比较明显,24小时内母体就只剩下56.5%,原点未知物增加到32.8%。同时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降解率、标记率这两个指标进行着同步变化。标记率越大,降解程度就越完全,并推测在这些海洋菌含有能降解对硫磷的胞内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2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188例对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果米索前列醇能有效收缩子宫,预防和减少产后2h内的出血。结论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12例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并与肌注催产素188例对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果米索前列醇能有效收缩子宫,预防和减少产后2h内的出血.结论足月妊娠阴道分娩在第3产程早期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是一种简单、安全、高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