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语中的语言待遇现象是一成不变的,但并非使用礼貌用语就能表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亲近关系。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实质是选择不同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的语言待遇现象是一成不变的,但并非使用礼貌用语就能表明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亲近关系.根据表达形式的不同可以折射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选择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实质是选择不同的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亚敏 《科技信息》2010,(5):184-184,174
授受表现是日语中独特而复杂、细腻而微妙的语法现象,它反映出日本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同时,思维方式又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和使用。正是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心理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内外意识”、“上下意识”、“恩惠意识”制约着语言行为的表达.形成了独特的日语授受表现。  相似文献   

4.
张琳 《科技信息》2009,(33):226-227
要与日本人进行正确的交流,必须重视语言的表现手法。平常叙事很少从头到尾语法一个不落都说出来。因为语境可以帮助理解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更重于字面意思。本研究的目的,试图通过翻译资料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的特征。通过分析研究,笔者发现日语的间接言语行为非常发达,日语的言语表现方法反映了日本人的思维和表现心理,颇具日本特色。  相似文献   

5.
日语惯用语是日本民众在漫长的语言化生活中逐渐创造并丰富起来的语言形式,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而且也形象地反映出日本民众的生活情趣,时尚以及他们的思维习惯,了解日语惯用语的有关有利于对惯用语的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委婉表达方式是日语的显著特点之一,在日本人的日常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委婉表达方式是形式上表意含糊不清,实际上却寓有言外之意和微妙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本文对用于请求和拒绝---日语委婉表达方式的主要使用场合--的表现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并试分析使用这一表达方式的语言心理。  相似文献   

7.
任何语言都有称谓,且都有本民族不同的表达特点,日语中人称代名词也是如此。日语第一、二人称代名词日常的语用习惯反映了其使用规律,也反映出日本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观念、心理特点以及日语所具有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8.
金盛爱 《科技信息》2010,(27):I0227-I0228
各种女性语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必然联系,本文从日语女性语言的若干语言现象入手,与日本的社会、历史和日本人的思想、心理等相结合,进一步探讨潜藏在日语女性用语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9.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10.
静态表达是日语颇为独特的一种表达方式。文章运用语言实例进行日、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探讨以事物的自然结果为基础而构成的日语静态表达的实质,彰显其强调事物的客观存在、自然发生的作用的表达特点,揭示日本人的语言心理及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央宗 《西藏大学学报》2008,23(3):102-105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而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在语言上的一种反映。文章从职业委婉语、死亡委婉语、疾病与残废委婉语等方面探讨了委婉语的内容及其构成,以便正确地理解、鉴赏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有四种用法,即“自发”、“可能”、“被动”和“尊敬”。表面上看它们的意思,所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但如果从日语形式的文化背景,从语言心理和语言机能来考察就可以发现其中有相通之处,并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日本这一民族的性格特点,日本人的信仰,生活价值取向,心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李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0-132
中日两国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很多异同点。透过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现象来研究、揭示其潜在的深层含义,对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栽体,惯用表现是漫长历史留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包含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中日两国语言的惯用表现中有关“眼”的用法非常多。表面上看,这些用法只是“眼”的惯用表现,但实质上在其背后却潜藏着中日两国人民在“自他意识”上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日军在中国的战争与施虐罪行罄竹难书。而其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则是臭名昭著的南京大屠杀。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使日军形成了征服中国的心理基础,是导致暴行发生的直接原因;普遍存在于日军士兵中的大和民族优秀论意识以及蔑视中国人的认知心理,是暴行发生的内在原因;长期的侵华战争使日军形成了变态的畸形心理,是暴行发生的深层因素;在对被征服者的凌辱与毁灭中,日本士兵恐惧报复的心理,是暴行全面发生的原因;日军在战争中遇到中国军民的顽强反抗,形成了其强烈的复仇心理,是暴行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5.
"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圣杜甫仅看到了秋千这种体育游戏在大唐时期开展的盛况和清明节荡秋千的普遍性,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具有不同的秋千制作技术和娱乐规则,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荡秋千的独特风格,又因为各民族的文化、环境、性格、信仰、宗教的差异性,各民族在秋千游戏中所外化出的心理情感也大不相同,因此,从秋千文化的传承中,折射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习俗和独特的文化小;心理特征。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探寻秋千这种体育游戏的民族心理表达内涵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一个民族认同的工具。台湾光复初期,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国语运动,以期消除日语影响,弘扬民族文化。推行之始,因筹划得当,激发了民众学习国语的热情。但由于执行者急功近利,一味地追求速度,更有甚者,强制性地将语言与政治结合,将语言视为身份的象征,加剧了台湾民众与大陆入台者的政治对立,导致“国语热”逐渐沉寂,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田苗 《科技信息》2008,(35):263-264
日本是森林大国,因此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极其丰富。本文拟就日语中和树木有关的表达方式做一个总结,强调了日本的“木”文化对日语表迭起到的作用以厦由此形成的特色.旨在将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东西方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英汉互译时不能只看句子的表面意思,应对对方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生活习俗、社会心理及特有的本土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日经济交流的深化,日企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日企对人才的要求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过去单一的以语言、文化为主的日语型人才已不能满足需求。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成了现今职业日语教育的主要任务。商务日语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日语的同时,导入和加强日企经营理念,培养在日企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日本企业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认知和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讨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出格"现象的问题.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们为了交际,就应掌握、运用语言;要交际成功,就应选择、理解语言,求得双方认知心理平衡,让语言顺应环境,并根据环境来顺应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