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具有非单调发生率的流行病模型,非单调发生率刻画了某种传染病随着感染人数的增多人们的心理反映对疾病传播的影响.通过对无病平衡点和地方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分析,给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灭绝或持续存在的阈值条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信息和疾病在重叠网络上的传播过程.疾病可通过物理接触网络传播,信息可以通过物理接触与虚拟接触传播.利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建立了重叠网络上疾病与信息传播的模型,并计算出了其传播阈值.通过数值模拟可知,信息的传播抑制了疾病的传播,并有效降低了疾病传播的最终规模,但对疾病传播阈值的影响不是很大;此外,疾病的传播有效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复杂网络上SIRS类疾病传播行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察复杂网络上具有免疫力失效特性的流行病传播模型, 即SIRS模型. 利用平均场理论对疾病传播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对照, 证实复杂网络上疾病传播的决定因素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对无标度网, 由于考虑了节点度的非均匀性, 理论值与模拟值拟合得较好. 对小世界网, 由于忽略了重连概率p的影响, 在阈值附近的理论值和模拟值有一定差距. 另外, 发现小世界网络的重连概率p对疾病蔓延速度有较大的影响, 但不影响平稳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4.
含有免疫作用的SIR传染病模型在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含有免疫作用的易感染者-感染者-移出者传染病模型(SIR模型)在复杂网络上的动力学行为.首先考虑具有齐次性质的复杂网络(度分布服从指数分布)中免疫作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然后讨论具有非齐次性质的复杂网络(度分布不服从指数分布,如幂分布)中免疫作用以及非齐次性质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种传染病的爆发往往会引起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如勤洗手、接种疫苗、减少和外界的接触等等,这些行为方式的改变对疾病的传播方式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个体对疾病风险的估计依赖于对疾病信息的了解,因此获取的疾病信息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利用复杂网络为载体,提出了一类SIS疾病传播模型。首先,通过构造网络的平均度来体现个体行为反应和信息滞后性对疾病传播的影响;然后利用平均场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出了基本再生数R_0;发现当时间滞后长度τ=0时,若R_01,系统存在唯一地方病平衡点且局部渐近稳定;当τ≠0时,不同的反应强度γ对应着一个临界的滞后时间τ~*,使得系统出现Hopf分支,导致了周期振荡的现象。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信号灯随机更新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盘薇  贾丽斯  薛郁 《广西科学》2016,23(3):189-193
【目的】改进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BML模型),使其更好模拟实际城市交通网络。【方法】利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建立信号灯随机更新的城市交通网络模型。【结果】数值模拟发现,信号灯的同步对城市交通网络的影响较大,且随机更新的引入使得网络系统的临界密度大幅度降低。【结论】同时调整信号灯的分布和信号变换周期能有效控制交通网络,解决由于信号灯随机更新所造成的系统临界密度变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逆转现象时有发生,对具有逆转特征的舆情现象进行建模分析,有助于监督和引导网络舆论。本文基于Deffuant-Weisbuch观点交互模型以及传染病模型,引入信息质量、信息传播率、逆转信息发布时间等多个维度的舆情逆转影响因素,构建了网络舆情逆转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信息质量越好,传播该信息且表明支持态度的用户数量越多;信息质量和传播率越高,逆转信息发布的时间越早,网络舆情逆转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具有年龄结构的非自治的SIS模型.把个体的一生分为未成年和成年两个阶段,只有未成年者会感染疾病.在模型中,假设接触感染率为时间的周期函数,研究模型解的渐近行为,得到了疾病传播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校正商用超声 Doppler测速仪由于没有考虑壁效应而在 Doppler角度和测量位置的确定上引起的较大误差 ,对超声 Doppler测速仪 (UDV)在非接触式测量的壁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从超声传播和界面折射的基本规律以及测量体积的基本概念出发 ,利用系统提供的时间信息 ,建立了壁效应的校正模型。应用此模型对系统软件给出的Doppler角度和测量位置进行校正 ,消除了壁效应给测量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真实信息和谣言在传播结构和时序上的不均匀性,发现危机信息在社会传播网络上的传播规则是时变的.提出了时变传播规则下危机信息的ISKS-ISK两阶段传播模型.通过仿真发现,网络规模对危机信息传播影响很小,而初始传播节点数量、信息传播率、权威渠道发布真实信息的时间是影响危机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源头控制传播者数量、尽早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危机真实信息是减少危机中谣言危害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的传播扩散过程和传染预测模式不尽相同。以美国和中国新冠肺炎公开数据为样本,首先应用广义SEIR模型,对疾病传播参数进行估计。其次,确定基本传染数R0中各参数对疾病的影响,进而基于Anylogic仿真,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表征关键参数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干预措施,以中美为例模拟不同防控级别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广义SEIR模型对中国与美国新冠肺炎传播机制的拟合性较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防控疫情影响显著,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保护率、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理空间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影响,以新浪微博平台全国范围内关于"九寨沟地震"事件的微博数据为支撑,采用舆情扩散特征指标提取、时间距离空间转换、幂函数模型拟合等方法,先分析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时空收缩现象,再分别从响应时间、响应强度、传播强度和主题分布等维度上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中距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的响应时间、响应强度、传播强度存在摩擦阻抗作用,但其作用强弱受地理空间的网络基础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是否有同类事件发生等因素影响,有地理依赖性;2)距离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情主题的分布,与事件、人员关系较大的主题占比有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而对事件的认识、情感态度类主题的占比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结论:地理空间距离对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有影响,但对于不同的传播特征,指标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造疾病发生率为信息有效传播率的函数,研究信息干预对疫情防控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模型的动力学分析,证明模型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并联系生物学意义。通过数值模拟探讨和体现模型参数对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疾病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当潜伏期类输入比例为0时,模型存在无病平衡点是局部渐进稳定的;当潜伏期类输入比例不为0时,模型存在唯一的疾病平衡点无条件趋于局部渐进稳定。【结论】由理论和数值分析可知以下措施都将有利于疫情的防控:1) 杜绝潜伏期人群的输入,同时控制病毒的传播途径使疾病传播系数下降;2) 加强微信渠道疾病信息宣传以提高信息有效传播率;3) 加强流感流行期间的不聚集和未有明显症状者戴口罩习惯的宣传以加大潜伏期者的移出率。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的传播扩散过程和传染预测模式不尽相同。以美国和中国新冠肺炎公开数据为样本,首先应用广义SEIR模型,对疾病传播参数进行估计。其次,确定基本传染数R0中各参数对疾病的影响,进而基于Anylogic仿真,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表征关键参数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干预措施,以中美为例模拟不同防控级别的干预效果。研究发现,广义SEIR模型对中国与美国新冠肺炎传播机制的拟合性较好,保护率、感染率和平均检疫时间对防控疫情影响显著,并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保护率、降低感染率、缩短平均检疫时间。  相似文献   

15.
采用ERP技术,通过2个实验来探究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实验一通过控制文本阅读中事件场景持续时间,以时间词和回指词的N400波幅为指标,探讨时间信息转换后关键句阅读时间延长的原因;为了消除加工时间词本身对回指词加工的影响,实验二将重名回指词放在事件句句尾,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型. 2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文本中时间转换信息引起关键句阅读时间延长的原因包括加工时间词与更新情境模型、通达先前信息与整合;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符合二阶段模型,加工时间词和情境模型的更新为第一阶段,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为第二阶段. 研究结果为文本阅读中时间加工的二阶段模型进一步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雷国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423-6427
时频终端不仅需要给出与标准时间同步的时间信息,还要输出与时间信息的秒前沿同步的采样脉冲信号,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同步的保持。结合时频终端的同步原理和同步精度,详细分析了影响时频终端同步能力的因素,讲述了频率准确度和频率漂移率的测量方法,为确保系统长时间保持同步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采样延时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PS/INS)的组合导航系统是智能汽车常用定位方式,但常面对GPS采样延时的问题,因而会造成对INS误差状态的错误估计,影响定位定速的精度.本文针对该问题,在传统的GPS/INS松耦合组合导航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延时估计和补偿的算法.首先建立延时估计模型,估计时间同步误差,然后构建残差传播方程,利用残差重构的方式进行延时补偿,实现基于软件的时间同步.根据试验中对速度、位置误差及均方根误差的分析,改进的滤波算法有效地降低了GPS采样延时引入的误差,提高了定位和定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媒体报道对传染病的感染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究这种影响建立了一类受媒体报道影响的SEIS模型。定义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当R_0 1时,得到了地方疾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条件。最后得出结论:媒体报道对传染病的影响决定于报道信息的有效传播率。  相似文献   

19.
在非同步采样情况下快速傅立叶变化存在较大的误差,特别是相位的误差,无法直接用于电力系统谐波分析.为了减小非同步采样对快速傅立叶变换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中的谐波分析精度,文中通过加窗和插值对原算法进行了改进.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非同步采样时,分析精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网络上的信息或者疾病传播问题是复杂网络研究的焦点之一,其不仅依赖于信息或者疾病自身的传播特征,而且依赖于网络的结构与演化,是疾病传播动力学与网络演化动力学的耦合过程,会产生十分复杂的动力学现象。文章主要介绍复杂网络上传播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建模与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对关系、度、节点和渗流理论等四类网络传播动力学模型以及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方面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